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山人民庆祝平津唐解放大会现场(资料片)

“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们的好日子来了!”1948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家乡,喜悦的欢呼声响彻大地,唐山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崭新发展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接手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后,唐山各级党政组织提出,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全力恢复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有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有了在“特别能战斗”精神激励下的开滦煤矿这面红旗……这些精神铸就了新中国建设初期自力更生的典范,成为唐山人民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实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唐山人。正在城市发展蒸蒸日上之时,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的唐山人民从毁灭中重生,又在重生中崛起,用 “抗震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0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唐山,作出了“三个努力建成”和“三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为英雄城市再创辉煌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唐山人民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吹响了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城市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开启了新境界。

从解放之初的百废待兴,到今天的欣欣向荣,“唐山市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一个缩影。”

记者 杜雯拓 吕光宇 张北男 闫军 摄影报道(资料片由唐山市档案馆提供)

居民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初期的工人新村(资料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居民住宅楼

城市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初期的城市街道——唐山便宜街(资料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水马龙的建设南路

火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初期工人修缮火车站站前广场(资料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的铁路唐山站

供水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初期,居民排队用压水井取水(资料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的净水厂将自来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居民家中

居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初期居民在家中生火做饭(资料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居民家中的生活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工业遗迹到生态美景,南湖见证唐山由资源工矿型向创新生态型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