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执行难”这道难题正困扰着许多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是公民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关卡,但却未必是实现其合法权益的最终途径。一些老赖也懂法律,欠债非刑事,早就做好了转移财产的准备,一查便是“四大皆空”,生效的判决就陷入了“执行难”的僵局。
但在现实生活中,老赖名下无财产并不代表他经济困难,反而有些人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生活同样有滋有味。对于这部分人,已经触碰了法律上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在目前的司法环境下,普通人要收集到老赖有执行能力这方面的证据是难于上青天的。如何破解?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传媒结合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法律的空白,在实际执行中起到了特殊的辅助作用,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彰显了司法的权威,同时也化解了大众的法律信仰危机。
人人对法律应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传媒让法律插上翅膀,再结合人性、心理学、个性化等因素,让执行如春风化雨,让诚信之人暖心,让失信之人履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堂兄弟的10万元之争
粤西某地,2017年4月初,堂兄魏某借给堂弟魏某10万元,久拖未还。随后一纸诉讼对簿公堂,堂弟自知理亏并未出庭,判决后依然如此。五年时间过去了,虽上了被执行人失信黑名单,更是分文未还。
2022年初夏,当事人采取了以上思路,运用综合手段,免了利息只要本金,顺利地让堂弟分期付款,每月如期履行新约,双方关系基本维持握手言和,不至于撕破脸。
(来源:大美南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