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码字不易,如果本文能够入您的法眼,或者您需要转发,敬请加关注,转文请注明出处,感谢您的支持!
一、事情得从刘邦说起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熟悉曹操手下的二员大将,拔矢啖睛的夏侯淳、为国尽忠的夏侯渊。但鲜有了解他们的祖上还有个历史人物夏侯婴,此人与刘邦同乡又是发小,后来做了刘邦的贴身马夫,虽没有啥学历,但随刘邦南征北战忠诚勇敢,他曾刀下救韩信,搭救过项羽大将季布,白登之围中组织营救刘邦,彭城之战失败后,刘邦为了躲避追兵竟然多次把儿女踹下车。每次都是夏侯婴把他们抱回来,使出洪荒之力让他们一家突出重围。好人有好报。他也是刘邦后来“卸磨杀驴”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同志,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被封为汝阴侯,并从一车夫逆袭为太仆(相当于交通部长),辅佐两皇一后,拥立汉文帝。因为工作繁忙,一辈子也没去过自己封地(今安徽阜阳),直到公元前172年病逝。
二、 三十多年前的一次发掘
话说原安徽阜阳县城郊公社罗庄生产队的田地里有二个不大的土山,当地人称双古堆。1977年夏,生产队在双古堆建砖瓦窑厂,当地农民平整土地时从地下挖出了两个灰质陶马头(看来咱中华文明五千年真不是盖的,但凡古留存的土堆都不能轻易开挖,那下面都说不定埋了啥国宝),经公社上报后考古工作者闻讯而至,不光探测到古墓还发现了盗洞。于是当年7月在韩自强和王襄天两位带领下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后发现了两座墓,倒霉的盗墓贼只打通了侧室,造成部分坍塌,主墓竟然完好。通过墓中发现的封泥以及漆器铭文等判断,墓葬的主人为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1号墓)及其夫人(2号墓),距今已经2000余年。夏侯灶是夏侯婴的儿子,汉文帝九年嗣位的第二代汝阴候,其死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
三、 被忽略掉的国宝
这次发掘的双古堆汉墓收获颇丰,最有价值的是9000多片竹简,其中的《诗经》、《周易》、《仓颉篇》、《春秋事语》、《楚辞》等文献均系国家级重点保护珍贵古籍。但是,囿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资料所限,随1号墓出土的还有几件奇怪的文物让专家们不解。一个是刻有二十八宿星名的圆盘,圆盘是木胎髹漆的,分上下两盘,大小如同盛菜的瓷盘。另两个是方形漆盘,都是上下两层,犹如方形带盖的石砚,揭开看,上面也都刻着星宿和图象。还有一件木条形髹漆件出土时位于陶编镈、编磬和陶编钟附近,由于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们并不知道它的用途,所以命名为“不知名漆器”。这几件文物出土后,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但是最终也没有得出结论。当时主持发掘工作的安徽考古所将竹简紧急送往北京“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顺便也将刻有二十八宿星座的圆盘和方形漆盘送给国家级专家们辨认,而那件木条形“不知名漆器”则压根没有引起注意,放进了库房。
四、 好事多磨
当时的中国考古界泰斗考古研究所夏鼐所长听说阜阳的汉简和天文仪器带来了,便抽空看了文物,又和古天文学史专家薄树人、席泽宗、张政琅、严敦杰等专家对这三件天文仪定了名。对带有二十八宿的那个圆盘,同意王襄天和韩自强他们定的“二十八宿圆盘”。对那个有圆形天盘和方形地盘并刻有冬至、夏至等天文用语的一件,取名“太乙九宫占盘”;对刻有北斗星图象的天盘和刻有二十八宿地盘的一件,定名为“六壬栻盘”。困扰阜阳考古专家的这三件天文仪终于初步知道了是什么仪器之名,但因资料失传,其使用方法和作用还不得而知,有待进一步研究,殊不知其中最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并未在此次鉴别之列,因而上述三件天文文物也就无法了解其使用功能。由于该墓同时出土的竹简十分珍贵,位列当年考古重大成果,考古专家及学者们的注意力自然都流向含金量高的简牍保护与研究,这几件不知名漆器就此落入冷宫。
五、机缘巧合
时间来到2010年,幂幂之中似有安排。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进入设计布展前期,省博为了增强观众的互动性,提出在新馆增设一个天象互动的展区,一打听,本省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石云里教授曾经在外省参与过类似展品的复原设计。于是省博有关领导借来石云里教授,请他帮忙参与设计,顺便让他看看1977年双古堆汉墓里出土的几件有关天文的神秘文物究竟是何物?能否派上用场。石云里教授在库房看二十八宿盘的时候,也看到了那件‘不知名漆器’,觉得很像周星驰电影里的‘月光宝盒’。它可以折叠,上面有两个立耳,立耳中间各有一个孔,像是用来瞄准的东西。出于科技考古学者的敏感,石教授请求把它的图纸和模型拿回去仔细研究,
六、发现端倪
在此之前,人们所知道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天文仪器,是汉武帝时期的浑仪。汉武帝时期(前141—前87年)之前使用什么观测仪器,一直以来并不清楚。正所谓物遇有缘人,石教授认真反复的观测,结果发现这件漆器上面有一些特殊的符号。最关键的一个符号是由四个‘⊥’围成的一个四方形,四方形的中间有一个圆点。‘⊥’这个符号其实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了,是‘土’的意思,还含有立表测影的意思。四个‘⊥’显然与‘圭’字有关。”圭在秦汉时期是玉制礼器,但《周礼》中记载的“土圭”却具有测影的功能。
七、国宝终于被认识
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件东西确实可以指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这件圭表折叠之后的长度,与《周礼》里面记载的土圭的长度是一模一样的。并且圭表出土时与编钟等礼器摆在一起,因此应该也是一件礼器。古人认为音律与节气和月份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将测量节气的圭表和乐器放在一起显然体现了这样的认识。进一步结合古历法和地理知识深入研究,计算表明这个圭表的适用纬度与汉代汝阴侯国的地理纬度正好相符。而将“二十八宿圆盘”的上盘、下盘和支架组装后也表明这是一个天体位置观测仪器,配合圭表可以用来测量未知天体的赤道经度,它就是汉代史书中记载的“圆仪”,是中国浑仪的始祖。至此,实物出土33年后,天体位置测量仪器“圭表”和“圆仪”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而且具有确定年代的同类仪器,早于西方1000多年。
八、中华文明的佐证
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合肥的安徽省博物院,亲眼目睹一下这一组汇聚了华夏智慧的神奇天文仪器。我们要感谢三十多年来孜孜不倦的一代又一代考古人;我们更应该钦佩二千多年前的祖先,他们的科学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后人;当然,我们也要感谢一下汝阴候夏侯灶,看来夏侯灶是个喜好文学、热爱科学,钻研武学的官二代。他带进墓葬的两件天文仪器可谓世界之最。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天文专家,但他一定是个天文爱好者;同时出土了大量书简,整理出来的古籍有《仓颉篇》、《诗经》、《周易》、《吕氏春秋》等,不用说,一看就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妥妥的男神。
文章为作者原创,欢迎点赞点评与我互动。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方便了解我的其它文章和后期第一时间收到新作推送,期待您的关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