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历史渊源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

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物候现象

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一候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三候闭塞而成冬

传统习俗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清代文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述过:“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在北方多把大白菜,萝卜,土豆、红薯等存入地窖。或用大缸腌制咸菜酸菜。

在南方,有“冬腊风腌”的习惯,小雪后,气温迅速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比较适合制作腊肉、加工香肠、晾晒鱼干等,以御寒冬。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酿酒

浙江长兴地区的人们,会在小雪当天酿酒,称之为“小雪酒”,据说是因为小雪时节,泉水特别清澈的缘故。其他不少地方,也有这种初冬酿酒的习俗。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幼儿活动——晒柿子咯

小雪晴沙不作泥

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捎晚

春色先从草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