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他的朝代,官员们想要离职是两条路都走不通,因为万历皇帝非常懒。从公元1586年开始,他就开始罢工,早朝不上,折子不看,大臣不见,整天都找不到人,甚至连大门都不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皇帝的懒惰导致朝政彻底乱套。但皇帝的怠政也有原因。十岁登基的万历皇帝,前十年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张居正的手里。张居正成为了皇帝的主,掌控大权,让万历一直活在他的阴影里。而在张居正之后,万历虽然掌握了权力,但他发现自己也有多数事情无法决定。其中就包括立储一事。皇帝想要立自己的庶次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按照大明的宗法继承制度,应该立庶出长子为太子,所以朱常洵是没有资格成为太子的。
真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庶长子朱常洛。但皇帝固执地想要把朱常洵推上太子的宝座,这与大臣们的意见相左,产生了矛盾。每当皇帝提出立朱常洵为太子时,就会招致文官集团的反对。大明王朝的文官集团非常强大,不容忽视。自明朝以来,朝廷中的文官们结成同盟,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他们不仅能左右朝廷,还能时刻凌驾于皇权之上,左右皇帝的行动。武宗皇帝朱厚照被文官们逼得无法在紫禁城内安居,只好常常外出旅游,而世宗皇帝朱厚熜则只能在宫中修仙炼丹,寻求片刻宁静。到了明神宗时期,情况变得更加严峻。每当皇帝提及立储君一事,大臣们便纷纷反对,甚至在奏折中对皇帝提出激烈批评。有些大臣甚至表示,如果皇帝敢立朱常洵为太子,他们就敢以身殉国。
然而,万历皇帝是一个极为固执的人,即使众臣反对,他仍坚持自己的想法,与大臣们对峙了十多年。在此期间,由于立储问题引发了无数复杂的政治斗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皇帝感到绝望,意识到自己在朝廷中孤立无援,毫无可能战胜这帮固执保守的文臣。最终,皇帝选择了妥协,朱常洛成为太子,即后来的明光宗。然而,这件事让皇帝对大明的政治氛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情绪,他开始隐居不出,不再过问国事,甚至最终彻底停止上朝,开始旷工。他不再见任何一位大臣,不再批阅奏折,希望将自己变得无影无踪。或许,万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并非单纯对政治的失望,更是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
由于你们事事不让我做主,那么好,我以后就什么也不做了,我不管了,我要让你们着急。虽然看似影响不大,因为朝政由内阁负责,边关有巡抚统领,即使皇帝不作为,朝廷官员们也能将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但唯独有一件事情,如果皇帝不参与,朝廷就会陷入瘫痪,那就是人事任免工作。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影响不大,因为地方长官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根本不需要皇帝参与,但对于京官们来说就大不相同了。北京的官员,无论是就任、调任、升职还是免职,都需要皇帝亲自批准。在万历四十七年,紫禁城里的皇帝万历玩起了失踪游戏,导致京师的人事工作陷入瘫痪。
这种瘫痪表现为“人滞于官、官曹空虚”,也就是官员们的任免工作无法进行,升职、退休、免职等事宜都进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导致各部门只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瞪眼。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九部只有户部和通政司有部长,其他部门没有长官,连公章都无人管理,朝堂上的人事工作彻底崩溃了。然而,在这片瘫痪的土地上,有一位叫李廷机的官员,成为了我们的主人公。李廷机,字尔长,出生于福建泉州,万历十一年榜眼出身,按理说他应该是状元,但因为首辅申时行的偏见,他的状元成绩被取消了。不过,李廷机是个乐观开明的人,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虚心地前往地方工作,为百姓们干了很多好事。他还曾在浙江地区负责会试,选贤举才,为国家提供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后来,因为表现出色,他被调回京师任礼部尚书。他心系下属,经常自掏腰包为礼部员工发福利。他也经常上街溜达,遇到乞丐就会慷慨解囊,十分慷慨。虽然他是礼部尚书,但每个月的俸禄只有六十石左右,对于他这样的大善人来说根本不够用。他的慷慨行为传开后,导致京师的乞丐们每天都会聚集在他家门口。他的工资不够施舍,于是他就卖房子卖地给穷人周济。退休后,有人统计他只剩下十几两银子,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另一个爱施舍的海瑞大人。在公元1606年,李廷机因为在礼部的工作表现优异,被调入内阁担任职务。然而,当他进入内阁后,才发现中央九部全部官员只有三十一个人,每个人都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因此政务繁忙、折子不断。
李廷机虽然想为皇帝排忧解难,但他并没有批阅奏折的权力,只能望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无能为力。民众的问题送到官府也得不到解决,导致民怨沸腾,地方官员们对朝廷也有怨言。大臣们开始骂万历皇帝消极怠工,内阁的官员们也被指责酒囊饭袋,李廷机觉得十分冤枉。因为他们只是找不到皇帝而已,找不到皇帝怎么解决问题呢?不只是李廷机,很多大臣也感到无力和愤怒。朝臣们不断谩骂,内阁成了替罪羊,这让李廷机十分受不了。于是,他决定辞职回家养老,但他知道得等上好几个月才能处理完辞呈。于是,他卖掉在京师的府邸换取银两周济穷人,自己则搬到了一座破庙中居住,以表示自己辞职的决心。他写了一份辞呈交上去,但没有得到回应。
于是,他又写了五份、十份、二十份,一直到一百二十三份,但仍然没有得到皇帝的回应。李廷机在破庙里居住了五年,这种身体力行的行为获得了老百姓的赞赏,他因此被称为“庙祝阁老”。关于李廷机的故事,曾经在大明王朝广为流传。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清廉、出色的官员,无疑是我们应该拥戴的人选,让他一直担任官职,直到退休。然而,事情发展到某个时刻,李廷机终于崩溃了。他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自己辞去了官职。他不顾被指责擅离职守的罪名,在没有得到皇帝准许的情况下,丢掉了自己的官位和封号,连夜回到了福建老家。李廷机在福建度过了四年的晚年,直到公元1616年去世。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万历皇帝并没有追究李廷机的职务失职和擅离职守的责任,反而追谥他为“文节”。李廷机离世后,大明王朝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官员们开始变得不耐烦,纷纷开始领取薪水过日子,大明王朝逐渐衰败,一片死气沉沉。谁也不知道这个帝国会走向何种方向和结局。至于万历皇帝本人,他每天都将自己封闭在房间中睡觉,过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生活方式,一遍又一遍地等待黑夜和黎明的降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