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内容讲了中东和平进程埃及和以色列的和解,以及以色列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政局的更迭。本期内容,巴以和平进程。

海湾战争结束后,超级大佬美国决定来推动一下和平进程。1991年10月,中东和会在马德里召开,来了好多代表团,有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埃及的代表团和约旦-巴勒斯坦代表团,还有美国、苏联、海湾合作委员会、联合国和欧盟的代表,好不热闹!会议由布什总统主持,这次会议反映了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美国在中东的力量增强,希望推动阿以冲突的和平解决,而阿拉伯激进势力受到削弱,苏联也愿意配合美国的努力。会议的核心议题涉及到阿以冲突的所有方面,包括被占领土、水资源、安全、难民、多边合作等等。经过43年的对抗,冲突各方终于面对面坐在谈判桌前展开会谈了。但是,因为沙米尔政府的强硬立场,会谈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不过,1992年1月,沙米尔政府倒台了,这让和平进程看到了一丝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以色列选出了新的工党领袖拉宾为第13届议会的领导。他可是一位超级有想法的人物!他的政策主张包括:“用土地换和平”,意思是要冻结在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修建定居点的计划,反而要加大基础设施、教育和工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增加就业机会。

拉宾对巴解组织的态度也变得超级温和,他还明确表示要与巴解组织进行接触!他跟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很多,美国给了解冻的对以的100亿美元贷款,政府用这些钱来安置移民和发展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拉宾还访问了埃及,这一举动让人眼前一亮!到1995年的时候,跟以色列建交的国家竟然达到了153个!

而且,此时阿以关系也出现了新气象!1993年1月,巴解组织的代表和以色列代表在挪威人的安排下,偷偷摸摸地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进行了为期3天的密谈,谈的都是关于安全、水资源以及双方官员怎么接触等一大堆事儿。之后,双方又继续谈了多次,谈判地点是森林地带,这些会晤就被称为“挪威丛林中的密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1993年8月20日,巴以双方达成了《奥斯陆协议》,并且成功获得以色列内阁会议投票通过。同年9月13日,拉宾和阿拉法特作为巴以双方的代表,在白宫进行了历史性的和解,并签署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里面包括了17个条款。

根据协议规定,巴勒斯坦立即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以色列在西岸地区向巴勒斯坦人移交权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自治和选举巴勒斯坦委员会的协议,并且在过渡期内规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另外,以色列要从巴勒斯坦人口稠密的地区撤军并重新部署,巴解组织要承认以色列并抑制暴力活动,以色列也要承认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的合法代表。最后,要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开展经济活动。《原则宣言》虽然没对巴勒斯坦的永久地位做出决定,但是在不迟于过渡期第3年就要举行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以解决最终地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奥斯陆协议》的安排,巴以谈判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临时自治政府安排,解决巴勒斯坦自治过渡期问题;第二阶段就是最终地位谈判,要解决巴勒斯坦的最终地位、耶路撒冷、难民、边界、定居点和安全等问题。这不得不让人期待啊!

《奥斯陆协议》可是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一大里程碑,它就像是个小心翼翼的步伐,避开了核心问题,让我们在迷雾中寻找方向。比如,协议里对巴勒斯坦的地位、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都只是轻轻带过,只是告诉我们巴勒斯坦人可以自治了。可是随着之后的谈判越来越深入,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双方都难以做出让步,结果就是巴以和平进程变得寸步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