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银行原行长朱健因工作调动辞职,副行长施红敏将升任为行长,任职资格尚需核准。

2022年,公司营收出现了下滑,并延续至今年前三季度,新行长能否带领公司摆脱营收下滑的不利局面?对比业绩,公司更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长辞职

12月9日,上海银行披露人事变动公告。

因组织工作调动,朱健辞去上海银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朱健还辞去行长职务。

辞职后,朱健不再担任上海银行任何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出生于1971年的朱健,毕业于复旦大学,是法学硕士,曾是国泰君安党委委员、副总裁。2020年10月,朱健担任上海银行董事、副董事长、行长的任职资格获得核准,根据2022年报,朱健期末持股数量为243,000股,税前年薪为114.27万元。

时至今日,朱健在上海银行担任行长的时间已经三年有余了,那么其交出的成绩单如何呢?

2020年至2022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7.46亿元、562.3亿元、531.12亿元,其中去年同比下滑5.54%;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8.85亿元、220.42亿元、222.8亿元,其中去年同比仅增长1.08%。

对比来看,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上海银行的增速是有所放缓,例如2018年、2019年,公司的营收、净利增速均在“十位数”以上。

进入2023年,上海银行继续维持2022年的态势,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76%至392.73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同比微增1.03%至173.4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银行表示,朱健任职期间带领高级管理层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认真执行董事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推动公司平稳健康发展。董事会对其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一站,朱健将回归并执掌国泰君安。

早在12月6日晚间,国泰君安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提名朱健为公司董事,正式任职董事后,朱健将担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还担任董事会战略及ESG委员会主任委员。

值得指出的是,上海银行也确认了新一任行长人选。公司董事会选举施红敏为副董事长,并聘任为行行长,任职资格还需要监管机构核准。任职资格核准前,施红敏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资料显示,1968年出生的施红敏,毕业于清华大学,此前工作经历多与建设银行有关,是银行业的资深员工。2012年8月起,施红敏担任首席财务官职务,2016年7月起,担任副行长,2018年10月起,担任执行董事职务,任职终止日为换届,在上海银行任职时间超过11年。

根据2022年报,施红敏期末持股数量为332000股,税前年薪为105.52万元。

即将成为上海银行新行长的施红敏,未来能否改变营收下滑的不利局面呢?需要交由时间验证。

除房地产外,哪些行业需要引起关注

2018年至2022年,上海银行的贷款总额不断增长,从初期8506.96亿元到末期1.3万亿元,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6%至1.37万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不良贷款增长迅猛,分别为97.12亿元、112.53亿元、134.01亿元、152.95亿元、162.94亿元,累计增长约68%。前三季度,公司的不良贷款进一步增长至165.01亿元。

同期,公司的不良贷款率从初期1.14%上升至末期1.25%,累计上升0.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为1.21%,较年初下滑0.04个百分点。

根据中报,上海银行的公司贷款和垫款为8321.15亿元,占比61.22%,不良贷款为117.0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1%。

分行业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上海银行贷款前三的行业,占比分别为17.46%、9.02%、7.29%,其中房地产业贷款为1225.87亿元,不良贷款高达25.27亿元、不良贷款率2.06%。

实际上,房地产业曾经是上海银行对公贷款的主要行业,2019年占比高达15.88%,超过同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14.34%,而从2020年开始,公司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猛增。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2019年至2022年,上海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分别为1.54亿元、37.47亿元、47.64亿元、33.16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1%、2.39%、3.05%、2.56%。贷款占比也从15.88%下降至9.94%。

虽然公司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在去年有所下滑,但作为公司第二大贷款行业,后续的风险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在第三季报业绩发布会中,公司表示,我行通过有效遏制房地产不良生成、加大化解处置、审慎计提拨备等举措管控房地产资产质量,预计房地产贷款质量总体平稳。

此外,住房按揭贷款是公司个人贷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中报的贷款金额为1639.99亿元,占比12.07%,不良贷款3.29亿元,较年初增加0.58亿元,不良贷款率0.2%,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

虽然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但楼市并未回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925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6.8%至7938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97161亿元,下降4.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7%至86502。

楼市的下行,对于较为依赖房地产(含住房贷款)的银行而言,显然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另外,上海银行还需要重点关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质量,根据中报,这两大行业的不良贷款分别为45.15亿元、20.54亿元,对应的不良率分别为18.83%、2.79%,均远远高于房地产的不良贷款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中报,上海银行对前十名贷款客户的贷款合计为495.33亿元,占资本净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7.32%、3.64%。其中对客户A、B的贷款额分别为67.84亿元、61.9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内罚单过亿

11月15日,上海银行因存在不良贷款余额数据报送存在偏差、漏报贸易融资业务余额EAST数据、三、漏报核销贷款本金EAST数据、漏报质或抵押物价值EAST数据等19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690万元罚款。

同日,上海银行因存在封闭式产品投资非标准化资产终止日晚于产品到期日、理财产品老产品投资新资产的到期日晚于2020年、将无法持有至到期的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未按规定披露理财产品的杠杆水平等1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690万元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上述罚款,上海银行回应称,本次处罚的问题发生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该行对此高度重视,及时推进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开展责任追究。

上海银行也表示,将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等措施,持续加强内控建设和合规管理,依法稳健经营,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11月27日,上海银行再次收到罚单。因存在未尽职审核办理股权转让购付汇业务的违法违规事实,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处以70万元罚款,同时没收257.2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公司在4月21日,因无结售汇业务资质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已批准停止营业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违规向境外个人销售外币理财产品等8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给予警告,处罚款9834.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9.9万元,罚没款合计9854.4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报中,上海银行称已建立较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控管理牵头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和经营单位的职责,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然而,从上述罚单来看,公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避免重蹈覆辙。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