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安器置物者,务在纵横得当,使人入其户登其堂,见物物皆非苟设,事事具有深情。”

《闲情偶寄》全书8部,前3部是戏曲理论,后5部写丝竹歌舞、房舍园林、家具古玩、饮馔调治等生活情趣,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对后世文人影晌很大,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那么,作为中国古代文人附庸风雅、情有独钟的书房,书房在文人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经常可以在山水、庭院、田园的传统国画中,看见文人的书房出现在画面的某一个位置。

那么传统的文人书房都有些什么作用呢?

书房作为文人的栖息之所,可以说既是一个私密空间,也是文人修身养性的场所,他们在书房这一隅天地里读书、著作、绘画、弹琴,尽享文人雅事,沉醉于古今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房是文人的艺术天地

书房是文人的艺术天地

书房也是与友人聊天聚会的场所,邀请三五知己到书房里,吟诗唱和,畅聊对弈,这也是趣事一件,趣事一桩。

这是真知灼见的认识,诚如李渔所说,他的这句话用在文人书房的布局上,再恰当不过了

文人书房的内涵与真谛,不在于布置的是否精致、华丽,而在于表达主人清雅的书斋风味以及主人融入到书房氛围中的一种状态。

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书房名为“归来堂”,在《金石录后序》中,她记载了和丈夫赵明诚在书房中读书与生活的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赌书泼茶,看谁对读过的书印象深,看谁能指出历史人物被记载在哪一本书,甚至哪一页中。说中的人开心大笑,以至于连热茶都洒到了身上。

这样充满欢声笑语的书房是很有文人雅兴的,也是很小资情调的温馨与浪漫,李清照对这一发生在书房的细碎且美好的日常情趣是如此记载的:

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陆游的书房叫“老学庵”,他是如何在书房打发写作之余的闲暇时光的呢?陆游在诗歌中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原来陆游是以练习写草书打发时间,不想练了,就泡上一杯茶,品茶消遣,顺便还玩一下茶道,这就更有意思了。

再如中国古代一些有名的文人书房,如:北宋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为“梦溪园”;宋末诗人、画家郑思肖的书斋名为“本穴世界”;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为“七录斋”。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为“项脊轩”,著名文章《项脊轩志》就是这里写下的;还有鲁迅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书房“三味书屋”。

不难想象,文人的书房,不仅承载着主人文学艺术创作的功能,他们细碎且美好的日常生活雅趣也在书房中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一首与书房有关的传世词作

宋代一首与书房有关的传世词作

围绕着书房,文人们浸润在艺术文化氛围中,书房不但具有艺术化的生活之美,还是能给人以陶冶情操的益处。

宋代还有一个叫周晋的词人,他的书房功能更加全面一些,不仅是他读书写作的地方,还是他睡觉休息的地方,是他品茗下棋的地方,是他钻研碑文的地方,也是他观梅赏雪的地方。

这个书房兼具了工作区与休息区,是一个劳逸结合,放松身心的地方,也是一个典型的宋代文人的书房。

在这首《清平乐·图书一室》的词作中,周晋将书房格局与他在书房中的日常生活作了如下描述: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这首休闲的叙事词,通过对图书一室景物的描写,勾画出了一种清雅的书房生活韵味,表现出宋代文人富有情趣与闲雅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晋,字明叔,号啸斋,南宋著名藏书家、文学家。

周晋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担任富阳县令。宋理宗嘉熙末年至淳祐初年,为福建转运使干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宋孝宗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

周晋是南宋著名的藏书家,工词,但大多都没有流传下来,周密《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清平乐》、《柳梢青》。而《清平乐》就是本文要解读的这首词。

周晋是南宋著名词人、《武林外传》作者周密的父亲,周密与蒋捷、张炎、王沂孙并称“宋末四大家”。

周密著述颇丰,在《齐东野语》一书中,周密就记载了他父亲周晋的藏书雅趣与书房名称:“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馀卷,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一千五百馀种,庋置“书种”、“志雅”二堂,日事校雠。”

众所周知,古代文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占有古典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的,而周晋的这首传世词作,就为我们呈现出了宋代文人书房的布局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可谓南宋宝藏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平乐》开篇句“图书一室”,就是周晋对他的书房内景的描写,或许,这首词描写的正是“书种”和“志雅”两座书房中的一座。

随着词人笔墨的流淌,书房的陈设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犹如电影里的一个不断切换的精致画面一样,每一帧是古色生香的,也是典雅艺术的。

他说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图书,书架上是各种图册和书籍;书房中摆放着制作精良的书案,案头上的香薰里飘散着一缕缕清香,香气充盈着书房的每个角落。

薄纱窗帘没有拉开,但是阳光还是透过纱窗照射了进来,所以书房里的光线一点儿也不昏暗。

因为书房是供人阅读、写作和学习的地方,因此书房采光很重要,光线过于明亮、昏暗,都不行,容易让眼睛疲劳,影响视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视线的转移,词人笔锋一转,由窗帘转向案头。

案头的花瓶中插满了鲜花,淡淡的花香与熏香的气味交织在一起,满是扑鼻的芬芳,似乎隔着这个古色古香的画面,我们都能闻到迎面而来的清香。

周晋就在这书房里一觉睡到大天亮,直到这冬日的阳光透过薄纱照进窗户里,他才睁开了朦胧的睡眼。

花瓶中插满鲜花,花气飘逸在书架上、笔墨纸砚上、枕席间,冬日阳光满洒窗户,词人一觉醒来只觉春意盎然,满屋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到此时才明白,原来书房内的画面是词人睡醒之后回顾书房时的所见。

书房中的图书摆放整齐,案几陈设有致。这里不禁有一个疑问产生,案头上摆放香薰是文人书房再普通不过的陈设了,那么花瓶里插的是什么鲜花呢?

原来是梅花,梅花的出现为词境平添了一份幽雅芬芳的意味。所以词人写道:“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词人连用两个“满”字,一下子就将花香带来的温馨和惬意,冬日阳光带来的的温暖与可爱烘托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宋代是非常流行插花的,尤其像汴梁这样的大都市,插花是一种时尚,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事物,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宋代士人的生活品味。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宋代的插花艺术已经突破了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插花的构思。

宋代文人书房插花的内涵重于形式,他们在插画时多选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有时候也是时令花卉。

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周晋的书房是一个温馨、温暖、安静、悠闲的地方,足以让他惬意十足、高枕无忧地在这里度过一个晚上

冬天,昼短夜长,太阳也不像夏天那样早早地升起来。

由于时差的原因,当冬天的太阳升起,并将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就已经早上八九点钟了,那是什么原因让词人一觉睡到这么迟才醒来呢?

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宴饮聚会是常有的事情,因为酒醉微醺迟起也常见于诗词文学作品中,如晏殊笔下的“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描写的就是因为饮酒而沉睡的名句。

周晋也是因为饮酒才迟起的吗?看看“手寒不了残棋”这一句就明白了,原来他一枕高卧直至阳光洒满窗户,是因为昨夜下棋下得太晚了。

昨夜和朋友对弈,到最后实在是困得不行了,连最后一盘残局都没来得及收拾,就睡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醒来,回顾书房,目光又停留在这盘昨夜的残局上,词人似乎意犹未尽,他还在回味着昨夜对弈的情景。

但是此时他显然又没有昨夜对弈时的兴致了,所以只是看了看,目光没有太多的流连

因为毕竟是在冬天,阳光虽然照射进了屋子,但是室内还是有点儿冷,所以词人起来后就给火炉里添加了木炭,让火炉持续散发出温暖,因为他要在书房里开始新一天的日常工作了。

词人的书房日程表早已经安排好了,他今天要做的就是校勘唐人的碑文,临摹学习唐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他铺开砚席,坐到书案前认真地校勘研读起来。

一个“细”字,将词人兴致勃勃的学习热情,全神贯注的学习态度和隐然的学者风度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周晋校勘唐人碑文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个书房真是“图书一室”。周晋是南宋有名的收藏家,家藏丰富,尤其收藏有很多的前代碑文。

周晋的儿子周密,同样也是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在《齐东野语》一书中,周密就记载了他父亲的藏书雅好:“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馀卷,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一千五百馀种,庋置“书种”、“志雅”二堂,日事校雠。”

这段记载印证了周晋收藏的盛况

校勘唐代碑文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需要广博的知识,又需要深厚的阅历。但是校勘碑文的事情又被词人一句带过,因为这样的工作是他的日常,无需要耗费笔墨大书特书地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勘碑文对于书房的主人来说,与其说他在意的是学术研究,还不如说他把这件事看成是一件自得其乐的、乐在其中的兴趣

透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认真的严谨的学者形象,一位伏案桌前,从事文字校勘与研究的学者风度。

在这样一个书房中,他的工作日程安排得很合理,夜晚与朋友对弈,白天潜心钻研碑文,劳逸结合,可是词人心情是怎样的呢?

火炉里的木炭烧得正旺,潜心研究唐代碑文,毕竟这是耗时的工作,也是枯燥的,所以词人没有喝酒的情绪,也没有读诗的兴致。

他坐累了,抬头向窗外望去,庭院中的梅花将怒放,天气也变得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雪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词人格外期待下一场雪,因为梅花在雪的滋润下,才会暗香浮动,才会更加娇嫩地绽放。

“无酒无诗情绪”,从来诗酒不分家,饮酒赋诗也需要好的心情与兴致。词人却说此刻没有饮酒赋诗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词人在“欲梅欲雪天时”一句中,以景语作了不答之答。但词作上片写阳光洒满窗户,这会儿又说到下雪,这在词意上是否有矛盾呢?

其实不然,因为这与冬天的天气特征是分不开的,冬天昼短夜长,白天天气放晴,阳光普照,但天气说变就变,晴又转阴,是很常见的天气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的开放也是有一个时间节点的。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江梅》,诗中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说的正是梅花的开放时间节点。

寒冬腊月,梅蕊已是含苞待放,等到新年过后,正是梅花大范围开放的时节。

周晋的这句“欲梅欲雪天时”,写出了在雪花飘飘的时节里怒放盛开的梅花,将是蔚然壮观的花与香的景象。这在无形中将词作的境界从书房延伸到了大自然。

当大自然欲梅欲雪的时候,正是诗人酒兴诗兴大发的时候,词人的雅兴已然萌发。但他却很含蓄地说此时没有兴致,只说欲梅欲雪天时,词意就显得很蕴藉了,韵味也就隽永流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词人的生活充满诗意,即使他未曾饮酒,也是沉浸在这如诗如酒的诗酒年华中了。

纵观全词,词人周晋的视野由书房内景展开,随着时间的延续以及日程的进展,逐渐触发了词人发舒淡雅清逸的心绪。

如果将词作的作为一个点,投射进宋代那个广阔的文人氛围中,就可以看出,这首词只是一个缩影,它所折射的正是宋代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广阔深入的发展。

词中的书房,书房中的陈设,如图书、花瓶、砚席、棋局、唐碑等名物,以及书房的主人,都是宋代文化的一个典型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话诗词

小话诗词

这首词在用笔与情景的再现上都是很有艺术性的,全词用笔错落有致,疏密兼济,清丽相融:上片笔触绵密细腻,图书堆满书房,花瓶插满鲜花,花香萦绕书房,阳光洒满窗户;下片笔触又很轻淡,昨夜未了的残局,无心饮酒赋诗的状态,欲梅欲雪的时间节令,都是轻描淡写。

词中再现的情景是在一隅书房,空间虽然算不上很大,可是上下片都以景语收结。上片的画面定格在冬日的一抹阳光洒在窗户上,下片以欲梅欲雪天时景情合一的描写收尾,这样就把书房与大自然连接在一起。

正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那样,情景再现,讲究的就是以小见大,以局部洞察整体。

小小的书房将人心同大自然连接起来,使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通,融为一体,这正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精神,周晋的这首词即使今天读来,都很接地气,让人心旷神怡,更能让我们沉浸在宋代的艺术与美学中。

更为重要的是,他为我们原汁原味记录下了宋代文人书房的格局和精神面貌,这一点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可以说,这首词中的一隅书房在中国词史上也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