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自救之路里,削减包括编制、薪酬在内的人员开支是常见操作。

但高管主动降薪到1万月薪的,还未见过。

今天晚间,碧桂园发布公告:公司执行董事杨惠妍、莫斌、杨子莹,非执行董事陈翀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并已于2023年11月1日与公司签订董事服务补充协议及补充委任函,将作为董事之最新年度薪酬调整至12万元,即月薪1万元。

据媒体统计,2022年87家上市房企CEO、董事长的薪酬,由6.88亿减至3.68亿元,缩水近一半。

而碧桂园2023年的高管薪酬,已较2021年下降86%,这些高管包括公司总部副总裁、职能中心总经理及以上高管、区域总裁。

“信心比黄金重要”一直是地产人的信条,在当前的情形里,几位家族董事、总裁主动降薪,体现了和公司共克时艰的决心,也将有效提振企业士气。

1、

行政费用大幅降低近60%

杨氏家族支持公司约410亿港币

不止于此,在日常工作中,碧桂园的高管,早已多方带头“接地气”。

今年,碧桂园在全公司范围内试行厉行节约简朴,在保证基本运维前提下,盘活办公场地、宿舍、车辆等资源,以收抵支,降低成本。

例如,根据各单位办公人数,动态整合办公区,组织搬迁、整合,缩小办公面积,避免浪费。满足内部生产要求前提下,积极推动工厂厂房等对外出租,盘活闲置资源。

目前,碧桂园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车,包括高管体检报销、高管免费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

全集团的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

多举措下,碧桂园的2023年的行政费用开销,比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实控人杨氏家族,更是多番自掏腰包,全力为碧桂园提供资金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作为控股股东,杨惠妍家族上市至今已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公司总额约410亿港币,且从未减持股票。

其中,2021年向集团提供15.6亿港币无息无抵押借款,2022年12月筹集50.5亿港币无息无抵押借给集团。

2、

保交付是“重中之重”

保质量是“底线管理”

所有的“节流”,都为了将现有资金用在更重要的刀刃上。

在12月8日的内部月度管理会议上,杨惠妍表示,未来12个月公司主要有三项工作:保交付、保经营和保信用。

其中,保交付是重中之重。

2022年,碧桂园及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共交付房屋近70万套,交付量稳居行业第一。

2023年前11个月,碧桂园已累计交付房屋超50万套,累计交付面积6043万平方米。交付量再次稳居行业第一,在行业中遥遥领先。其中,山东、山西、江苏、安徽、广西部分项目提前交付,河北、湖北、湖南部分项目全部交付完毕。

杨惠妍透露,未来的12个月,碧桂园的交付挑战会进入深水区——2024年碧桂园交付量预计超过40万套,数量仍然庞大。她表示,“保交付是非常艰难、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希望公司上下严阵以待,高度重视,做好前置规划”。

此前碧桂园就曾在内幕消息公告中明确表示,将通过资金专款专用、严格管理预售监控资金等方式,切实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转并完成保交楼任务。

且面对天量的交付任务,杨惠妍强调,“不是交付了就行,要按质按量的把我们的房子交付出去。”

集团总裁莫斌也在会上强调:“保交付和安全质量是公司的底线,一定要做好底线管理,这也是企业生存的底线。”

3、有信心保持正资产

市场面已有好消息

对于未来经营可能面临的极端情况,碧桂园也做了敏感性模拟分析。

结论显示,保守计算的情况下,只要碧桂园的存货资产正常销售,即使假设碧桂园不买地、税收没有减免、不考虑“一体两翼”的新增贡献,未来十年碧桂园仍将持续保持正资产。

若加上“两翼”业务的贡献,修复路径将再增助力。

2023年,碧桂园明确“一体两翼”新战略。即房地产主营业务为主体,科技建造、代管代建为两翼。

据介绍,今年6月以来,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已经开始面向市场销售。而代管代建方面,截至7月底,碧桂园已累计承接代管代建项目176个,累计在管面积1418万平方米。

近期,为贯彻执行中央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在陆续召开房企座谈会。其中,碧桂园获邀参加了工商银行和广发银行组织的房企座谈会,足见银行对于碧桂园修复信用、成功上岸持有希望。

诚如杨惠妍所说的:“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的,公司会努力成为出险企业尽快恢复的一个样板。”企业需要这样的家族支持,而行业也需要这样的样本公司,用百折不回的强大韧性,给市场和投资者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