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为真实案件,旨在弘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前1/3免费阅读

辽宁省最北部、松辽平原广阔的黑土地南端,是我国十大产粮县之一的昌图县。

1984年以来,这个县的粮食产量始终稳定在15亿公斤左右,年提供商品粮10亿公斤以上,多次名列全国第一。

不幸的是,一群“粮耗子”靠粮发财的罪恶交易玷污了这片朴素、肥沃的黑土地。

1994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在向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告工作时披露:

辽宁省铁岭市检察机关去年9月在昌图县粮食系统侦破了特大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偷税犯罪窝案。

此案涉及1500多人,其中受到党纪、政纪和刑事经济处罚的就有412人。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达6822万元。

检察机关目前已立大案要案35件47人,决定逮捕25人,收缴和扣押赃款赃物近3200万元。

一张纸条,草草7个字,竟被卖到13,5万元,他的一支笔打开了罪恶之门……

昌图是产粮大县,肩负着收粮、储粮食的繁重任务。

为此,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收储粮食必需的各种器材,包括诸如席、劳、囤底、囤帽、探杆、架条、温度计、杀鼠药等几十种。

1987年以前,昌图县下属36个粮库和7个粮食附属单位所需储粮资材一律由粮食局统一购置、统一调拨。

从1988年起,这种传统作法改了,变成了县粮食局局长或主管副局长批准,各粮库自行购入。

由于监督制约机制没有跟上,导致管理失控,统一计划逐渐被某些人的个人意志所代替。

粮食局长桂秉权和主管资材的副局长杨茂元的批条彻底左右了昌图储粮资材的购销。

罪恶的阴影笼罩了昌图。

以桂秉权为首的不法分子以倒卖粮食资材为手段,大肆进行权权、权情、权钱、权色交易、疯狂进行贪污、贿赂、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等犯罪活动。

“老桂一个条,白纸变金票。”昌图老百姓的顺口溜道出了桂秉权批条的威力。

当大都市的人们炒股票、炒房地产之时,昌图人却如醉如痴地炒着桂秉权的批条。

其实,桂秉权的批条十分简单,就那么几个字:“×××:×找你有事 桂秉权”、“×××:有事请帮助解决 桂秉权”。但是,这简单的条子却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

有了它,每米4至10元的钢丝绳,到粮库能卖到80多元,最高达105元一米;

每斤市价10元左右的灭鼠药,身价立马能涨到470元;

0.45元一支的温度计,粮库要以1.5元的价格收购……

而且,凭着桂秉权等人的批条,不管资材的数量有多么大,质量有多么糟,粮库也得收货付款。

于是,许多人做梦都想搞到桂秉权的批条,个别女人为了得到批条不惜出卖肉体。

既有如此神通,批条本身的价值也就扶摇直上,少则数万元,多则十余万元。

桂秉权的妻侄女于某将一张批条以3万元卖给无业人员范某,范一转手又以13.5万元卖给别人,创了批条倒卖最高纪录。

目前,已查实的桂的批条共1220多张,主要批给三类人:一是批给女人,搞权色交易。

生活中的桂秉权,是条荒淫无耻的色狼。

他依附权势长期与16个女人奸淫或姘居,他的批条80%给了这些女人。

桂秉权的妍头之一的李某,原是一个普通的农妇,桂秉权下乡检查粮食生产时,意外看上了她,从此李某成为桂秉权最早的情妇之一。

靠着桂秉权这棵大树,李某地也不种了,靠倒卖从桂那儿弄到27张批条,共获利142万元,成为昌图县最早的百万富婆。

粮食局食品股女股长郭某,长得水灵灵的,有南方女子的风韵,又是昌图县少见的女大学生。

生性高傲的她不甘心只领机关干部每个月四五百块钱的工资。

看到外面不少女人只是倒贴桂秉权就轻易获取巨额财富后,早已心理失衡。

一天,她盛装打扮,外套黑色小西服,里穿连身短裙、黑色丝袜、高跟鞋,抹着浓浓的香水,以汇报工作为名来到桂秉权办公室。

前一天晚上桂秉权刚跟妻子闹矛盾,正烦着呢,看到郭某到来,立刻找到了寄托。

他于是精神亢奋地抱着郭某:“哈哈……是小郭呀!哎呀呀,真是久违了,久违了!你这朵花大概是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芳香了吧!"

“说的是什么疯话哟!”郭某嗲声娇骂,“倒怕是你把人家给忘却了吧!”

“哪能呢哪能呢!”桂秉权连忙说,“我任可以忘掉谁也不可能忘了你呀!是吧?"

见到一脸色相的桂秉权着急地扑来,郭某甜腻腻地得我一激:“瞧你瞧你,着什么急嘛!让人家先给你暖暖手嘛!”

说着,便把桂秉权的手拉出来握在自己的双手中很温存地揉搓,揉搓一阵,又拉去脸蛋上贴贴。

郭某和桂秉权大白天在办公室足足惊心动魄地闹腾了个多小时,两人都疲乏了。

于是云过雨收,潮退波平,唯留下涟漪层层轻抚沙滩…

两人相互轻轻抚摸着,又缠绵了一阵,桂秉权就要起身,却被郭某拉住,意犹未尽地挽留:“忙什么嘛?还早呢!再玩玩嘛!”

桂秉权却无心恋战,便拉开他的手,委婉地说:“县委待会有个会要开,以后有的是机会呢,是不?"

郭某早就透了局长大人的习性,知道他已热辣辣地迷上了自己,于是越发多情,越发风骚。

但是暗中又把握着火候,不让他一次尝完千般滋味从而很快腻烦自己,总是吊着他的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