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一位开国上将,其家庭传奇般的故事与他的七个子女息息相关。他的大儿子许光,是与他的初恋朱锡明之间的结晶,而他与第二任妻子田普共同抚养的六个孩子则各有其独特的命名故事。

许家的第一个女儿诞生于战火纷飞的经夫山,原名“许经夫”。但随着岁月流转,她改名为“许丽”,以期更加贴合自己的个性。许家的二儿子周围环绕着军旗与战鼓的氛围,因此被命名为“许建军”,寓意坚不可摧的军队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女儿“许桑园”的名字,源自她诞生的桑园之地,而三女儿“许华山”则因出生于华山之地而得名。家中的小儿子在抗美援朝的年代降生,因此得名“许援朝”。小女儿则诞生于经济建设的新时期,最初名为“许经建”,后来在父亲的建议下改为“田小兵”,象征着她的新生活和新角色。

许世友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独特而严格。他通过让孩子们在水中自行摸索学习游泳,来寓意生活中的求生技能和自立精神。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游泳,更让他们学会了在人生的大海中独立航行。

尽管许世友身为一位高级军官,他却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子女谋取私利。七个孩子长大后,尽管都进入了部队,但他们的职业生涯完全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许世友去世时,他的子女们虽然职位不高,但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坚韧和独立。

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许世友的每一个子女,探索他们各自的生活轨迹和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儿子许光,英勇坚毅,为家为国,付出最多。

许世友与朱锡明的婚姻刚刚开始,他却义无返顾地投身部队,早已音信全无。然而,朱锡明怀有许世友的骨肉,生下了儿子许光,乳名“黑伢”。

1932年,红四方面军突围西行,白匪军肆虐,将红军眷属冠以“匪婆”之名,逼迫她们改嫁。朱锡明初时宁死不屈,但许母的劝说让她坚韧面对,最终改嫁他人,留下许光和奶奶艰难生活。

1948年,19岁的许光在父亲战友王树声的帮助下与父亲团聚。许世友决定将许光送往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为他铺就了学业之路。毕业后,许光在海军的征程中崭露头角,成为北海舰队一名优秀的副舰长,立功多次。

然而,1965年,许世友为了孝顺年迈的母亲,派遣许光回老家照顾奶奶。许光毫不犹豫地离开海军,工作在新县武装部。尽管有机会继续在海军发展,他放弃了,心甘情愿为了家庭尽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秋,许母离世,许世友深感对许光的不公。他询问许光是否愿意重返海军,但许光拒绝了,选择留在新县。原因在于,他深爱出生地新县,将孝道转化为对老区人民的热爱。他在武装部一干就是20多年,默默为老区人民奉献,尽管职务晋升缓慢,但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深情。

80年代,许光对自己的职务表达不满,却遭到许世友的严厉批评。父亲以勇敢的战斗历程提醒他要踏实学习,踏实为人民服务,不要忘记初心。

许光,无论在哪里,都是坚守初心的英雄,为家为国,默默奉献。

许光,虽然心中或许有些许委屈,但深刻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曾一度感到自己的职务问题,但自从父亲提出将其调回老家照顾奶奶后,他再未提及此事。服役年限结束后,他转业到新县担任人大副主任,一直奉公守法,直至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许世友离世。作家徐良文采访许光时,发现他的家里简陋,甚至没有像样的家具。许光的腿曾受伤,但他选择坚持不住院,为了送别采访的徐良文,他步履蹒跚地送行。徐良文感叹:“满门孝子!”这个简朴的家,一对门前的对联“两件事读书种田,一等人忠臣孝子”却流露出家风淳朴、孝道至上的家训。

2013年1月,许光因病辞世,享年84岁。在生前,他决定将多年积蓄的20万元捐献给新县的慈善和福利事业,展现出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许光的小儿子许援朝,经过多年历练,在部队迅速晋升为参谋,并于200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他担任过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成为许世友的子女中职务最高的一位。

然而,许光的二儿子许建军却走上了坎坷之路。尽管曾有出色表现,却因触犯党纪国法而被捕入狱。许世友在得知儿子被捕后,表达出极度的愤怒和失望。他曾反思自己对儿子的管教不足,但此时已无法挽回。许建军最终在父亲去世后才匆匆赶到,只能对着父亲的遗体痛哭流涕,一切都已为时晚矣。

许世友的四个女儿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大女儿许丽热爱文艺,加入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为部队献出了一生。退休后,她成为上海饭店的高级会计师,继续展现她的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女儿许桑园被派往大别山区当兵,后来发展成为一名女导演,专事导演工作。小女儿田小兵和姐姐许桑园一样,最初在大别山区服役,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南京高教研究会的秘书长。

许世友最喜欢的孩子是三女儿许华山。许华山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虽然备受宠爱,但许世友对她的要求依然极其严格。许华山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为人独立,外表出众,气质独特,因此在学校里一直是备受瞩目的校花。

许华山的学习成绩得益于父亲的要求,她在学校中一直是杰出的学生。然而,她在读书时更喜欢莫泊桑、巴尔扎克,钟爱格林童话和侦探小说。一次,许华山正在家中阅读童话《青蛙王子》,却因为父亲的反感而被迫放弃,书被焚烧。

尽管受到父亲的严格要求,许华山在学业上一直表现卓越。在学校,她结交了著名语言学家高友铭,即便高友铭曾对她提出一些批评,许世友也劝慰女儿要珍惜这种能够在困难时陪伴的朋友。

在1964年,有一天,许华山的一个朋友要参加招飞体检,她陪同前去。尽管朋友未能通过体检,但由于许华山的身体条件出众,被鼓动报名参加女飞行员的招飞。在犹豫中,她最终填写了报名表,但面对工作人员发现她的父亲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后,整个局面发生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对于女儿许华山成为一名飞行员,一开始心情复杂。尽管他不想女儿吃苦,但考虑到她的意愿和身体条件,最终同意了她成为一名飞行学员。在哈尔滨空军第一飞行学院,许华山面临着高强度、快节奏的军事生活,起初难以适应。她经常无法跟上操练,背包散落一地,受到批评。

这段时间是许华山最困难的时期,她甚至写信给父亲,希望能退学。许世友在回信中鼓励女儿坚持下去,要她为了活下去而努力。尽管话语冷酷,但蕴含着最真挚、最温暖的爱和力量。许华山最终坚持毕业,成为一名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许世友被任命为东线兵团的指挥员。得知女儿仍在度蜜月,他大怒,命令她立即回部队。尽管许华山在规定的婚假期间,但为了遵守父亲的命令,她立即中断蜜月,迅速返回部队。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许华山从空军转业到民航,后又辞去民航工作,前往美国学习。在美国生活后,她决定将父亲的故事写成《父亲》一书,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从女儿的视角审视了许世友这位开国上将和严父孝子于一身的传奇人生。该书于2018年1月出版,许华山认为这是与父亲心灵相聚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