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蜀汉后期的国防中坚,蜀军中罕见的高级军事将领,同时也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姜维徒有虚名,论军事能力在将星闪耀的三国时期充其量也就是中等偏下水平!在蜀汉内部远不如魏延不说,就是王平、张翼也强于他,也就比廖化、董阕、马岱稍强些。《三国志》作者陈寿就不大瞧得上他:

“(姜)维粗有文武,立志功名,而玩众黷旅,明断不周,终至陨毖” 。

晋人傅玄对姜维也有一句评价,颇为精准:

“(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维好大喜功,热衷名利,暗地里还养有杀手,从事的都不是正常百姓所干之事。姜维为了自己建功立业,急于求成,利令智昏,不断劳师远征,结果不但没有成就自己的功名,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与蜀汉社稷。

在此先不论姜维的军事才能到底属于什么水准,一流还是二流?也不论热衷于扬名立万到底对不对,姜维的品格其实并不差,身为曹魏降将的他对蜀汉绝无二心,甚至可用忠心耿耿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政权奔波劳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白了是为维护蜀汉的基业生生累死的。而最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在自身修养和个人生活方面也很自律、很突出。蜀汉学者郤正撰文称赞姜维道:

“(姜维)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 ,后庭无声乐之娱......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维诈降可以说是蜀汉灭亡时一则经典故事。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平原时,刘禅在实力尚存的情况下不战而降,还敕令姜维率部向钟会投降。姜维为了复国,诈降曹魏,接着又竭力骗取钟会的信任,趁机劝忠于曹魏的钟会举兵造反,反攻司马氏集团,然后再寻机除掉钟会,迎回后主刘禅,恢复蜀汉。

姜维先是继承诸葛亮遗志,11次攻伐曹魏,比诸葛亮5伐中原有过之无不及。虽然胜少负多,未得中原尺寸土地,但意志确实非常坚韧。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刘禅已经举国降魏的情况下,姜维还心怀蜀汉,试图凭一己之力挽回社稷。他企图通过诈降取信于钟会,再结联钟会发动兵变反击篡魏的司马氏集团,事成后再杀掉钟会,迎回后主,实现灭魏兴汉的理想,这样心怀故国的人确实难能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谋事不密,就在即将大功告成之际阴计外泄,姜维与钟会双双死于乱军中,真个是“复汉未成身先死” ,让无数后世之人为之扼腕垂泪。到了近代,有人质疑姜维并非诈降,而是真降。他和钟会的死,并不是因为欲举兵造反,而是司马昭为了防止钟会、邓艾功高震主、拥兵自重而诬陷其谋反的卸磨杀驴之举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姜维到底是诈降还是真降呢?这个秘密在姜维死去80年后有了答案,据常璩在其著述《华阳国志》记载 ,东晋重臣桓温率军攻蜀击灭成汉时,偶然在成都得到一封信函,竟是一封当年姜维写给刘禅的密信,不知何故未能送出,信的内容仅有短短几句话: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短短20余字,却掷地有声,隐含着姜维对蜀汉永不磨灭的忠诚,哪怕国已不国,哪怕皇帝已是亡国之君,姜维对蜀汉的忠心始终也没改变。

姜维的赤诚,就连独揽大权、心如铁石的强人桓温也不禁为其动容,肃然起敬,对左右说资质平庸的刘禅竟然得到了姜维这样的大忠臣,何其幸哉。出于对姜维的敬意,桓温把这封未能递出的密信内容公之于众,读到这封信的人,无不感动的潸然泪下,为姜维扼腕叹息。

姜维在死后80多年终于向天下证明了自己的赤胆忠心,有后世史家喟叹说:

“姜维一生忠诚,不负国家,不负君主,诸葛亮若是知道,也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