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第三部第三十四集中,淘气的刘星,在家里感觉处处被束缚,姐姐不时用言语挤兑他,弟弟不理解他的行为,母亲又处处安排他,个性初长成的刘星,感到生活很不自由,迫切的渴望一个自主的人生,幻想自己长大,掌控自己人生的模样。就这样,带着美好的幻想,他进入了一个梦境,梦到自己变成富豪,成为一家之主,身边的人事物都围着自己转,每天早餐的牛奶,也能换成冰镇的肥仔快乐水...
我们小时候都像刘星一样,遇到渴望的事物时,自己又没有能力去获取去改变,便会去在脑海中幻想,如果自己以后怎么样,一定会... 以此来为自己勾画一个美好的梦境,来聊慰无法改变的现实,治愈无法改变现实的痛苦之情。
我还记得,在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喝可乐吃零食,但是父母总是压制我的这种爱好,很少满足我吃零食的愿望,就是买了,也必须按照父母的定量安排,才能享受。每到这种时候,我就在小小的脑子里想:会碰到一个和善的长辈,他会给我买很多很多零食,让我尽情享受;会在放学路上捡到一百块钱,然后买好多好多好吃的;以后我长大,在家里一定会有一个专门装零食的柜子,24小时摆满,所有的水壶,里面也都灌满碳酸饮料,傻傻的脑子里也没想过,碳酸饮料放久了,会跑气这件事。因为我的幻想实在太美好,好到脱离实际,也没事,只要这个梦在我的脑海里,足够爽,就能让我暂时摆脱无法灵食自由的痛苦现实。
在一百多年前,一位浙江绍兴的思想家,早已说过:物质上的绝望,必然要用精神来安慰。我斗胆替换两个词,现实上的绝望,必然要用梦境来安慰。
这句话鲁迅先生写在《阿Q正传》中,后来被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中。他想靠自己的笔头、思想、精神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却也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力感。
精神胜利法,无关于年代的原因,其实在任何时候人类都需要它,处于现实困苦的环境下,人们对它的需求会异常的旺盛,大量使用它来慰藉现实的苦楚,转化到温适的环境下,它便会不那么突出,但在大街小巷,万家灯火中它依旧在疗愈着大大小小的属于人类的悲痛。
这是人类天生具有的共性,活在世间,天气阴晴不定,世事变幻无常,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这种不如意的现实,反而会让自己沦丧到痛苦中岌岌可危。
心理学表示:幻想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挫折和压力,他们就会倾向于逃避现实,从而用幻想的方式获得心理代偿。
幻想出来的梦,就是人类现实痛苦的麻醉药。余华先生说,在夜深人静时,把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然后睡一觉醒来,又是信心百倍。而幻想的梦境,就是人类缝补崩裂心脏的一款速效针线。
#01 梦的溯源
梦,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在梦里,他们可以编织一个以自己为主角的剧本,创造出各种角色、场景和故事剧情,以获取暂时脱离现实的精神愉悦感,也为人带来在现实世界继续向前的希望和动力。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境世界,像人类的悲欢离合一样,每个人的梦都层次不齐。这些梦都起源于人的一个天性:想象力。
想象力所拥有的创造性功能,能帮助人在大脑中勾画呈现出清晰形象,接着,注意力会集中于这个思想和画面中,一直到它成为客观的事实。达尔文能发现进化论,正是因为他对自然进化的想象力,马斯克能将那么多奇思妙想变为现实,离不开他异于常人的想象力。
从想象力和现实的穿插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些表现也很难一概而论,去做一个刻板化的浅薄论断,因为它们时而交集、时而分叉、时而重合,时而互相转变,是杂糅在一起的。在不同的物理载体上,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很多彩。如果要说到一下,就硬性提炼出两个特点,来供大家参考。
一个是理想范畴,一个则是空想范畴。这两者的区别,前者着重于将美好的幻想,执行于行动中,践行它,实现它;后者则偏向于停留在精神世界的空中,为自己带来一个美好的疗愈效果。
从跳脱的第三视角来看,这两个硬提炼出来的特点,并没有好坏之分。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经历的人生,皆为体验,无关好坏。
它们两者都给人希望,都具备一定的现实价值,在这里我统一把理想和空想糅合成幻想出来的梦,即梦想,无关褒贬。
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中,有过一句话: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么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希望对于人存活在世界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失去希望,人就如行尸走肉。
希望就是幻想出来的梦所给予的,帮助人找到意义感和价值点,治愈人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奈与痛苦,支撑在现实中的前行,
#02 梦的力量
当下社会,经济处于一个不乐观的环境下,人们的压力都很大。焦虑、迷茫、不确定性,看不到希望的气氛弥漫在社会各处。
这个时候,幻想的梦对于人们来说越来越被需要。人有幻想说明内心还有一种希望,在痛苦和艰难的现实生活中,靠幻想继续支撑自己活着,也是一种短暂的逃避和自我代入。
人至少还有幻想,就是有活着的希望所在,人一旦不去幻想了,那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什么都不去想,无欲无求,那就意味着放弃对生命的追求。痛苦的人生,需要为自己画一个饼去活着,哪怕永远也吃不到,但有这个饼,就有希望,我们会望着这个饼,驮着沉重的包袱,艰难的前行。公司老板画饼也一样,望梅止渴也一样,人的精神是很神奇的一种存在,不同的刺激引发不同的奇迹,你想象不到。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和我吐槽,她在公司干了八年没涨过一次工资,用着一台快报废,开机仅需15分钟,时不时就卡顿的破电脑,写着上亿的项目PPT,天天干不完的项目,一周至少三天无偿加班到晚上十点。
我很好奇的问她,那你是怎么坚持在这家公司还一直干下去的,她说:“老板和她说公司很快就融到下一笔资金了,到时候就给你涨工资换设备配助手。”
我又问她:“你老板这句话,最早是什么时候和你说的。”
她说,一年前。
我告诉她,这不就是老板给你幻想出来的梦吗,俗称大饼,你难道不知道吗?
她说,她也知道,但还是会对老板说的这句话,抱有一丝希望,又出于稳定心态,不想折腾,一天天就干下去了。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一个典故,有个农夫为了让驴好好干活,就在它面前系了个胡萝卜,驴以为往前走就能吃到胡萝卜,驴一直看着胡萝卜走,直到把磨拉完,也没吃着胡萝卜。
因为那是驴幻想的梦,是驴一直往前的希望。
#03 为梦买单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一种能抚慰现实中受伤的心灵和不平衡感的生意就来了,贩卖幻想的梦。
通过定位一个标签人群的情绪价值,切入他们的精神痛点,不断去制造满足情绪价值的产品,去获利。这段时间站在风口上的短剧,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
基于人人对财富、地位、成功的向往和渴望,大家都希望自己像电视剧的主角一样,于是短剧为普通人构造了一个又一个极度脱离现实和违反事实逻辑的梦。
在短剧中,不管是什么草根出身,或者性格笨拙、软弱,容易受欺负,所处环境再怎么险恶,自身条件再怎么差,再怎么受现实捆缚,也能有主角高光剧本,幸运的人生际遇,遇到没有利益性出于善良或某种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原因,就毫无条件帮助你的人生贵人,遇见无理由喜欢你爱你宠溺你的对象,不管你的自身条件怎么样,都和你在一起,甚至帮助你,例如霸道总裁爱上你或者富婆包养你,一路带着主角光环,总能逢凶化吉,走上人生巅峰。
这一切其实都违背了客观现实,却符合无数人自我美好的幻想。在现实中痛苦挣扎的你,其实是流落的富二代或者命定之子,你的人生注定要光芒万丈,这种逃避现实的幻想之梦,排除一切现实的艰难和必要逻辑,只为帮你顺利实现自己的高光人生剧本,所有人看完都能靠着这些梦,在颅内高潮一番,总结就是一句:很爽。
想象一下,在工作中忍气吞声的你,被老板压迫,敢怒不敢言,在短剧为你幻想的梦中,你怒炒老板鱿鱼,一离开公司就遇到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都工作,还顺便认识一个知书达理关怀备至的美女;一个失意落魄的灰姑娘,丢掉工作被房东赶出来,流落街头,遇见一个多金帅气的白马王子,照顾你保护你,给你充足的物质和精神补给...短剧输出一个又一个这样极端幻想的梦,完美到不讲道理,能不爽吗?
对于那些遭遇现实毒打又很难改变甚至无力改变的人,只能在期望和幻想中不断意淫,代入自己,那么在脑海中有那么一丝希望,也多少可以满足,至少爽过。
短剧切入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人对欲望的满足,人对现实的不甘心,也多少能帮助人在现实压力中自我治愈,舒缓,释放。但这种无下限的梦,在现实中无法做到,很容易让人沉迷与沦丧,逃避现实,无法自拔,会让人越来越不切实际。
#04 现实不相信如果
武林外传有一集中秋节,大家坐在一起,突然伤今怀古,纷纷表达对当下现状的不满,一个个开始幻想如果当初没怎么样,而是怎么样,人生能从来,没准我现在现在会如何。于是画面重演了一遍各自想要重来的人生,但是演练最后,大家都对演练出的人生都觉得后悔,又开始幻想如果自己当初没怎样,人生又该如何了。
现实的人生不会给你哪怕一次重演的机会,因为时间和生命是在流逝的,你所选择和经历的一切,也都是过了就没有了。幻想中的人生,可能美好,但真要重新来一遍,倒不会有你幻想的美好,因为现实环境,一切不稳定的因素,你自身的性格和能力基础,以及世界运转的万千可能性造就的无数个偶然性变化,都会影响你命运的齿轮。是好是坏,谁也不知道,包括现在的你,如何好如何坏,未来拥有任何的可能性。
与其幻想人生重来,不如踏实的面对现在,理清头绪,分辨现状,在选择中和努力中,让接下来的人生,尽最大化往理想化美好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未来,我们需要能幻想的梦,因为这是创造现实的原动力,对未来的美好构想,并付诸实践,是一件很正确的事情,就像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正是对现实和未知,进行构想,去实践去验证去得到成果,企业家也一样,敢于构建美好的事业蓝图和商业模式,并去付诸实践,去取得成绩,这本身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如果不敢付诸实践,只敢在脑海中无边无际的幻想,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积极废人。反而沦陷在幻想中,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从此沉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