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证网约车还没到,执法人员已在目的地蹲守;包车行程刚结束,越界轨迹范围秒生成……如此快、准、狠的执法行动是如何做到的?

昨从市交通综合执法局获悉,今年交通智慧执法又添新装备,应用热力分析图、5G布控球、大数据分析研判系统等,精准打击非法营运行为。

按“图”查缉无证网约车

“近期恒隆广场附近非法网约车有所抬头,高发时间集中在早高峰。”前不久,“智联1号”执法行动直奔恒隆广场。当天上午7点半,市交通综合执法局联合交警部门、锡山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在恒隆广场周边巡查,一辆订单异常的网约车引起执法人员的注意。根据系统信息,这辆网约车在上马墩接单,准备去往口腔医院,执法人员迅速“转战”订单目的地蹲守。不到半小时,这辆网约车被拦截。经查,该车辆不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驾驶员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被抓现行。

无证网约车流动性强,一直是执法难点。以往执法部门开展行动更多是凭经验,这次行动“快又准”得益于网约车热力分析图的加持。市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自主研发了热力分析图,涵盖巡游网约车、危货运输、超限超载。系统通过对近30天的数据分析,锁定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

从热力分析图上看到,近期火车站南广场、医院、地铁出入口、景区等“飚红”,意味着这些区域非法营运网约车较为集中。热力图还能显示各个区域无证网约车上路的高发时段。有了这张非法营运网约车热力分析图,执法部门就能提前研判部署行动,分区域分时段进行查缉布控。

5G布控球慧眼识“黑车”

最近,市交通综合执法局在县前东街开展了一次专项执法行动。与以往的“盲查”不同,这次执法部门启用了今年新引入的执法“利器”——5G布控球。该装备就像一个带着三角支架的摄像头,但有着“超强大脑”,“黑车”只要进入它的视线便无处遁形。

“叮!”当天上午9时33分,一辆小型轿车经过,执法人员的手持移动执法终端接收到一条预警信息:“苏BA****(蓝)疑似非法营运网约车”。执法人员随即跟随该车至东林书院,待乘客下车时立即上前询问。

经调查,驾驶员刘某未取得经营许可,当天通过软件接单,在金城路接了一名乘客去往东林书院,订单显示费用为12.9元。

市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G布控球可通过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对非法营运车辆及时抓拍,智能识别、报警、存储。只要将布控球架设在重点区域,一旦出现嫌疑车辆,执法人员的手持终端十秒内就会收到推送的预警信息。自采用5G布控球等设备精准执法以来,已有多辆违法运营车辆“落网”。

包车越界运营“秒暴露”

明明是无锡到宿迁的旅游包车,怎么直接从宿迁出发跑到了盐城?前不久,一辆从事旅游包车客运的客车被大数据分析研判后台“点名”,执法人员发现了端倪。根据规定,客运包车除执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下达的紧急包车任务外,其线路一端应当在车籍所在的设区市。然而,这辆无锡籍客运包车的运行线路两端均不在无锡。经调查,因上一趟旅程在宿迁结束后,驾驶员还没返回无锡,旅游客运公司便安排驾驶员直接在外市“跨界经营”,最终被执法部门给予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

近日,一辆从事县际包车客运的客车被后台系统“锁定”。按规定,从事县际客运包车的客车只能在无锡市范围内运营,平时这辆车的“主业”是充当新吴区至锡山区的企业员工接送车。根据系统提示,该车最近越界到了常熟,轨迹和时间都一目了然。面对“铁证”,驾驶员承认了当天在无锡载客前往常熟虞山的违规经营行为,并收取车费500元。

“旅游包车、县际包车越界营运,不仅扰乱了市场,也增加了安全风险。”市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往,执法人员要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倒查,并进行GPS轨迹人工比对,不仅效率低,还存在漏网之鱼。今年,市交通综合执法局创新大数据分析研判应用,通过模型算法实时比对、自动推送。当包车每趟行程一结束,如有违规行为也将“秒生成”,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