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打造基层服务“六支队伍”, 用好“社情民意联系日”等基层治理平台,聚焦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需求,同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一项项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推动治理有温度、发展有速度,切实提升姑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位于姑苏区桐仁花园小区,几位老人正悠哉地在花园里晒太阳,目之所及,心旷神怡。但谁能想到,此前这里随处可见私自开垦的菜地、破烂的桌椅和脏乱的环境……从曾经矛盾频发的“问题”小区变成现在人人夸赞的“花园”小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集思广益

让生活“舒心”

桐仁花园位于虎丘街道仁安社区,是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安置小区,居民之间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大,不少人还有开垦“自留地”种菜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理前

小区21幢西侧有一片约100平方米的空地,私自开垦、破桌烂椅聚集等现象多年来屡禁不止。社区和物业多次进行清理整治,但“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转变居民们的观念。

如何让安置小区不再沦为“问题”小区?今年9月,一场民主议事协商会召开。会上,居民代表畅所欲言,共同商讨小区空地利用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理中

社区网格员、“海棠先锋”志愿者现场汇总了大家的想法建议——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将这块100平方米的空地“变废为宝”,改造成集共享花园和休闲凉亭于一体的“桐心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理后

同心协力

让大家“齐心”

今年10月,居民代表、物业人员和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的学生志愿者聚在一起,齐心协力为花园搭建休闲椅和凉亭,还种上了月季、杜鹃花和山茶花……原本脏乱差的“保留地”,变成了休闲娱乐、花团锦簇的共享空间。

花园建成后,需要全体居民共同维护。家住北五泾浜47号的黄万春老人得知社区改造“共享花园”,将自己精心培育的黄杨小树苗也种了进来。值得一提的是,这棵小树苗是一棵215年树龄的小叶黄杨种子培育而成,黄老希望将百年黄杨传承下去,也将居民共商共建的记忆保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理后

住在小区21幢的曾苏西老夫妇有着多年种植经验,也主动请缨,担任桐心花园的管理员,承担起日常看护的义务。社区还发动居民组建了一支“桐心护绿队”,邀请有开垦种菜习惯的居民转变思路,参与定期翻土、浇水、除草的过程,一起打理花草……

共治共享

让大家“齐心”让居民“暖心”

每到午后,居民们围坐在桐心花园里闲谈休憩,散步徜徉。“我要把家里的植物也搬过来。”小区里诸多养花爱好者自发将家里的花花草草捐到共享花园,让大家共同欣赏。

“看着原本杂草丛生的地块如今芳香袭人,别提多高兴了!”居民郑阿姨乐呵呵地说,不光是种花种树这么简单,大家一起花心思打理,很有成就感,“桐心花园,真的是在家门口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绕着走到经常来,从杂草丛生到“美美共享”,从居民私自开垦菜地到主动“认养”……如今,桐心花园维护管理有序,茶余饭后总有居民在此散步晒太阳,“共享”让更多居民参与进公众事务中,成为社区“合伙人”。

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将继续以小区公共空间为载体,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的新路子,链接多方资源,充分调动多种专业力量、居民热情等,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提升小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