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袭夺益州后,其统治集团内部大致包含三大派系: 一为关羽、张飞等随刘备创业并一道南下的旧部属,即元老派, 一为以诸葛亮为首的荆襄人士,即荆州派,另一则是以法正为代表的西蜀(本土派)人士(其中包括益州本地人和部分避乱益州的东州(南阳、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当时指京畿地区))人)。

荆州派代表人物诸葛亮与刘备旧部即元老派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主要是随刘备南下的宿将关羽、张飞等对后来居上的诸葛亮与刘备“情好日密”,备受刘备器重而露出不满情绪,“关羽、张飞不悦”,刘备察觉后说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张虽不再口出怨言,但恃“(与刘)同起之私思”,对诸葛亮的嫉妒、不满情绪并未彻底消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各自利益出发,以法正为首的蜀土人士(含为避乱而随刘焉入益州的东州(南阳、三辅)人)也经常与诸葛亮发生矛盾。《资治通鉴》说:

“(诸葛)亮曰......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则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叛,实由于此”。

从诸葛亮的一席话可知他对益州本土人士“专权自恣”很是不满,而刘备之所以能从刘璋手里夺取益州,就因得到了蜀地人士的鼎力相助,譬如法正、张松就出过大力,并且刘备欲以西蜀为根据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因此更必须依靠并借重蜀土人士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刘备占领益州后,有意擢拔、重用蜀土人士,即刘璋旧部和益州豪强大族,致使益州本土人士位高权重,因为背靠刘备这株大树嘛,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则相对受到冷落。刘备击走曹操、夺得汉中后,对参谋法正大加封赏,晋封他为尚书令。法正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物,为刘备夺益州、汉中立下汗马功劳,但他有才无德(或才高德薄) ,刘备却对他委以重用,授之以权柄,让他参军事,言听计从,倚为肱骨,引以为心腹,《三国志》记载:

当时法正大权在握 “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飧之德,睚眦之怒,无不报复,擅杀毁伤达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吴之逼,远则惧孙夫人(孙权妹)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狈,法孝直(法正字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引其意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番话看来,法正是刘备取益州的头功之臣,刘备为了稳定统治以及缓和与益州本土势力的紧张关系,有意倚重、扶植法正,当时的法正俨然已凌驾于诸葛亮之上,诸葛亮对刘备也是明显含有怨愤情绪的。

当蜀汉官民向诸葛亮反映法正的斑斑劣迹时,诸葛亮不正面回答,而是说了一大通当年法正是如何殚精竭虑帮刘备夺取益州的陈年旧事,还说刘备当年在荆州公安时,北有陈兵百万、虎视眈眈的曹操,东有不怀好意、时刻想全取荆州的孙权,每天晚上睡觉还得提防舞刀弄枪的孙夫人,天天惊恐不安,日子很难过。如果彼时没有法正引他进取西川,刘备早就被曹操或孙权干挺了,哪里还有今天呢?看在主公的面子上,我也不好惩治法正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这番话里还隐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法正之所以敢为非作歹,睚眦必报,滥杀无辜,是因为后台硬,其靠山就是刘备,我诸葛亮对他亦无可奈何。

当时,刘备夺取了刘璋的地盘与家当,还娶了刘璋的弟媳吴氏,为了稳固统治,还对刘璋旧部进行了大规模清洗,使元老派、荆州派与西川本土势力的矛盾异常尖锐。当时,刘璋旧部不断起来造反,使蜀汉这一外来势力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刘备为了缓和矛盾,兼顾各方利益,亟需在朝野树立一个重用本土人士的榜样,以笼络人心,恢复秩序。法正虽是东州人士,但是刘璋旧部,且居蜀已久,因此也被视为本土派,并且由于有德无才,促狭戾狠,遭蜀人憎恨、排斥,如果不紧随自己,也实在别无他路,所以法正成了刘备树立榜样的不二人选。如此一来,还可以牵制荆州派坐大,平衡、协调各派关系,安定西川吏民之心, 可见刘备确实是极善权谋的带头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