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品质,那就是知人善用。秦始皇用王翦、李斯统一了六国;汉高祖刘邦用张良、萧何、韩信打败了项羽;明太祖朱元璋用徐达、常遇春等人驱除鞑虏恢复了中华、建立了大明王朝。有这么一个开国皇帝,他运气非常好,人称位面之子。因为自己过于优秀,以至于后世之人对于那些辅佐他的功臣都知之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位面之子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说到刘秀大家想到的都是他的运气,实际上他的成功除了运气之外,还跟他知人善任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关联。如同唐太宗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秀同样也有着云台二十八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邓禹居首位。在东汉中兴功臣中,邓禹的战功并不算首屈一指,刘秀之所以尊他为功臣之首,不仅看重其能文能武的才干,更看重他的品德和忠诚。在刘秀最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舍他而去,但是邓禹却是选择在这个时候来追随他。当时的刘秀因为以少胜多赢下了昆阳之战中,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刘秀的胜利引起了绿林军内部一些将领的猜忌,他的哥哥刘縯因此在内讧中被杀,刘秀本人也危在旦夕。为了摆脱危局,刘秀带着少数随从,离开洛阳去河北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河北也是群雄逐鹿,前途难测。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曾经那些与刘秀称兄道弟的人纷纷选择了离开。当时还是隐居状态的邓禹,一听到刘秀赴河北的消息,二话不说,立即渡过黄河,北上追赶刘秀。因为要赶路,所以还拄着一根拐杖。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邺城赶上了刘秀。

再次见面时,正是隆冬时节,天空中下着雪。经过了长途跋涉、翻越了层层积雪的邓禹此时鞋都烂了,脚也磨破了。刘秀看到了老同学不远千里的来投奔自己,既高兴又感动,当即说要给邓禹封官。邓禹当即回答道:“不,当官非我所愿。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您日后能威震海内,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君。而我邓禹能够在您身边为您所用,以开国功臣名留青史,就心满意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之初的条件是最艰苦的,有一次刘秀等人刚躲避了敌人追击,又遇上狂风暴雨。几番搜寻后,刘秀等人才跑到一间空房子里躲雨,邓禹忙着点柴生火,才使刘秀得以就着火炉烘烤衣服。后来,刘秀几经苦战,终于在河北广阿夺取了一个立脚点。夜里刘秀想起了这一路的艰辛,不禁感慨夺取一个城池都这么难,何时才能统一天下?

创业的艰难让刘秀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对于前途不免产生了畏难情绪,便跟身边的邓禹感叹道:“天下郡国这么多,我现在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座城,你以前还说平定天下不足虑,这什么时候才能成就大业呀”。邓禹鼓励开导说:“当今天下纷乱,百姓渴望明君就像儿子思慕慈母一样,古来成就大事的人,主要在于对百姓仁德的厚薄,而不在于一时势力的大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了邓禹的一番劝说后,刘秀对于未来才重拾了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君臣二人相互扶持,终于统一了天下。这一路上的共同打拼的经历,让刘秀对于自己的这个老同学的人品、才干都非常赞赏。等到刘秀登基称帝后,就马上任命邓禹为大司徒。大司徒是三公之一,刘秀对三公的人选特别重视。邓禹不负重托,不仅帮助刘秀运筹帷幄,而且能文能武,出将入相,协助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建武十三年,刘秀统一了全国。功臣增加封邑,邓禹定封高密侯,领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在功臣之中封邑最多。光武因邓禹功高,另封禹弟宽为明亲侯。东汉统一战争期间,功臣们以将军的身份各领军队,屯驻于京师洛阳。战争结束后,光武希望尽快解除功臣的将军头衔,从而剥夺他们的领兵权,以免皇权受到威胁。邓禹与另一名南阳功臣、左将军贾复,很快就明白了光武的意图,率先辞掉将军之职,迫使其他功臣也相继辞职,光武得以顺利实现削夺功臣兵权的目的。

正是因为邓禹的忠心、才干以及懂眼色,让刘秀对他更加信任,所以即便是其他功臣都退居二线的时候,邓禹都还能时常参与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