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东阿,你会想到什么?

阿胶、喜鹊、杂技......因此,东阿也被称为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杂技艺术之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除了这些,东阿县在2015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

循着东阿王曹植的名篇《洛神赋》神话传说般的美丽故事,带领学生来到这段微视频的取景地:东阿洛神湖。一段视频,一个家乡故事,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园林的美好......

园林,集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于一体的古建筑形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园林在中国人心中,是看得见的“桃花源”。那我们身边的桃花源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东阿洛神湖景色

教师是学校课程的直接执行者,在美术课程开发全过程发挥着关键作用,是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次课程以京杭大运河畔最富有诗意的园林古城——苏州,走进有园林之母之称的“苏州拙政园”,欣赏园林的美景,感悟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神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园林独一无二的氛围感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但由于苏州园林离学生比较遥远,从学生的角度对于园林的认知仅仅来源于初三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而且时间间隔较长,学生记忆模糊。一片园林便是一段历史,以山水寄情怀,以花木托本心,美术组便结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园林氛围的教室,苏州园林那返璞归真的诗意环境是教室的那一方美好天地,让学生放松下来,在这样的氛围里去感受园林文化意境之美,身先进,话未言,情已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

活动一:

造园要素

拙政园不仅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有“天下园林之母”的美誉,25年前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拙政园俯瞰图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材料不外乎"山、水、建筑、植物",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糅的造园特色。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宋代郭熙也说:“山以水为血脉。”水赋园林于生机。中西方园林由于造园理念的不同,西方美学中认为自然美是有缺陷的,强调对自然的改造,突出人工之美。而中国的园林注重道法自然,达到的是“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拙政园的面积是有限的,但是它布局合理,铺排得当,叶圣陶先生也在其《苏州园林》中提到:在各个苏州园林的不同之中,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造园者在其中隐藏了很多精巧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涵养人生

教育向美而行

NANH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

活动二:

造园技巧

园林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观景和休息的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之一,它既是古典园林的工程建筑材料,也是重要的造景材料、装饰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园林中小、中型庭院的水体布局通常采用以水池为中心的布局形式,特点是水池为整个园林的中心,边界为由自然山石围合的不规则驳岸,水面平静开阔,建筑环绕分布于四周,形成内聚向心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园林中植物众多,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等等,是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的常用手法,饶有审美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古代的咏物诗文和文人字画中,常借梅、兰、竹、菊四君子来借物喻志。拙政园中以竹命名的“梧竹幽居”亭名字来源于吴语谐音“吾足安居”,人们认为“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竹与山石、亭台、水体、园路等相互搭配,营造出竹径通幽、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的奇妙景观,特别是将竹配置于园林的白粉墙前,犹如一幅以墙为纸、竹影为绘的墨竹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拙政园的竹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而王献臣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不过,他隐进的不仅是城市,而是人居环境的理想境界——城市山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

活动三:

融合创新

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者贝聿铭曾说,“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的源泉。”贝聿铭先生在博物馆一角以石作画,重现了以墙为纸的米芾山水,完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园中的山水意境,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是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构成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的“苏而新”山水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苏州博物馆一角

苏州博物馆如同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现代建筑可以从传统园林建筑汲取灵感,让中国园林文化深扎根,萌新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博物馆新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彩缤纷的美术课程令同学们在校园中多维度快乐学习,丰富充实的课程给予他们追逐梦想的方向。

南湖行知学校在美育方面也下足功夫,一直注重“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美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让美育成为一束光,富足学生精神,增强学生素养,点亮学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