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说法不一,但湖南始终占有两个名额,即曾国藩和左宗棠。曾国藩左宗棠之间的恩恩怨怨,也颇有趣,让人回味无穷。

用现在的眼光看,曾国藩仕途一帆风顺,科班出生的他,十年七迁,连跃十级,40多岁就成为正二品的京官;而左宗棠却一直不如意。三次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无奈只得回家务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虽然不入朝廷法眼,左宗棠却声名远播,得到不少高官名流的欣赏。比如,一代名臣林则徐就很欣赏他,多次与他彻夜长谈,引为知己。比如,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陶澍,视为奇才,主动与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比如,张亮基、骆秉章等湖南巡抚邀请这位连编制都没有的书生担任秘书,而且言听计从,令人叹服。

而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也极为器重左宗棠,举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这是左宗棠第一次担任地方军政长官。在曾国藩等人不遗余力的推荐下,左宗棠这个体制外人物,得以走上政坛,逐步成为一名耀眼的“新星”。

可是,遗憾的是,曾国藩与左宗棠最终没有成为朋友。他们一度产生罅隙,直至绝交断义,不再来往。

这里有一个故事。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就席卷全国。曾国藩奉命在湖南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第一件事就是筹措军饷。曾国藩要组建湘军,军饷从哪里来?朝廷国库连年透支,再无余粮,只能靠地方上自筹。这等于是要曾国藩自带干粮为朝廷卖命。曾国藩也无可奈何。

为了筹措军饷,曾国藩一方面向朝廷哭穷,争取到从湖南的财税收入中提取一部分军饷;一方面,就在省内交通要道设点征收厘金,再解决一部分军饷。

但是,这点钱远远不够支撑一支强大的军队。于是,曾国藩就动了“歪脑筋”,想了一个十分缺德的办法,向一些高官富豪之家进行劝捐。“劝捐”,只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往往一言不合就演变成“勒捐”。

什么是“勒捐”?就是看到谁家有钱,就将他家的人绑架来,让他家花钱来赎人。这种做法,与土匪的“绑架”,没有什么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在湖南组建湘军那些年,绑架了不少高官富豪子弟。其中,最有名的人叫陶桄。陶桄是谁呢?他是陶澍的儿子。一看到这里,相信就有人恍然大悟:陶澍不就是与左宗棠结交为儿女秦家的那位名臣吗?陶桄不正是左宗棠的女婿吗?

完全正确。

曾国藩绑架了陶桄,敲了一大笔银子,这可惹怒了左宗棠。那时候,虽然陶澍已死,左宗棠却正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他一怒之下,联合了湖南士绅,将曾国藩赶出长沙。曾国藩在长沙呆不住了,只好来到衡阳。

曾国藩为了一笔银子,失去了湖南长沙的根据地,得罪了老家的士绅,还与左宗棠交恶,是赚是亏,还真不好说呢。

多年以后,曾国藩淡淡地说:“左季高(左宗棠字)以我劝陶少云(陶桄)家捐赀,缓颊未允,以致仇隙。”平淡的语气中,多少有些苦涩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