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 流通加工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是钢铁产品的纵向延伸业务,具有产品增值及战略协同的双重功能。目前,随着钢铁产业的成熟,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分工的调整,世界钢铁企业日益重视钢材流通加工业务的拓展。
但由于钢铁企业面临的不同环境及不同战略的追求,加之钢材流通加工本身涵盖领域广、层次多,技术、质量及用户类别差异大,导致钢铁企业的流通加工业务在生成方式、发展程度上各有不同,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宝山钢铁公司(简称「宝钢」)作为以钢铁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也较早地涉足了深加工,并在反复探索中初步形成了梯级定位、内外结合、聚焦发展、协同管理的战略经营模式。
流通加工的产业性质
由于流通加工发生在钢铁销售物流过程中,处于钢铁业与下游终端用户的中间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使钢材产成品通过一定的剪切、轧制等工艺流程,使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是钢材产品产生增值。因此,钢铁流通加工具有过渡性和双重性。
过渡性:钢材流通加工一般处于钢铁行业与下游汽车、家电、机械设备、建筑行业等的中间地带,既可以看作钢铁的延伸工序,也可以看作下游行业的上游工序,从而具有过渡产业的性质,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非成熟市场环境下更是如此。从市场博弈上看,这种过渡性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依附性。
所以,钢铁业涉足加工的核心目的并不是发展独立的多元产业,而是供应链的优化与整合。甚至可以说,流通加工是钢铁企业在与下游企业渠道博弈中形成的。同时,流通加工的过渡性也必然导致大多数深加工业务属于分散性业务,不具备规模经济性,不适合钢铁企业经营。
双重性:钢铁业涉足流通加工,不仅理论上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交易费用,更加重要的是使深加工成为钢铁业的分销环节、技术试验厂以及新市场拓展基地。所以,流通加工不仅具有一般产业的资本增值价值,而且具有与钢铁业互动发展的战略协同价值,从而使其产业功能具有双重性,钢铁企业发展流通加工,应兼顾其双重性。
流通加工的现实意义
提高钢铁物流的效率,压缩钢铁企业成本,削减流通费用,并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做好钢铁流通加工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首先,钢铁流通加工可以增加钢材产成品附加值。通过流通加工实现产品增值,从而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是发展流通加工的最基本目的。
其次,优化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是近几年众多管理专家们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再次,发展新市场。流通加工作为钢铁的基本市场,其本身就有市场发现的功能。钢铁业以自身材料性能及加工成形的核心能力,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用途、拓展新领域,从而提高钢铁产品竞争力。
最后,创新高技术。钢铁与钢材流通加工的互动,更有利于发现并完善高新技术,包括材料研发技术及产品应用技术。
流通加工的模式及其特点
由于流通加工范围庞杂,不同类型的深加工对钢铁企业的意义也必然不同。我们从钢铁业供应链角度依次将钢铁深加工分为三类:材料型加工、营销型加工、产业型加工。
(1)材料型加工材料型深加工一般是指以提高性能、增加功能、方便用户为目的的在线加工业务,是钢铁产品的自然延伸。因其仍具有原材料性质,适合大规模生产,一般纳入钢铁生产平台。如涂镀、焊管、线材制品等,是推动技术升级,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基础手段。
(2)营销型加工营销型深加工首先是指服务最终用户、控制分销渠道的中间品加工业务,属于服务营销型深加工;其次是指配合宝钢高附加值新产品的研发与促销而介入的产成品加工业务,属于技术营销型深加工。如剪切加工配送(包括激光拼焊)、减振板等市场示范类产品等,是针对竞争对手的营销增值手段,且不与战略用户产生竞争。
(3)产业型加工产业型加工是指以发展产业为目的的最终产品的深加工业务。如金属包装(二片罐、捆带)、钢结构。与钢铁业在市场、技术上的互动最为深入,对宝钢整体提升技术创新,控制并创造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由于产业型深加工拥有自身的核心价值链,且多与钢铁业的最终用户产生直接竞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产业型加工对钢铁企业都存在同样的必要性。当前营销型加工尤其是剪切加工配送成为流通加工中最为热门的一种形式。钢材材的剪切加工配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服务方式,它的机能就是拥有库存钢材,在中心切断、加工、检查,在最佳时间内配送给各个用户。
著名的现代钢材物流企业——美国瑞森公司,其属下拥有 30 家左右加工配送中心,统一使用瑞森品牌,几乎能为北美、南美所有的钢材用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的加工、配送、信息指导、仓储、运输等需求。现代物流方式对我国传统的从生产到流通全由钢厂一手操办的流通模式,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随着国外钢材贸易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由各种形式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上钢材交易等新型的营销方式及流通业态,来取代包括钢材在内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生产厂家的供销公司,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有 200 家左右,很多由外商独资或合资投建。仅韩国浦项在中国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就建有三个板卷加工中心,年生产能力达到 37 万吨。日本商社更是在 10 年间在中国建设了 29 家钢材加工中心。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集中在外资、合资企业和一些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普遍得到国内制造厂家的认同。另外,有些地方组建的钢板开平厂,由于档次低,无法提供保证商品质量的钢板和钢卷。
钢材配送制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化流通体制和一种最合理高效的现代物流方式,其对社会生产总成本的大量节约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正日益显现。当钢材用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数量要求越来越分散时,钢材加工配送模式就越来越体现出优势。
这种现代物流方式,
一是顺应了钢铁企业的需求。尽管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都自备横、纵剪线,具有较强的剪切加工能力,但其生产周期长,钢材利用率低、加工成本高,影响到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能据用户所需钢材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资源的组合备库,集中下料和合理套裁,从而压缩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这种社会专业化分工,也有益于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集约化程度。
二是顺应了钢材用户的需求。钢材用户自行加工钢材,尤其是在使用量不多的情况下,加工费用远高于外委。当它委托剪切加工时,既可节省加工设备的投资和劳务安排,又可得到相应的产品质量保证,还可享受剪切中心的适时供货服务,从而有可能实现「用多少加工多少」的零库存管理。事实上,有些钢材用户已准备卖出现有的剪切设备,与贸易商联手投资兴建配送中心,以享受现代物流服务。
三是顺应了贸易公司的要求。贸易公司利用剪切中心将板卷销售给用户,同时提供原料库存、及时加工、迅速交货等完整的配套优质服务。通过钢材加工配送和钢材贸易的结合,不仅提高钢材使用率,满足用户对钢材品种、规格、数量的个性要求,也增强了贸易公司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案例分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供需及其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分工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产企业重视流通加工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流通加工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是钢铁产品的纵向延伸业务,具有产品增值及战略协同的双重功能。流通加工可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可以增加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目的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流通阶段的保管功能。食品类商品的保鲜包装、罐装食品的加工等,可以保证在食品克服了时间距离后,仍然可以保证其新鲜状态。
(2)回避流通阶段的商业风险。钢板、玻璃等产品的剪裁,一般都是在接到客户的订单后才进行剪裁,这样就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3)提高商品附加价值。蔬菜等原材料经过深度加工,如加工成半成品;稻米经过精加工,加工成免淘米等流通加工活动,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4)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不同顾客对于商品的包装量有不同的要求,通过改变商品的包装量,就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
(5)提高运输保管效率。组装型商品,如组合家具等商品的运输和保管都采用散件形态,待出库配送前或者到达客户后再进行组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和仓库的保管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开展,流通加工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对流通领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生产流通模式已经出现,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这就是在生产制造工厂并不对加工对象完成全部商品化的工作,而是在最靠近消费者的地方才完成随后阶段的商品化工作。
另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采购全球化的趋势,产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往往由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这样,就使得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物流环节和距离变得更长。因此,流通加工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总而言之,流通加工在提高物流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以及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企业效益方面的作用会不断加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