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商业世界的滋味,这位年轻人替你尝过了

北欧,一直是“幸福国度”的代名词,区别于南欧文艺复兴的璀璨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惬意和松弛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它出圈的原因。

在小红书上,关于北欧、冰岛的笔记多达47万篇,词条搜索超过5亿次,北欧已经逐渐成为社交媒体上“卷生卷死”的年轻人向往的家园。

北欧究竟拥有怎样的魔力,实地走访其中的商业人又能获得怎样的创意和灵感?今年“十一”假期期间,我带着这些期待踏上了“追光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北欧的生活方式

你得知道“ HYGGE和FIKA”

北欧包含五个国家,分别是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说来也是感性,我甚至觉得这五个国家的译音都很梦幻,仿佛读出声的瞬间,大西洋湿冷的海风气息就会在鼻尖氤氲开来。

行走十三天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撇开五个国家的复杂历史纠葛不谈,同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五国,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被地理条件所影响。

在这里,可以列举几个关键词——北大西洋暖流、北极圈、极昼和极夜以及阴雨绵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大部分的土地面积在北极圈以内(北纬66°34'),但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常年在0°-10°徘徊,躲过严寒却必须接受与此相伴的阴雨天气,而漫长的极夜也会削弱生命积极的力量,阳光成为北欧人的奢侈梦想。

谈到北欧人对抗漫长黑夜的秘密武器,必须提到的两个关键词是HYGGE(胡戈)和FIKA(飞咖)。

HYGGE(胡戈)是丹麦语,意为“平凡生活中的简单幸福”,我们常说的“小确幸”早已有了出处。

从精神层面去拆解,HYGGE包含了三层内涵:

首先是外冷内热的性格底色。

人们常说北欧是i人天堂(mbti性格测试中i代表能量内求型人格,目前普遍被认为等同于内向性格),哪怕是排队等公交,也会各自默默保持一米距离,即使偶遇相识的人也不需要强装熟络嘘寒问暖。

与这种社恐体质形成对比的是,看似“人情淡漠”的北欧人却喜欢用童话故事的角色和爱心作为信号灯标识,喜欢用诙谐的形象用作卫生间的图标,热衷于把彩虹般绚烂的色彩和鬼马的涂鸦铺满房屋,通过细节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知足常乐的处世之道。

不需要几位数的银行存款,也不需要光鲜的工作履历,一束拨云见日的阳光,一处劈啪作响的壁炉,就可以让北欧人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著名的瑞典家居品牌宜家,当年进入中国市场时保留了一个销量并不算好的品类——蜡烛。

据说是因为阴冷灰暗的日子里,蜡烛的光晕仿佛耶稣头顶的圣光(北欧人普遍信仰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帮助人们驱散阴霾获得力量,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日常用品。

最后,我想是“当下最贵”的精神解绑。

北欧人擅长在“无意义”的小事里寻找价值,是典型的存在主义拥护者。大多北欧人的人生没有“规划”,高福利高税收的制度体系下,为了未来而奋斗的价值观似乎不适应北欧人的生活环境,一个失业者的救助金可以达到失业前70%的水平,生存压力被分担之后,当下的舒适和放松更为重要。

说完了HYGGE(胡戈),我们还可以聊聊FIKA(飞咖)。

这个词儿来自于瑞典语,了解了很多解释之后,我更愿将之翻译为“小憩”。

从行动层面分析,首先是主张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和自我与集体的平衡,尊重身体朴实的需求:“Let’s fika(飞咖)!”成为一种习惯。

不管是5分钟的放空发呆,还是半小时的咖啡时间,休息才是继续奔跑的必要条件。

工作制度上看,男性员工普遍要和女性休同样长的产假、超时加班将面临控告和巨额罚款,这些都是北欧政府带领整个社会,努力践行着“躺平不卷”的价值信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主张极简的生活模式。

冷淡风、极简风都是北欧设计的代名词,简约、自然、人性化从各种工业设计细节中流露出来,与装饰艺术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北欧风格崇尚简洁实用,体现出对自然材料的欣赏和对装饰的克制,形式和功能实现了统一。

从生活方式到消费方式

北欧人有自己的商业世界

这一路上的吃喝游逛,也让我看到北欧人在做商业时,在商业形态、品牌行为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特殊之处:

首先是商业形态。

习惯了国内动辄几平方公里的片区策划、上百万方巨无霸体量的综合体,在北欧逛街希望寻找一些“代表性商业项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在规划方面自然和城市的边界感比较模糊,城市里少见大规模的商业用地,邻里商业非常发达,消费需求更多以“社区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形式消化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在最繁华的市中心,也被星罗棋布的历史建筑覆盖,三步一个教堂,五步一个宫殿,许多商业内容往往植入其中,形态更近乎于我们常说的“非标商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在北欧,更多的商业内容布局在背街或巷子里。以哥本哈根为例,城市的路网倾向于以小尺度的界面呈现,纵横交织复杂繁密,人们出行也往往选择自行车。而这些分布在背街或巷子里的商业,在选址的时候,昭示性和客流都不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游逛的感受让人不禁感叹,哥本哈根也太适合city walk了,在巷子里穿梭,不管是转角的画廊还是街边突然出现的地下室买手店,都有让人出其不意的“惊喜感”。

②品牌行为:北欧“极寒+阴雨”的天气,也让北欧人同时走到了幸福的对立面——这片土地的人们,抑郁症高发。

没有太阳,北欧人选择自己创造光源,诞生了很多以生活方式而出圈的品牌——家居生活品类的HAY、IKEA,服装时尚品牌acne studio以及户外品牌66°N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个小现象很有趣,不同于国内消费档次的分级比较精细,北欧的品牌级次划分似乎并不明显,细分品类之间的档次差距不大。

以大型商超业态为例,国内的商超品类比较多,有大众超市(人人乐和大润发)、中档国际连锁超市(沃尔玛和华润万家)、中高端进口超市(Ole和BHG)以及会员仓储超市(山姆和开市客),甚至还有电商孵化超市盒马鲜生等等。

在北欧,超市相对集中,基本分为三类——家门口的社区超市、连锁超市和商业中心全品类超市,当然,这也跟当地人均收入差距相对较小、消费水平差距不大关系密切。

③消费习惯:得益于对环保的关注和心理健康的重视,绿色有机业态和宠物业态在北欧发展得比较有特色。

举个例子。冰岛户外运动品牌66°North,源于冰岛渔民的工作服装,部分产品采用海鹦的羽毛作为原材料,但在捕获海鹦的过程中,有严格的采获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以火山岩地热水闻名的blue lagoon,其实是依靠周边发电厂的冷却水,“废水利用”却能把知名度做到全球皆知,确实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说宠物业态。在北欧,宠物业态的成熟不只体现在终端商品方面,比如宠物食品和用品,更在于医疗保险、公共设施等方面。

反观国内,近两年已经有很多品牌在宣扬绿色概念,例如Ole的绿色有机门店、manner咖啡自带杯享优惠等等,但整体看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距离孵化出“能反向影响消费者习惯的领军品牌”,还有一段距离。

一些思考

关于生活方式与未来商业

说来也矫情,从北欧回国后,我竟然患上了传说中的“北欧综合征”:一边怀念清新冷冽的空气,一边又感激重新回归不用计算汇率的潇洒,反复横跳之间不禁萌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我追求的松弛感,可以被创造,但不可以被捏造

当下的消费趋势,因为崇尚一种表面的“松弛感”却很有可能被消费陷阱裹挟:如果品牌热衷于驯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商业一股脑儿地追求场景营造(比如机械式地加入绿植以及开放式空间),是否又会形成新的“审美疲劳”?

北欧人的松弛感或许有着更深刻的背景,人们渴望真正的松弛感,不一定需要统一的价值观,可以确立和掌控自己的目标且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意愿真实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未来的消费者更不好“糊弄”,更加清醒理性的消费行为,也许会催生真正的生活方式品牌,以及更有生命力的商业项目。

②极简主义会重复盛行,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极简lifestyle

疫情带来的阵痛还在持续,身边听到的故事,总比宏观数据来得真实。的确,大家已经或多或少改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一些年轻人回到了家乡,放弃所谓的精致主义编织的美梦,用北上广深一个厕所的钱在鹤岗安了家;我的朋友圈里,如今再也没人Po出高级酒店的下午茶,大家都乐呵呵地喝着9块9一杯的瑞幸,向往到东北吃一顿10块钱管饱的盒饭。

属于国人自己的“极简生活”不用非要迈出国门,更不用支付高昂的入场费,我不敢盲目扬言说这是所谓的“消费降级”,更愿意把它当做一种本土化的极简主义回潮,回归生活的本质,本就不需要什么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后来的后来,北欧综合征是我自己治好的。某种意义上说,是和自己的生活达成了和解。记得有人说过,远处是世界的入口,近处是世界的出口,向往远处,但要活在近处。

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同时拥有对他人世界祛魅的能力,有勇气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何尝不是一种“北欧”式的生活态度?

最后,请允许我分享给你们冰岛的极光(很多人来冰岛蹲了一个月都不一定能看到),请接收极光女神的洗礼,新的一年成为被幸福选召的孩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芮欧拿

本文图片:芮欧拿(除署名外)

本文编辑: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