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提示:本故事为真实案件,请理性阅读
前言
上世纪末,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农村地区的人抱着赚钱养家、发财致富的信念毅然决然背井离乡,前往一无所知的外地寻找工作机会,有的人的确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可有的人却被一些不法之徒诱骗,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黑砖窑是当时有名的虎狼窝,进去的人大多九死一生,这辈子都可能出不来,他们拐骗一些没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智障人士拉去给自己“卖命”,不仅不会给劳动报酬,甚至虐待、毒打这些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家避之不及的地方,可有一个人却一心“求拐”,巴不得自己有人能顺利将自己带进黑砖窑。
他是记者,也是“探险家”
崔松旺,他明面上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普通记者,实际上他是一个“探险家”,入行时,他就对付振中报道的“黑砖窑风暴”特别有兴趣,决心与同事深入调查这方面的新闻。
在与同事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崔松旺的确收集了不少与黑砖窑相关的材料,可看来看去,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们收集的材料只是表明了智障工人在这个如炼狱般的地方究竟受到了怎样的折磨,但并没有体现出这些智障人士究竟是如何被带进黑砖窑这个旋涡中的。
辛勤付出了大半个月,疲惫不堪的同事认为这些素材足以支撑起一个震撼人心的报道,可崔松旺却不这么想,他看着材料中智障工人黯淡无光、凄楚无助的眼神,心生怜悯之下,崔松旺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他要带这些智障工人走出来黑砖窑!
当崔松旺说出这一想法时,很多人都以为他疯了,尽管智障工人的遭遇很悲惨,但解救他们就连警察亦是束手无策,他一个记者能做什么呢?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崔松旺并不是说说而已,他是要来真的。
虽说崔松旺是个经验尚浅的年轻记者,但他对于自己的工作绝对是怀揣着满腔热情,用同事的话说:崔松旺工作起来简直不要命,就算是死了也要拍。
也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崔松旺踏上了他的“求拐”之路。
2011年,崔松旺收到消息,省内一些黑砖窑的窑主和工头,经常会去汽车站、火车站这些人流涌动之地寻找目标,他们会以这种由头诱骗或强迫一些智障人士到黑砖窑做苦力,不仅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还会对他们肆意辱骂、拳脚相向,这些人顶着棍棒加身干了一天的活,却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黑砖窑干的毕竟是违法勾当,想要生意长久,不因意外翻船,这些窑主和工头就必须行事谨慎,因而崔松旺虽然收到了消息,却很难接近他们。
为了能顺利接触到这些人,崔松旺就必须学会伪装,令这些人放下对自己的戒心,他打扮成街边买菜小贩,后又给自己找了一个承包砖窑的身份,可惜都没能成功如愿。
崔松旺迫切想要打入敌人内部,无奈之下只能给自己制造出一段与黑砖窑人员意外接触的偶遇,他扮作在逃逃犯,跪在黑砖窑人员的脚边请求收留,表示只要给自己一个去处,能有一条活路,他愿意不拿报酬免费做事,能有口吃的就行。
即便崔松旺努力卖惨,但那边的警惕依旧很高,他们找来一碗已经腥臭的面递给崔松旺进行试探,为了达到目的,崔松旺只能假装饥肠辘辘的样子对那碗面狼吞虎咽。
可就算是这样,崔松旺依然没能如愿以偿,哪怕他表现得毫无破绽,黑砖窑的人依旧没有将他带回去,不知是不是他们看出了什么端倪,待崔松旺把面吃完,他们只不耐烦地催促崔松旺赶快离开。
原本崔松旺已经觉得没戏了,但当他行了一段路后发现,他被人偷偷跟踪了,可走了大约三公里后,跟踪他的人已悄然离去。
即便一次次失败,崔松旺依然没有放弃,终于他以“包工头”的身份与一位黑砖窑的负责人建立起了联系,通过与这个人的沟通,崔松旺了解到,这一黑色产业链远比自己认知的要复杂得多。
为了不出事,这些黑砖窑对外的警觉性非常高,他们只会与知根知底的熟人说真话,如果没有中间人转介绍,一旦对他们提及智障工人的买卖,他们要么会直接挂断电话,要么会佯装是个遵纪守法的良民,直接否认买卖智障工人的事情。
显而易见,这群人并不会被眼前的情景所轻易蒙蔽,为了将戏做得更逼真,崔松旺索性豁出去了,他要扮演成智障工人,吸引黑砖窑将自己带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