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品牌不断“互掐”、“内耗”,“渔翁得利”的只能国外品牌。

不可否认,中国汽车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总体势头欣欣向荣。这本是好事情,可总有些品牌“眼皮子浅”,搞舆论战已经不过瘾,还要上升到法规和技术层面的“互掐”。尤其是对头部品牌不遗余力的诋毁打击,好像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以为自己是在搞高级商战,殊不知被国外看了笑话。

原因很简单,世界造车的未来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看中国。国内新势力在新能源方面起步早,也没有老牌燃油车品牌那么多“放不下”,所以才能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方面突飞猛进,取得无可比拟的优势。要产品力有产品力,要性价比有性价比,让国外品牌没有招架之力。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品牌再“内耗”下去,错过发展的最好机遇,损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的利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的降价,如果没有比亚迪领头,蔚来,小鹏,吉利,长安,理想,问界等品牌紧随其后,对国外品牌形成巨大的压力,那么特斯拉必然会比现在贵很多。

所以想用恶意竞争的手段诋毁对手走捷径是行不通的,除了拉低中国品牌的形象一点好处也没有。汽车制造是中国制造的关键部分,如今中国汽车发展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时刻,“内斗”只会错失良机,让国外品牌“渔翁得利”。国内汽车品牌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人专注于研发,踏踏实实做产品。共同培养出我们强大的汽车产业链,一起远征海外,组成远征海外的“联合舰队”,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还是那句话: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