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以色列人为什么没有安全感,以色列国家安全形势的历史成因及其对外战略政策。

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安全形势随时都让人捏把汗,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们的国土小得跟个饼子一样,战略纵深几乎没有,人口也少得可怜,纵使以色列全民皆兵军队规模也上不去。还有啊,工业和人口都集中在那么一小块地方,敌国要是突袭或者打起来,简直承受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那些邻居,那些阿拉伯国家跟他们一直不对付,处于敌对状态和国际法上的战争状态。这也就意味着以色列不能加入西方的军事联盟,西方的那些国家也怕跟阿拉伯国家闹矛盾。这样一来,以色列就不得不把国防安全放在心上,比其他国家更重视。

以色列不仅要面对常见的国家安全问题,还得对付那些非国家的军事组织,比如法塔赫、哈马斯、其他巴勒斯坦组织、黎巴嫩真主党等。这都让人头大!还有以色列军队不仅要保卫自己的国土,还得控制那些阿拉伯被占领土,承担一些不属于以色列国土防备的任务,比如保护定居点的居民和相关交通线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以色列内部也有自己的矛盾,比如建国之初,政府和军队就争论要不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包括飞机制造业。还有,以色列国内有那么多阿拉伯人,他们可都是被视为“异类”的,这可不好办。

加上历史上,很多国家都对犹太人进行过歧视和迫害,犹太国家长期亡国,二战时德国纳粹屠犹等事件,给以色列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进行政治孤立和封锁,也加重了以色列人的心理压力。除了传统安全的严峻形势外,以色列这个资源有限的小国还面临着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尤其是能源和水资源的安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以色列在国防体制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第一,他们把军队现代化建设放在了优先位置,花大价钱保持高水平的军费开支!以色列的年度国防预算可是占了国家总预算的1/3左右,有时候甚至超过40%!据统计,1981~1990年,以色列年均国防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38%,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3%,国防预算一直保持超高的增长率!而且,以色列还调整了军费比例结构,减少行政人事费用,增加国防科研和军品采购的费用。以色列用于采购军品的费用占国防预算的22%,人事费用比例由40%减少至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以色列在和平时期维持了一支精锐的现代化军队,还实行义务兵役制!这支军队训练有素、指挥有力、装备精良、保障及时,战时主要靠迅速动员后备役来扩大部队人数,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这个做法被证明是超级有效的!

从1976年到2006年的30年中,以色列军队的人数只有很小的增长,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军队人数可是增加了一半!而且跟阿拉伯国家不一样,以色列的教育体制超级发达,保证了军人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士兵几乎都是大学生,所以在军事技能、战术和掌握先进装备方面,都大大领先于阿拉伯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军方进行总部机关改革,以精简人员。取消或合并部分职能部门,并精简参谋人员。目前,总参谋部设总长、副总长、副总长助理各一人,副总长兼任作战部长。各级司令部一般只设主官一人,并配有少量作战、情报和后勤参谋军官。

以色列军队还着力加强军事技能战术训练,培养官兵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临时处置能力,并强调灵活机动的战术。作战思想上注重诸军兵种协调作战能力,及官兵对高技术装备的掌握运用,为此增加了部队训练经费和时间。为保留技术骨干,一些专业兵种,如空、海军及装甲兵部队,均保留了一大批专业军官,他们在部队长期服役,对部队装备的有效使用起到了技术保障作用。这些举措旨在提高以军的应对能力和作战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建立了一套超级高效的战争动员体制。

以色列的一类预备役部队只有4%的现役人员,但只要接到动员令,24小时内就能完成动员展开!而二类预备役部队只有2%的现役人员,但他们也只需要48小时就能完成动员展开!

而且,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他们的动员时间竟然缩短到了20小时,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种高效的动员体制,让以色列军队随时都能投入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以色列的军队也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既能够保障国家的外部安全,又能维护国内的稳定。他们的征兵对象只有犹太人、切尔克斯人、贝都因人和德鲁兹人,而这些人都不是阿拉伯人。而且,犹太人以外的这些集团只能参加“少数民族部队”和巡逻队。

另外,阿拉伯逊尼派穆斯林不但不能参军,还是政府防范和控制的对象。在1948年的战争中,当局建立了隶属于国防部的军政府,专门管理阿拉伯人居住区,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1966年。军政府还根据委任统治时期颁布的紧急状态条例限制阿拉伯人的行动自由,并剥夺其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以色列将灵活的对外军事采购,与建立自主、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结合起来,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很高。二战后初期只有法国向他们出口军火,之后联邦德国也愿意提供一定数量的军火,但这会引起以色列国内的重大争议。不过,基于现实考虑,以色列政府还是接受了这些军火。同时,以色列积极谋求建立一个自主、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保证了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这种自主、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让他们可以随时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

第五,建立以核武器为主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系统,阿拉伯国家听到这个都要抖三抖。以色列来了一套“三不”政策,就是“不承认、不否认、不接受核查”。这就是传说中的“累积威慑”,主要内容就是悄悄地积极研发、制造、生产核武器,利用自己的高新技术优势,提高核武器的质量。这核武器主要用于隐形威慑,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不怕率先使用核武器,给对手来个快速、沉重的有效打击!同时呢,还避免了国际社会的监督和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他们还搞了一个平时和战时结合的防卫体系。比如说,1967年以后,政府允许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定居点,还给定居者配备了武器。这些定居点的房子都是按照军事要求建造的,防御功能强大,战争爆发时就能有效地阻挡约旦军队的进攻。预备役的快速动员也是这个防卫体系的一部分,这个体系真是既全面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