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郭社区“科普学堂”建成,科普项目有“趣”、有“料”、有“品”

近日,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新郭社区“科普学堂”正式落地。

新郭社区“科普学堂”是姑苏区科协携手新郭社区党总支、向上公益组织以“科技特色、阵地建设、多元互补、打通资源”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新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的“家门口的科学小站”,该学堂为辖区居民提供科普服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据了解,新郭“科普学堂”项目是今年姑苏区科协在社区重点打造的科普项目之一,也是姑苏区科协继上半年“科学家精神书屋”在新郭社区落地后的又一个惠民科普项目,旨在打造“家门口的科学小站”,以有趣好玩涨知识为目标,建设接地气的科普学堂,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厚植科学家精神,为国之发展育人才。

紧紧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活动主题,利用好寒、暑期时期,结合科学家精神书屋,开展多样活动,用更多生动、有趣、活泼的科普知识丰富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打通社区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科技志愿服务,结合社区党建、新郭民俗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开发科普课程和视频,围绕寒暑假、双休日、全国科普日组织辖区青少年、居民、党员等开展各类科普讲座、现场体验、互动式实践活动,让新郭社区的科普项目有趣、有料、更有品。

科普学堂有“趣”,机器人大赛——太空救援激发孩子科学梦

为丰富社区儿童科普知识,强化建立儿童同辈支持体系,深化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助力激发社区参与新活力,强化儿童群体在社区治理中的“涟漪效应”,在姑苏区科协的领导和支持下,11月25日,新郭社区与沧浪新城第四实验小学校携手,以社区“科普学堂”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激发儿童科学梦。

今天是新郭社区的“科普学堂”建成后的第一堂课“太空救援”机器人大赛,主要任务是亲子协作操控机器人完成基地任务,培养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协作能力,提升思维,拓展科学兴趣,让孩子体验科技与编程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梦。

“老师,今天的太空救援比赛真带劲,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你一样精准操控机器人呢?”“我今天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这个发射器我操作不好,您能再教教我吗?”“轩轩跟他爸爸太厉害了,他们的救援任务完成的非常完美”......在新郭社区的“科普学堂”里,吸引了沧浪新城第四实验小学校的低年级的学生与家长的参与,精彩的内容和方式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纷纷点赞!

科普教育有“料”,搭建社区亲子沟通桥梁

在深化社区儿童科普教育的同时,新郭社区聚焦社区家长的需求点和关注点,以科普教育主题活动为契机,搭建社区家长和孩子们互动沟通的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科普阅读会”“网格妈妈进社区,安全伴你‘童’行”等活动,用阅读、讲座等形式拓展社区孩子们科普视野,构建完善的科普知识体系,促进社区家长和孩子们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前两年新郭社区硬件设施不足,只在暑假开展青少年的科普活动,今年‘科学家精神书屋’建成开放后,新郭社区的科普活动就更多了,不仅有‘揭秘时钟里的秘密’、《小小牛顿》阅读会,还有‘航天模型亲子搭建’等体验活动,为我们家长提供了更多的亲子时间,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了解孩子,搭建起家长与孩子相互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心心妈妈高兴地说道,“现在新的‘科普学堂’建成了,我们期待新郭社区更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有效地拓展孩子们的科普知识体系,也能为我们家长提供更多亲子沟通技巧。”

在开展和丰富社区科普活动过程中,新郭社区注重激活社区潜在力量,通过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助提升,引导辖区6名家长成为社区志愿者,并组建社区网格妈妈志愿服务队,在为孩子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促进家长们及时沟通亲子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助力强化社区凝聚力。

科学家精神书屋有“品”,成为辖区热门打卡地

在不到5平米的“科学家精神书屋”里,色彩明丽的鲜花、高低适配的桌椅,简洁大方的环境吸引了不少孩子前来打卡。孩子们在这里阅读科普绘本、科学智慧类书籍还有科学院士的文学故事。此外,书屋内各类配套设施一应齐全,贴心地为前来打卡的孩子提供自助饮水机、便民雨伞等服务。该阅读载体已成了辖区青少年的热门打卡地。

新郭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洁表示,“科学家精神书屋”是新郭社区与姑苏区科协共同打造的阅读载体。“希望能在孩子们的心里播种一颗‘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让科学家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

通过聚焦社区青少年儿童群体需求,以“科学家精神书屋”为载体,组织开展“石湖棹歌阅读节”“阅读马拉松”“阅读打卡100天”等阅读活动,有效满足了青少年儿童在阅读方面的需求,拓展辖区青少年儿童的参与渠道;通过多样化、系列化、特色化的科普教育活动,丰富社区多样化服务体系内容,助力满足辖区青少年及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有效强化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在保证科学家精神书屋有“品”的同时,助力社区治理能力的创新,探索具有新郭特色的大党委建设新路径,引领更多的共建单位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