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黄埔军校创立,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聚集了一批鸿鹄之志的青年人的地方。首批学生中,有许多日后成为了国共两党的名人,如陈赓、徐向前、胡宗南、杜聿明等。在创建之初,学生并不关心政治倾向,而是以学习成绩论高低。蒋先云是我党优秀的党员,在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陈赓和贺衷寒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由此“黄埔三杰”名声大噪。陈赓看好贺衷寒的潜力,想将他引导成共产党员,于是带着李默庵去见了周恩来。经过同意,李默庵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但后来,李默庵却又声明脱党。

这是因为在东征途中,他谈了一个女朋友,当还沉浸在爱情中时,开启了第二次东征,期间蒋介石逐渐暴露出他反共的内心世界。1925年底,蒋介石未经国民政府一把手汪精卫同意,撤掉了第1军第2师师长王懋功的职务。这使两党关系逐渐紧张。在广东主持党组织工作的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他敏锐感觉到蒋介石的另有所图,向苏俄顾问和中共中央建议重新审视蒋介石其人。当时的我党组织处于幼年,但陈延年和周恩来决定广东各级基层组织开始学习和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做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表率,不要做出任何违背党纪的事来,以授国民党右派以把柄。

而在黄埔军校内部,蒋先云、陈赓等人创建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不满,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贺衷寒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黄埔军校的创立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国共两党斗争的缩影,它见证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理想和信念。1926年初,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变”,掀起了国共合作的狂潮。但这个短暂的狂潮很快就被矛盾所淹没,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之间的矛盾激化,两团体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水火不容。作为共产党员的李默庵,当时加入的是“青年军人联合会”,而他的迟到和请假却引来了许继慎的不满,后者曾对他不断指责,说其小资产阶级的浪漫情调超越了无产阶级铁的组织纪律。

这些指责让李默庵心里不满,于是他选择了离开党组织。这是他做得不对的事情之一。 然而,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戏剧性,当李默庵选择了脱离共产党之后,他却一心跟随蒋介石,成为了国民党的中流砥柱。他历任少将旅长、中将师长、方面军司令员等职,甚至还率领国民党部队与红军交手,虽然并未取得胜利,但他的事迹却流传至今。 他内心苦闷时,曾给夫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这份电报后被我军截取,周恩来心里有所欣慰。

在西安事变后,李默庵率部在西安驻扎,一天,周恩来前去探望,李默庵很激动,周恩来还是如同十年前在黄埔一样,亲切的询问了他一些情况,李默庵记得自己脱离党组织的事,心里很是愧疚,他说:“怎么敢劳烦主任光临看望学生,学生应该去拜见尊师才是。”。周恩来不以为然,笑了笑说:“我来不是一样吗?黄埔师生本一家,不必多礼嘛。”。 尽管李默庵离开了共产党,但这并没有阻止他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份子,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卫士。他的人生道路虽曲折,但这也恰恰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写照,也体现了一个人对信仰和事业的执着追求。一首诗,让李默庵名垂青史。

当年,他写下一首《红军过草地》,为自己的夫人所见。可是谁也没想到,这首诗却成为八路军战士的口号,被周恩来一念就出。这让李默庵感叹不已,他觉得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作战技术灵活,值得研究和总结。抗战时期,李默庵率部在山西抗战。在这里,他多次拜访八路军办事处,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指导。1949年,李默庵参加了长沙起义,并前往香港。此后,他又移居到了阿根廷和美国。但是他心系祖国,经常在报纸上写一些赞美祖国的文章。1981年,李默庵回国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

在活动上,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告诉他,周恩来一直关注他的情况,希望他能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听到这话,李默庵的泪水止不住流淌。 从此之后,李默庵多次返回国内,参加各种活动。他成为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副会长,并致力于两岸统一事业。1990年,他决定回到祖国,定居在北京。直到2001年,李默庵因病去世,享年97岁。他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