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山,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禾落地村人。本名冯乙龙。洪秀全表弟、同窗学友。

据史料记载 ,冯云山“家道殷实” 。因冯家较为富裕,冯云山自幼即诵经读史,博览群书,甚至对西洋舶来的天文、历算也有涉及,对地理、兵法也很感兴趣,有一定的研究。年长后,却科场不顺,屡试不第,和表兄洪秀全一样成了一对倒霉的科第失意者。

因屡试不中,冯云山回乡在童古顶(地名)做了一名塾师,教小孩读书以糊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七月,受洪秀全影响,在家乡参加了洪创立的拜上帝会,并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砸烂,在乡四处宣传不拜邪神,不拜偶像,弃恶从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4年4月,冯云山随洪秀全、 冯瑞嵩、冯瑞珍( 冯氏族兄弟)一起离开花县,赴外地传教。一行人先后到广州、番禺、顺德、南海、增城、从化、清远、英德、连山、阳山等地,宣传拜上帝教教义。

在较为富裕的广东珠三角地区,人们的谋生机会较多,对陌生的拜上帝教不感兴趣甚至很抵触,因此没有任何成效。冯瑞嵩、 冯瑞珍大失所望,加上风餐露宿,旅途艰辛,遂辞别洪秀全、冯云山返回花县。

洪秀全、冯云山传教决心不改,携手西上,辗转进入粤西罗定、信宜之八排山区传教,依然受到冷遇,信者寥寥。 洪秀全、 冯云山锲而不舍, 相携进入广西贵县赐谷村, 边办学教书,边宣传、鼓吹拜上帝教教义,吸引了邻近各村100多人入会。期间,洪秀全有事返回花县官禄布村。冯云山则独自前往浔州府桂平县的紫金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西和广东不同,境内多山及石灰岩峰丛,水旱灾难多,交通不便,封闭落后,自古就是地瘠民贫、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如此,广西贫富悬殊,剥削严重,一贫如洗的无产者对现实极度不满,改变自身命运的想法与愿望极其迫切。无疑,广西才是传播拜上帝教的理想地区。

1884年1月,冯云山抵达桂平县紫金山麓的小村庄古林社。初到异乡,冯云山非常谨慎,人地生疏,生活遭遇巨大的困难。他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脱去长衫,换上短褂,撸起袖子替人耕田割禾,烧砖瓦、捡牛粪、挑水,只要能糊口,啥脏活累活都干,晚上则借宿在人家的牛栏中。由于他为人忠厚,待人诚恳,深得穷弟兄们的敬重、拥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林社待了3个月,就有十几个农民信了拜上帝教,成绩不错,给了冯云山极大的鼓舞、信心。1845年早春,冯云山来到了紫金山腹地的金田村,经人介绍在邻村一户曾姓人家做塾师。课余,他深入贫苦农民中,宣传拜上帝会的宗旨,组织一盘散沙的群众,密图大业。

冯云山为人很好,热情诚恳,口才不错,善于鼓动,穷哥们叫他“冯大伯”。他劝导大伙儿信奉上帝,说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都是上帝生养,大家皆是兄弟姐妹,本无高低贵贱,人人平等。入了教,就可以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这些说辞对在饥寒线上苦苦煎熬的贫苦农民极具诱惑力,他们从冯这里得到了慰藉,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拜上帝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云山在这一时期发展的3000多信徒, 许多人日后成了拜上帝会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杨秀清、韦昌辉、萧朝贵、石达开、秦日纲等等,这些人后来均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的领导人物。到1847年8月洪秀全从花县赶来相会时 ,看到表弟已经发展了数千人入会,非常惊讶、兴奋。

当年10月,冯云山同洪秀全搬迁到高坑冲,设立拜上帝会总机关,制定“十款天条”和各种制度、仪式,派亲信四处发展会员,还带信徒赴象州捣毁甘王庙,闹出来很大的响动,引起了当地官府的注意。

1847年冬季,石人村土豪王作新和地方团练头子带人闯入高坑冲,将冯云山抓捕押走,信徒卢六闻讯聚众将冯夺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8年1月,王作新再次纠集人马入村将冯云山逮捕,送入县衙后以“践踏社稷神明” 、“阴图谋叛”罪名投入桂平县大牢。拜上帝会众筹款营救, 上下打点,10月冯云山被当作“无业游民”押送回广东原籍。南归途中,冯云山巧舌如簧,竟然说动押送差役入了教,一同回到桂平紫金山麓。

回桂平后,才知洪秀全已经回广州找关系设法营救,遂掉头南返回花县寻踪,与洪秀全密谋举兵起事。

1849年7月,与洪秀全同回广西桂平紫金山区,建立了领导核心,并与烧炭工杨秀清和种田佬萧朝贵、富家子韦昌辉等结为异姓兄弟,共尊上帝耶和华为天父,上帝子耶稣为长兄 ,洪秀全为次兄,冯云山为上帝第三子。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奠基者,这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他的坚持与努力,根本不可能开创后来的局面。谦逊低调的他把头把交椅让给拜上帝教的创始人、表哥洪秀全,自己甘为洪氏副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0年6月洪、冯广发团营令,两广各地教徒、信众纷纷扶老携幼至金田参加团营。洪秀全、冯云山率众至平南花洲山人村布置起义事项。12月,清军闻讯而来,将花洲团团包围,幸亏蒙得恩带人解围,将洪秀全等迎回金田村。大股清军尾追而至,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在蔡江村设伏阻击,激战中,洪秀全、冯云山率中军猛攻敌阵,清军溃败,拜上帝会武装首获大胜。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正式爆发,冯云山顾全大局,主动请求担任后军主将。他自告奋勇赶赴桂平东北的大湟江口联络、说服天地会武装首领罗大纲、苏三娘率部参加起义。

同年2月,在大湟江口以东的牛排岭之战中,冯、洪督军奋勇作战,将前来围剿的向荣部清军击败。4月,武宣三里圩之战,冯云山参与指挥,再次大破清军,斩获可观。后进军象州,遭清军阻击失利,折回桂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清军大举来袭,冯、洪率军突围至官村,会合萧朝贵部反击紧追不舍的清军,击退了追兵。随后,洪秀全封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

1851年12月,太平军攻克了永安(今蒙山)城。12月17日,在著名的永安封王中,天王洪秀全下诏分封五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 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史称“首义五王”。论功当属第一的冯云山封南王、七千岁,位居第三。

起兵之初,洪秀全自诩上帝次子,耶稣是他大哥,冯云山是上帝三子,东王杨秀清也叫洪秀全二哥,称冯云山三哥,但杨和萧朝贵装神弄鬼,取得了代天父、天兄传言的特权,以天父、天兄代言人的身份凌驾于洪、冯之上。当然,天王是领袖,具有毋庸置疑的崇高地位,不可取代,杨、萧却有意将宗教地位转化为政治地位,使自己的地位高于冯云山,明确了东王以下诸王俱受杨秀清节制。天朝内部的首次权力分配即埋下了不和谐的隐患,奏响了日后纷争的不祥音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安封王后,冯云山创制的“太平天历”被批准颁行,取代了清朝纪年、历法,他还协助洪天王制定《太平军目》、《太平官制》和《太平礼制》。

1852年4月,太平军利用天降大雨之机,从永安突围,冯云山和萧朝贵、罗大纲等率主力在平冲、旱冲、崩冲一带与围堵清军激战,打死清军总兵4人,歼灭清军将士4、5千人,突破重围后乘胜北上进攻桂林。

桂林是当时广西的省府,桂北重镇,城池坚固,城内粮草充足,守军正在增多,戒备森严。太平军围攻桂林月余,架炮轰、架云梯攻、用“吕公车”轮番仰攻,守军则用火攻、鸟铳、火炮俯射, 屡次挫败太平军进攻,并重创太平军,城下遗尸累累,血流漂杵。因桂林久攻不克,清军援兵源源不断开至,再攻下去对太平军明显不利。洪、冯、杨等商量决定,撤围北上入湘。5月9日,太平军布下疑阵,分期分批地撤离桂林,取道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军经兴安抵达全州城外,开始无意攻占此城,只想“和平过境”。然而,当太平军队伍接踵绕城北进时,城头上一清军守将遥见军中有已定裹着黄缎的轿子格外引人注目,猜想轿子里坐着的一定是“发匪”大头目。在邀功心切的心理促使下,这小军官下令守兵将炮口瞄准黄轿发射,坐在轿子里的南王冯云山中炮负重伤。南王被炸成重伤,引发太平军集体愤怒,东王杨秀清下令攻城,3000多太平军经十几天血战,全州终于被攻破,守将曹燮培被杀,城中军民几乎被斩尽杀绝。

6月,太平军离全州继续北进,在湘江蓑衣渡附近遭清知州江忠源部伏击,损失惨重,鏖战中,冯云山伤势恶化,不幸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奠基者与重要创始人,他的早死,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从最初的宣传发动到组织策划,从政治斗争到军事部署,他全程参与, 屡立奇功,功莫大焉。 但他不争功摆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权势名位,他发现培养了具有军事才能的杨秀清、萧朝贵,并主动让贤,甘居二人之下,并服从杨秀清的领导。这种忠厚长者的作风让他深受太平军官兵的敬重与拥戴。他的早逝,是其宿命亦是太平天国的一大遗憾。冯云山若不过早死去,以他的威望与号召力以及人格魅力,太平天国后来内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团结问题或许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至少会解决的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