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跨越漫长的历史,经历了两个动荡的时期的人物大有人在。这样的人物可以适应每个时期的变化,并会在合适的时期做着合适的事情。
从北洋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变化最大的地方无疑是在政治上。其跟随时代变迁,各方面的人才运用也在逐渐更替。朱启钤因为家庭关系,在1891年就很顺利的干着诸多小杂事,甚至还成功坐上了知县的位子。
虽说看起来是“靠关系”,但不妨碍朱启钤自身能力过硬。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后来在建设上,朱启钤的才华是不可限量的。
一、朱启钤担任职位
朱启钤前进的路是顺利的,开始的时候一定程度上靠他的姨父。但后来朱启钤是靠自己,毕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把官位做好的。
家庭背景有盛就有衰。朱启钤在职期间,研学和重用同时进行,一度成为当时人人拉拢的对象之一。即使家庭的优势下去,朱启钤也能凭借自身条件一举翻身。
翻身后,朱启钤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察局局长,奉命行事,但对于养家糊口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后来在东北成为督办后,朱启钤见多识广,在国外各地的考察任务,朱启钤都有跟随。
所见所闻多了,朱启钤的见识和学识都有增长,为他后来成为代理国务总理打下了基础。这一职位的增进,是朱启钤自己打拼来的。虽然没有做到举足轻重,但为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看似顺利的提升,朱启钤也是做出了重要的实际工作的。在1910年时,朱启钤主管交通铁道事业建设,他是其中重要一员,在他的参与和带领下,为我国提供了四条主要干线的建设计划。
朱启钤根据全局发展提议,为贯通全国做出伟大贡献。其中我们熟知的陇海线建设由此开始,并在这一时期,东段开始施工建设。
可以说朱启钤在铁路建设事业上是兢兢业业做出了实际成果的。1918年时,朱启钤主要在北戴河展开工作,不管他身处何地,开发和建设事业似乎在他手上都能做到最好。
这一时期的朱启钤在职位上做的响亮,随着辗转于各地之间的他眼界也逐渐开阔,更想着在其他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
1917年,朱启钤褪去政治上的职务,成为了实业救国的一份子。
二、朱启钤的建设
朱启钤领先一步开始了建设之路。所谓的人只要聪明,不管在哪一方面落脚,他都能吃的开。而朱启钤就是那个在哪也能吃得开的人。
朱启钤从1917年开始涉足的领域众多,哪种资源稀缺,朱启钤就去干哪种。虽然他不是专业人才,但他确实是一个管理型人才,并且重视的是专业发展。
朱启钤敢去拼一把,在用人上也很大胆。在技术设备的使用上,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更新的,技术也是需要发展和改造的,这样在生产上才能大大提高。”
如此,在1936年时朱启钤的产业产煤量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吨。并且朱启钤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从煤这方面展开,在钢铁、电等领域都有涉及。这些成就在朱启钤身上加持,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
抗日战争期间,朱启钤坚定自己的思想,多方势力请他出山,他始终未动摇。坚定自己的行动,为保存国家的资料和历史借鉴做出了行动。
解放后,有人问朱启钤:“你一直坚持的事情是什么?”
朱启钤说:“读书。”而他收藏的众多书籍就是最好的证明。解放前,朱启钤每到一个地方最多留意的就是当地文献,并且还有先见之明,他留意的书籍多是关于国家建设方面的。
其中最常见的水利方面就有上百种,可以说相当的可观。建国后,朱启钤非常大气,直接将这些收藏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他的这份贡献为后辈学习提供了条件。
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应周总理之邀,在新中国的建设上再次助力,并且涉足的领域是在建筑事业上。周总理曾说:“新中国建设需要很多的人才一起协作,朱启钤老先生是不可或缺的。”
天安门的扩建雄伟无比,站在天安门前感受国家的强盛,是百姓们最期待的事情。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对英雄们的哀悼,是对他们思想的寄托,这一伟大工程建设让更多人看到了新中国对英雄们的重视。
而这些优秀的建筑发展离不开的朱启钤重要的建议加成。两代总理的先见之明着实令人佩服,他们的欣赏也是发自内心的。
三、周总理与朱启钤见面
周总理的家风众所周知,周总理的待人之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周总理的身上没有什么架子,只有一丝不苟的为百姓做事。
周总理作为一国的总理,在正事上他是严肃的,在私下里是与人亲近的。有一次,周总理去百姓家做客,家中是位老者。周总理一进门,老者就准备起身让座,周总理却说:“不用不用,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随后周总理亲自将其扶着坐下,自己蹲下平视与老者展开交流。尽管如此,老者多少是有点过意不去,毕竟在自己家中,怎么好意思呢。但后来与周总理的交流逐渐多了,老者发现周总理是很好相处的。
甚至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有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不再是难事。”
在周总理的身上没有什么讲究,只有对长者和百姓们的爱戴和尊敬。这是周总理的一贯作风,也是他的家风展现。
并且周总理的这一系列动作非常的娴熟,在谈话中自然而然的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
这是周总理对待平常普通的老百姓,对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1957年,周总理和朱启钤见面,此时的朱启钤已经是年老体弱,各方面的健康都面临着威胁。耳背是最让家人头疼的问题,周总理来了说了好多话,但朱启钤听清楚的没几句。
朱启钤还不断的询问:“你在说什么?”周总理不但非常有耐心的反复大声说几遍,对于朱启钤家人们的愧疚,他还会安慰道:“不碍事。”
并且每次开口周总理都会等朱启钤说完,一场见面下来,周总理虽然没说几句,但周总理还会非常高兴的说:“老先生精气神真不错!”
结语
朱启钤一生的成就满满,这些都是他自己饱读诗书的成果。不同的时期,朱启钤有自己的想法,并证明了只要自己认定的事情,他都能做的很好。
朱启钤得周总理重视,他的贡献需要更多人知晓。他的坚持成就了更好的朱启钤老先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