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潮州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并作为入选示范区代表,分享了“潮人绣古城”的经验做法。潮州为何能成功入选,有什么区域资源禀赋,如何用好“绣花针法”,绣出文物保护利用的锦绣图景?一起来关注。

太平路,自宋代以来就是潮州古城的中轴线,也是最繁华的街区。不到两千米的古街上,23座牌坊鳞次栉比,51条街巷纵横交错,为古城留下最美的时光印记,为游客留下难忘的文化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这边的文化历史气息也是很浓厚的,像今天来到牌坊街这边的话,一路逛过来,有一些古建筑也保护得不错,有一处院落是一个大夫第,我们也进去参观了一下,感觉雕梁画栋都还在,人间烟火气很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微更新、微改造把大街小巷都改造得很漂亮,很适合居住,幸福感也很好。

唐风宋韵,风雅千年,潮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荟萃。示范区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个,这些文化遗存弥足珍贵,展现着潮州古城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 吴志敏:我们潮州现在的古城依然还是在宋代的古城发展出来的,我们现在古城现状的路网基本上跟明清时期是重叠的,所以保护了非常好的古城肌理。还有一个就是古城里面是非常活态的现状,居民有5万多人依然在这边生活,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烟火潮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潮州古城建立了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联动机制,持续保持较高的文物保护修缮水平,形成“百家修百厝”“博物馆之城”等文物修缮、活化利用品牌。其中,西马路清代麒麟照壁的发现挖掘、重焕光彩,是绣花功夫微改造的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 吴志敏:我们每修一处文物,其实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工程项目去看,其实是一个历史文化的爬梳、历史文化的研究、历史文化的积累,慢慢把它修起来,形成一种文化态度。从政府到地方,都不同角度在发力,不同角度在发声,不同角度在出谋献策,潮州古城才能保护得这么好。

潮州从传统刺绣文化中汲取智慧,巧用潮绣针法,下足绣花功夫,绣出属于潮州的文物保护利用经验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 吴凡舸:潮人绣古城正是借鉴潮绣针法,以山水格局、历史城区、传统街巷、文物建筑为载体,通过缀绣、垫绣、拼绣、贴绣等潮绣针法串联、提升、整合、赋新历史文化资源,达到有形的实体空间保护、无形的社区营造、城市生活共同作用的动态平衡。同时,潮绣与潮州传统建筑工艺能够很好地体现潮州精细雅致的文化特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古城文物保护利用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建筑被连缀起来,串珠成链,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带,引领游客感受古城内外历史沿革,留下更深刻的文旅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 吴凡舸:潮州城郛历史廊道缀绣示范项目,在恢复山水景观格局、梳理城市空间脉络和整理历史文化发展线索三个层面,连缀笔架山宋窑、韩文公祠、广济桥、广济门城楼、潮州府城墙遗址这五处代表着潮州韩江两岸城郛历史要素的重要文保单位,强化呈现潮州由唐宋发展至明清,由外郛达古城的历史廊道空间。

垫绣,则是追求浮雕般的形体,丰富城市历史空间维度。在潮人绣古城的实践中,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示范项目,是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修缮,突出玲珑浮凸、活色生香的生活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科长 张东阳:在垫绣示范项目中,潮州市重点选取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中的黄尚书府后座、卓府后包房、铁巷陈宅和辜厝巷林宅开展修缮工程,以潮州传统营造技术为支撑,重点推进这四处国保单位精细化修缮的同时,保持居民生活的延续。通过整体品质的提升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推进百家修百厝,打造好古城生活环境,最大限度保留古城的烟火气。

在完成街区建设及周边文物修缮基础上,潮州因地制宜“贴”入文化博览、非遗传承体验和特色旅游服务等内容,丰富街区文化内涵,展现潮州古城的悠远文脉和创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科长 张东阳:接下来,我们将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延续一贯的潮绣工匠精神,在深入挖掘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机制,抓好文物修缮,推动文旅融合,实现重点突破,完成各个示范项目,打造岭南文化特色鲜明、文旅民生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形成文物保护利用的潮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