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金马奖最佳摄影终于由女性捧得了!请大家记住她的名字——余静萍!

听起来有些熟悉?没错,两年前正是她凭电影《少年的你》成为了首个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的女性得主,现在可是“双金”在手,笑看群雄了!其实,奖项之外,《七月与安生》、《喜欢·你》、《燃冬》等多部电影也出自她手,而且“多栖”的余静萍拍起MV来也有一把刷子,为五月天拍过《伤心的人别听慢歌》,还为陈奕迅拍过《渐渐》……在无人知晓的镜头背后,余静萍已经做了二十余年的幕后英雄!

圆脸,黑框眼镜,还有一头利落的短寸,从余静萍的打扮上,就可以看见她的职业色彩。从前余静萍也留过半长发,但因为戴监听耳机的缘故常被压到变形,干脆理了平头。

在片场,大家都喊她“小余姐”。她个子不算高,一米六上下,身材也有些瘦削,总扛着又大又重的机器来回奔走在摄制组这个“男人堆”里,却是当之无愧的主心骨

本次金马奖颁奖现场,余静萍的低调和潇洒给很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上台的时间很短,也没有发表感言,只是向观众九十度鞠躬后,拥抱了颁奖嘉宾许光汉和满岛光便离开,依然收获了不输他人的掌声雷动。

余静萍在金马奖颁奖现场

或许,是余静萍太习惯去当那个掌控镜头的人,当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难免别扭。她曾笑称:“我怕镜头啊,我懂得在镜头前自在多难”。

但在片场,余静萍却往往是最自在,也最感性的一个。作为少见的女摄影师,她以手持镜头和擅长捕捉演员情绪闻名。

镜头就像余静萍的眼睛。很多时候摄影机几乎贴着演员的脸,每一次这样的“目不转睛”里,她都零距离地去感受着近在迟尺的呼吸,常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也会被逗到笑着喊“cut”。

电影《少年的你》

电影《少年的你》中,就有大量的怼脸特写。它们既考验演员的表现力,也考验他们对镜头的适应能力。好在,镜头后是余静萍。

演员们信任她,所以才能在存在感极强的摄影机面前松弛地演下去,这也让余静萍倍感欣慰,调侃自己有“隐身术”。

《少年的你》中的特写镜头

拍摄时,余静萍和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玺都相处得像朋友。

在她眼里,两个小孩性格很不同。周冬雨大大咧咧,好亲近,自来熟,会在她拍摄时“捣乱”,也会在哭戏时请她帮忙。这时,余静萍就会同她聊天,讲故事,帮她进入情绪,如今,两人已经携手走过了四部戏。

易烊千玺则安静些,但也有细腻的感情。《少年的你》杀青时,他专门找到余静萍,想留下她拍摄时一直背的马鞍袋留作纪念,“有时候我会让他坐在这个马鞍袋上休息,所以他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少年的你》

本次让余静萍拿下金马的电影《(真)新的一天》中,24岁的年轻女主陈虹茜偶尔也会因达不到导演的要求,紧张到手抖,余静萍就会主动握住她的手,把她带到一旁平静下来。陈虹茜说,有小余姐在,自己总是“很安心”。

能陪女生聊天,余静萍也能和男生喝酒。在摄制组里,她作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也像是大家的大姐姐,甚至“都知道他们有几个女朋友”。

虽是拿下“双金”的第一人,余静萍并非科班出身。在学校,她学的是美术,因为喜欢冲洗照片才入了平面摄影的行。父亲原本希望她踏踏实实留在高雄,余静萍却铁了心要去台北闯江湖。冷战一番,最终父亲被余静萍的告别信感动,托母亲带钱给她,余静萍也流泪和解。

到了台北后,余静萍从摄影记者做起,随后陆续跨界,为蔡健雅、郑秀文、五月天陈奕迅等多位歌坛大咖拍过MV,也拍过不少广告,中途因为机缘巧合才涉足电影。

坚定有性格,敢试敢“多栖”,可能正因为如此,她才成了电影摄影界不可多得的“野孩子”。

年轻时的余静萍

大陆观众认识余静萍的起点,可能是曾国祥导演的电影《七月与安生》。这部片最早由《艋舺》、《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摄影师包轩鸣负责,他考虑到这部戏细腻的女性视角,主动推荐了余静萍来拍摄童年戏份之外的所有部分。

这时,余静萍就展现了自己的功力。在她的镜头下,七月与安生从小城少女走向更大的世界,懵懵懂懂成为彼此的轨迹清晰可见。凭这部影片,余静萍第一次入围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电影《七月与安生》

而真正让余静萍声名大噪的,还是再次与曾国祥合作的《少年的你》。那一年,她不仅在香港金像奖创造了历史,还收获了美国影艺学院宣布的奥斯卡投票权。

在余静萍的手持镜头下,观众总感觉自己仿佛就在被霸凌的少女耳边呼吸。这部片里,余静萍自己也成了半个“群演“,一边拍还一边腾出手拿剪子剪周冬雨的衣服。她还承包了一部分“编剧”的活儿,小北和陈念大晚上披着床单出门飙车的桥段,就是根据她的亲身经历改编的——谁年轻时还不是个“叛逆少女”呢!

电影《少年的你》

创作上,余静萍一直很有自己的一套。在片场,她很少第一时间对导演说“不”,也不喜欢别人对她说“不”。她的口头禅是,“你不要限制我的创作,你告诉我行不行就好!

如此作风,难怪拍什么都有新意。拍《少年的你》,余静萍就用不同颜色的光来表现少年内心的阴晴不定,拍《妈妈!》,她又特意让一切变得简单、干净。吴彦姝和奚美娟饰演的母女是一对可爱的“老小孩”,余静萍便放弃那些沉闷压抑的东西,带观众去看她们恬静的生活气。

电影《妈妈!》余静萍拍摄的家庭戏

无论拍什么片,余静萍都不爱打乏味的安全牌,偏好追求极致与具体。幸运的是,她每次遇到的导演也都一拍即合。

今年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电影《燃冬》,就几乎堪称一次大胆的即兴创作。导演陈哲艺在开拍前10天才完成最终剧本,而余静萍也接受了对方“试试看只用一颗镜头”挑战,最终用定焦镜头拍完了全片。

她扛着摄像机,像三位主演身边不发一言的沉默旅伴,悄无声息却又亲密无间地记录了这些年轻生命的挣扎与迷茫。

电影《燃冬》

无论金马还是金像,得奖,而且是以创造历史的方式得奖,无疑都是件大惊喜,但余静萍的回应在外人看来似乎都有点“凡尔赛”。两年前,她说,“为什么是我呢,这样我压力会很大耶”,今年入围时,又说,“是男是女没有特别差别,我想其他人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嘛。”

奖项不是余静萍自我考评的量尺,她格外在意的,是到底有没有在“做自己”?

拍摄生涯第二部电影《明明》时,余静萍就隐约从自己身上察觉了“风格”的痕迹。初剪出来后,她看着杨祐宁和周迅骑着机车穿行在上海街头的画面,一瞬间觉得“好像只有我才会想到这样拍,也只有我才敢跟导演讲,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拍?”自那以后,她真正对电影摄影着了迷。

电影《明明》

余静萍的电影摄影路,就是一条“野蛮生长”的路。

由于不像大多摄影助理一样从片场摸爬滚打出来,他们掌握的不少“基础知识”余静萍一样都没学过。拍《明明》时,她碰上一场雨戏,同事根据经验教她怎么摆机位怎么打光,但余静萍并不满意。

他们从掌机慢慢变成摄影指导,知道前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但我不想要固定套路。

反套路是余静萍的艺术坚持,哪怕冒着下次不合作的风险,她都觉得“一定要拍到独一无二的样子。”

独一无二,意味着无所顾忌的自由,也代表着敢于赤裸曝光自己的勇敢。在余静萍看来,没有难拍的人,只有愿不愿意认识真正的自己的人。她把摄影比作交换礼物,“他们愿意把最赤裸的状况交给我,我又有什么不能交付的?”

更早的时候,余静萍当然也迷茫。和导演陈宏一合作过好多次,几乎是“御用选手”,结果某次没找她,她承认,自己回去“偷偷哭”了。那时,她尚以为电影只是导演的作品,摄影师太有替代性,是工具。

后来,余静萍才知道自己也是独一无二。陈宏一曾困惑过余静萍怎么老拍一些计划外的空镜,还叫他别管,拍是她的事,“怎么用是你的事”,结果这些妙手偶得,还真成了剪辑时的高光。

《燃冬》拍摄前,导演陈哲艺也把余静萍的过往作品都看了一遍,觉得自己看见的是“生命力”,而不是“匠气”。画面有多美、布光有多好只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指标,能否捕捉到最重要的“气味”,才是摄影的更高境界。

电影《燃冬》

陈宏一这么形容余静萍:“她也是创作者,而不是只是导演的执行者”。

“双金”傍身,余静萍还是什么都拍。只要爱拍,想拍,无论是电影,还是MV、平面或广告,都能给她不同的养分。

片场这么多工种,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主宰,对余静萍来说,当一个用脑子思考、用心感受的人,才能给华语电影一个负责任的未来,“电影应该是集体,大家都可以给彼此灵光。”

编辑/Freya 设计/Shanta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