龚清孝的出生并未带来家庭的富裕,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拮据。他是一个充满活力、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但家境的拮据却成了他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烙印。他的父母总是为了维持温饱而辛苦劳作,每一顿饭都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在龚清孝的记忆中,家中的米缸总是空空如也。吃肉对于他来说,几乎成了一种奢望。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能够吃上一顿肉就成了珍贵的事情,而且那也只是能够远远地触及的奢望,很多时候,连这个奢望都无法实现。

家人为了他和他的兄妹们能够有足够的饭吃,常常是饭不够分,得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节俭的餐桌礼仪度日。

这种经历在龚清孝的心里激起了对食物的特殊渴望,那是一种对肉的渴望,一种平凡的美食也许对其他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他来说却是一种奢望。每一次食用肉,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对食物的特殊渴望像是在龚清孝心里种下了一颗特殊的种子,这颗种子日后在他的人生中发芽、生长,逐渐成为了他探寻满足的源泉。

1976年,龚清孝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这天龚清孝和几位同事汗流浃背地走出矿井,他们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突然,矿长急匆匆地来到他们面前,焦急地环顾四周的矿工。“有人能帮我送两筐煤上山吗?”他急迫地问道。

围观的矿工们面面相觑,有些犹豫不决。但龚清孝心想着刚干完活,或许能多赚点钱,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我来吧!”他接过了矿长递过来的任务,准备出发。

然而,七月的骄阳像是愈发炽烈,太阳高悬在头顶,热浪滚滚。龚清孝扛着两筐煤,脚步艰难地踏上山路。每一步仿佛都踏在火炭上,汗水如泉涌般往下淌,喉咙里的干渴愈发难耐。

他拍了拍身上,想找水壶解渴,却恍然想起自己出门时匆忙,连水都没带。他环顾四周,希望能在山路边找到一点水源。

正当他手足无措,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丛路边的青草。他略微迟疑了一下,但渴望舒缓喉咙的需要让他毫不犹豫地弯腰,抓起一把青草塞进了嘴里。

青草汁水在口中涌动,清凉之感让他暂时忘却了口渴。他随手又摘了一把青草,这些平时被忽略的植物,在此刻竟成了他最期盼的美食。

不知不觉间,路边的青草被他吃得一干二净。他看着清空的手掌,心中升起一股说不出的满足感。

龚清孝在那次经历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的日常生活开始与青草紧密相连。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他发现路边有茂盛的青草,他总是忍不住弯腰,抓起几把带回家。

对于普通人而言,青草不过是草地上随处可见的植物,但对龚清孝来说,这些植物不再普通。它们承载着他过往的回忆,也是一种特别的美味,能够滋养他的心灵和身体。

每天的忙碌中,龚清孝总会找到片刻的时间,专心地品尝几把青草。这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仿佛这种特别的食物能够给他带来无限的满足。

然而,他对这个习惯始终保持神秘,没有告诉任何人。或许是害怕被误解,或许是觉得这个习惯太过于奇特,他选择默默地享受这份对青草的独特情感。

在某个日子,龚清孝的母亲发现了他吃草的怪异行为。她震惊又忧心地询问着儿子。然而,龚清孝的父亲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一奇怪的习惯迅速传开,村里的人开始对龚清孝关注起来。他成了小村里的热门话题,吸引了一些女性的好奇和爱慕。

虽然吃草这一异食癖引起了不少关注,但龚清孝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结婚组建了家庭,享受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温暖。就这样他在34年时间里,吃了40吨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异食行为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人们开始对龚清孝那独特的习惯产生了谨慎和疑虑。

这样的社会舆论给了龚清孝很大的压力,他不断努力想要摆脱被质疑的处境,试图改变自己被视为奇怪的习惯,但却一直束手无策。

在家人和社会的压力下,龚清孝最终决定去医院接受检查。医生仔细分析后得出结论,龚清孝食用青草的行为背后是他的认知发生了偏差,这一切都源于心理上的因素。

小时候的贫困生活使得龚清孝对食物产生了异常的渴望和特殊的情感联系。这种渴求让他产生了对普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观念,将平凡的青草错认为是美味的食物。

医生还指出,龚清孝长期食用青草可能与他体内缺少某些微量元素有关。这些微量元素的缺失或许进一步加剧了他对青草的依赖和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