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秋,中国大地上再次打响了一场决定这个古国命运的大战——淮海战役。在指挥这场血雨腥风的史诗级战争中,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擅自将原定11月8日发起的淮海战役时间提前到11月6日。

当其他将领还在为他的决定捏一把汗时,粟裕却从容不迫:“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事后证明,正是这个果断的决定改变了战局,让共产党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一、速战速决,立于不败之地

战役发动前,粟裕已经酝酿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速战速决。

9月24日,他首次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发起“小淮海战役”的建议,得到中央的批准后,又在11月8日定下了正式开战的日期。作为老谋深算的粟裕,他的这个计划可以说既高瞻远瞩又胸有成竹。

“小郑,时机已到,我们要速战速决啊。”粟裕对自己的副官说道。小郑作为粟裕多年的左膀右臂,自然明白司令员的艺术就是速战速决。这次淮海战役,粟裕一开始就拟定要迅速歼灭黄百韬兵团,然后再趁国军指挥系统混乱之机,取得整体的战略主动权。

然而就在最后关头,形势的变化使粟裕意识到不能再等待了。11月6日,侦察兵发回捷报,原驻守海州的国军44军已经开拔准备西撤;与此同时,黄百韬兵团也在朝着西方疾行。

“小郑,时机已经到了!敌人44军已经在新安镇等待援军,黄百韬兵团也在向西撤退,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粟裕眼中透着光,一把打开地图比划起来。

小郑忍不住追问道:“司令,这么做不太冒险吗?提前进攻很可能会打乱之前的部署啊。”

粟裕严肃地说:“战争不就是冒险吗?速战速决,这是我一开始的计划。只有抓住时机,让敌人措手不及,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司令员是要抢占先机,利用敌人调动部队的空当发动攻击!”

“不错!”粟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我军虽然装备精良,但不能与敌军消耗太久。此番出战,只有速战速决才是上策。”

其实,粟裕之所以要速战速决,还有更深层的考虑——这次交战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新中国的前途命运。他必须打赢这场战役,歼灭敌军主力,这样才能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孤注一掷,不惜重资打响这场淮海歼灭战!

二、冒险决断,敢把全军压上

粟裕决定提前攻击的消息一出,其他将领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如果中央不同意怎么办?这太冒险了!”政委饶漱石忍不住提出质疑。

“司令,据我收集的信息,中央军委此时此刻正在开会研究辽沈战役的局势,恐怕来不及汇报就擅自发动攻击,的确有些冒险啊。”参谋长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粟裕不以为然:“你们都太谨小慎微了!面对敌人,我们必须果断机动,这才是解放军的优势。我相信,只要打出速战速决的结果,中央军委一定会支持的。”

“可是司令,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怎么办?”小郑有些忐忑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