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廷君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07-03|收录:中国知网

(作者欧廷君近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日前召开的2014中国(四川)国际酒业论坛上表示:“目前,全国有黄酒生产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黄酒企业87家,2013年完成销售收入153.91亿元,同比增长12.23%;实现利润17.12亿元,同比增长16.34%。”如果跟目前的啤酒、白酒的销售规模与发展速度相比较,黄酒的发展显得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原因虽然很多,但*关键的因素还是黄酒企业在产品、技术与经营管理创新上存在不足,直接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做强做大黄酒产业。

技术革新突破黄酒市场壁垒

黄酒为传统产业,思想上偏于保守,至今仍有不少企业认为,只有传统工艺才能生产优质黄酒,缺乏一种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文化,这种狭隘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黄酒产业的发展。

首先,黄酒企业很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做好黄酒核心产品的开发,利用现代科技对黄酒生产工艺实现创造性突破,在口感上寻求突破,彻底改变黄酒目前的区域化风味。

其次,应克服目前某些黄酒企业开发“清爽型”黄酒而降低酒度的误区。稍对酒类消费人群研究与分析就会发现,低度“清爽型”黄酒,一是重走葡萄酒与果酒产品开发的误区,二是真正喝酒的人群不愿接受,因为亨受不到饮酒的快感。对此,笔者认为,黄酒应大胆地相应提升产品酒度来满足消费者的内心需求。

另外,还要利用现代科技,彻底解决黄酒存在色泽深、沉淀多、易混浊等不足,使黄酒市场消费壁垒实现大突破,真正满足广大饮酒爱好者的实际需求。

(作者欧廷君近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附加产品创新凸显黄酒文化

众所周知,黄酒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新华字典》中的“醽醁”两字,其词意解释为中国古代美酒,说的就是中国黄酒。

就目前国内黄酒产品内外包装设计与定位而言,其产品的外在形象既不能凸显该酒与生俱来的尊贵,又缺乏黄酒独特的产品个性,产品的外在形象与悠久的黄酒文化内涵极不协调。那么,黄酒就不容易从外观上吸引消费者,从而勾起他们的购买欲。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考虑产品的核心价值与自身消费心理附加值外,还会追求产品的“造型、色彩、艺术感”等,甚至有一大批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的判断标准,完全取决于“外包装是否有内涵文化,产品是否上档次,是否给自身带来吉祥寓意”。这点是很值得黄酒企业研究与着重考虑。

任何企业附加产品开发的*终结果是让消费者认可,黄酒产品的瓶型、瓶盖、瓶标、外盒图文创意定位,必须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意设计原则。真正做到想消费者所想,设计开发出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才能赢得大众认可。

创新经营共营黄酒大市场

在传统思维与地域性因素的影响下,黄酒不但没有像白酒啤酒那样在国内通喝畅饮,而且在中国庞大的酒类消费市场中的占有率和覆盖面与“国粹”黄酒的身份极不相符,全国市场仍存在不少黄酒消费盲区。在此,笔者呼吁我国黄酒规模以上企业,应克服“安一方诸候”的经营思维,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与市场消费趋势,抓住酒业深度调整与健康饮酒的良好机遇。在经营与发展上,实实在在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使黄酒产业真正称雄天下,显现“国粹”本色。

(作者欧廷君近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创新产业经营思维是前提。黄酒业要想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除抓好企业自身内部的技术、工艺、管理、经营、人才创新提速之外,各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对黄酒产业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渠道模式创新是基础。中国黄酒要在激烈的酒类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一是很有必要从原来“产品交易型”向“品牌价值型”的营销渠道模式转变;二是由“单一型”模式向“复合型”渠道模式转变;三是建立渠道股份运作模式。

品牌营销创新是法宝。就目前国内黄酒企业的品牌营销来说,虽然近几年几家黄酒龙头企业在品牌营销的实践探索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待去完善,去根据企业与区位的特点去认真挖掘,不断创新,走出一条真正适应本企业与市场的品牌营销创新之路。

营销服务创新是保障。市场各区域经、分销商及消费者的观念和消费需求,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向高阶段发展。黄酒企业在营销战略上,应把忠诚经、分销商与广大消费者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通过专业化的营销管理团队向各市场区域经、分销商及广大消费者提供超值和可供选择的服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黄酒人必须具有良好的战略眼光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创新,勇于迎接市场挑战,才能成就黄酒的“国粹”梦想。

(作者欧廷君,全球品牌、创新、人才、企业家概念科学阐述第一人。亚洲经营智库首席研究员、企业经营战略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经专家智库特约专家、首席研究员。国内财经、品牌、管理实战知名专家、多家权威媒体财经、品牌、管理、文学栏目专栏作家、诗人)。

研究方向:专注区域经济、乡村振兴、民族产业、品牌发展研究与企业经营战略创新创意管理工作,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总结所发表的许多文章观点与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众多著名权威专家的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