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是事关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更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可是很多居民感觉垃圾分类是一个麻烦的事儿,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呢?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筑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2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本社区“垃圾分类”特色模式。

2018:党建搭桥,公益项目“小绿桶”诞生

如果现在置身于2018年7月的金筑家园内,每天早晨你都能看到居民们手提“小绿桶”在小区广场上排队,小绿桶内装的是什么?正是每家每户的厨余垃圾。原来每天上午8时到10时为小区厨余垃圾投放时间,这期间有党员志愿者进行检查、打分、指导,居民胡阿姨提了一个厨余垃圾桶过来,党员志愿者接过垃圾桶后就开始检查,“胡阿姨,你这垃圾分类做的真到位,每次基本都是正确的,还能每天坚持做。”

2018年7月,金筑社区作为苏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对接落地“善动苏城”垃圾科学分类社区环保公益项目,“以桶换桶”模式试点厨余垃圾源头分类,这时,选择哪一幢居民作为试点成了难题。在入户调查中,6幢1单元居民积极性最高,作为当年度街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睦邻会客厅”重点打造的楼道,群众基础好、党群凝聚力强,成为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试点楼道,第一批发放了42个厨余垃圾“小绿桶”,居住在6幢的第二党支部书记俞雪芬和5户党员中心户带头参加,32户居民每天坚持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如何让更多的居民愿意尝试,愿意学习呢?社区党总支第一时间推出“分类积分”,居民们每倒一次分类好的厨余垃圾就会有相应积分,积分可以用来换取生活用品。“积分不是目的,只是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垃圾减量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而且积分和质量挂钩,不和数量挂钩。”社区书记陈迎青表示。

一位有225积分的居民成功兑换了肥皂、垃圾袋、手套、毛巾等生活用品。她说:“我一天不落地在投放厨余垃圾,垃圾分类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好习惯,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嘛!”从6幢1单元到整个6幢主动参与进来,再到7幢……让居民们从“从来不分”到“坚持每天都分”,无疑是巨大的一个转变。

2019:党建助力,“小黄桶”覆盖至整个社区

早8点,在白洋湾街道金筑家园垃圾回收点附近,来往居民手里都拎着一个小黄桶,他们会把小黄桶放到规定的架子上,党员志愿者们会在一边做好记录。小黄桶内装的是什么?正是每家每户的厨余垃圾。2019年4月,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在金筑社区“小绿桶”成功试点的基础上,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让2400只小黄桶“落户”全社区,同时创新积分方式,为每只小黄桶贴上唯一的二维码,扫一扫便可查询门牌信息及该户垃圾分类积分,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小黄桶”顿时成了小区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个黄色小桶就能实现厨余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的确如此。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里垃圾回收点上设置了厨余垃圾回收点,一排排黄色的特色垃圾桶十分醒目,一个垃圾桶就对应一户人家,垃圾桶中都是各户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这是1幢1单元1003住户的厨余垃圾,得帮他们记一下积分。”早8点至9点厨余垃圾集中点“生意兴隆”,身穿红马甲、头戴红帽子的党员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对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扫码打分,分类准确的居民可以获得5个积分,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根据分值换取不同的生活用品。目前小区里共有33处厨余垃圾回收点,几乎覆盖到每一幢楼,居民们都会把装有厨余垃圾的垃圾桶或者垃圾袋带下来放在架子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将每个回收点的垃圾集中起来,同时把垃圾桶清洗干净,居民可以带回去重复使用。”

在这个小区,记者注意到,来来往往的居民对于厨余垃圾的分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厨房的垃圾,得放架子上,这个就可以直接扔掉。”准备上班顺便将垃圾带下楼的居民李维,迅速将事先分好类的垃圾投放至不同区域。在金筑家园小区,像李维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分类投放垃圾已经成为小区居民的一种“新时尚”。

2023:党建提升,“小黄桶”优化为“小灰桶”

2023年,根据苏州垃圾四分类要求,为了让居民更直观的感受“四分法”的要点,社区统一将“小黄桶”优化为“小灰桶”,做到颜色一致,进一步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体验感、参与率、认同感,“小灰桶”全面“转型升级”。

垃圾分类做的好不好,除了宣传教育和居民自觉践行外,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引导及监督。今年,金筑社区党委运用党员带头、网格员带动、志愿者带教的“三联动”工作法,不断改进和优化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居民沈连元拎着一只装满厨余垃圾的小灰桶,来到小区门口厨余垃圾集中收集点。“您的桶里没有其他垃圾吧?外面塑料袋也要及时带走。”在党员志愿者惠金根的督导下,沈连元将“小灰桶”放上架子,检查完是否存在其他垃圾及塑料袋之后,他便出门买菜去了。

在这个小区,居民对于厨余垃圾的分类已成为一种习惯,参与率高达96%,每天收集厨余垃圾约800公斤,每天减少垃圾袋约1000个。据悉,截至日前,“小灰桶”已发放1836户,一户2个桶,共3672个,小区内共设置了30个垃圾分类站点以及33处厨余垃圾集中投放架,居民可以在早上6点到8点、晚上5点到8点进行集中投放。“垃圾四分类法+厨余垃圾源头分类+积分”的“金筑模式”已经逐步在辖区其他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效果初现,如何让这项工作更可持续?社区党委再次给自己抛出了新的问题。“厨余垃圾中的废弃食用油经过皂化可以做肥皂,当然不能用来洗脸,但是洗洗抹布、拖把还是不错的。厨余中的果皮可以用来做有机肥料。”在一次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中,专家的话给了他们灵感。

于是,作为2023年度社区党组织书记攻坚项目内容之一的“红蕴耕绿”行动应运而生,通过成立由党员、居民志愿者组成的“筑绿蜂”环保卫士队伍,开展了垃圾分类理论知识讲解、垃圾分类实践课堂等一系列活动,下一步还将依托“筑绿园”城市农庄,继续发扬“不忘初心,筑绿幸福”的理念,将厨余垃圾再利用(环保酵素、厨余堆肥等)运用到盆栽蔬菜种植中,制作文创手作产品(精油、护手霜、香皂等)等,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升级。

金筑社区党委书记陈迎青表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充分考虑居民诉求,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金筑社区将继续坚持运用党员带头、网格员带动、志愿者带教的“三联动”工作法,不断改进和优化垃圾分类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