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似乎并不忌讳近亲结婚,即便是皇室婚姻,近亲嫁娶也不鲜见。不论哪个朝代,凡是与皇帝有亲缘关系的皇后,命运往往都有些无奈与不美满。这些或许远远称不上美丽的贵族女子嫁给帝王,一般都不是由自己做主,而是顺从长辈的意愿,抑或为政治联姻。

古人对有血缘关系的近亲结婚虽无罪恶感,但靠亲上加亲方式上位的皇后,往往不具备能使皇帝深深迷恋的倾国容颜 。因而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婚姻注定难以维系长久。而且,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夫妻,女方若想为皇夫生育子嗣,似乎比无血缘关系的男女更为艰难不易。婚后没有子嗣的皇后一旦年老色衰,往往逃不脱被废黜的可悲下场。

“金屋藏娇”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 。这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史上颇有名气的“跋扈公主”——陈阿娇。

长公主刘嫖想让女儿阿娇当上未来的皇后

《史记·武帝传》载:“初,上刘彻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汉武帝刘彻娶的是亲姑母刘嫖的女儿阿娇,二人不光是姑表兄妹,更是五服之内的血亲。那刘嫖可不是普通人,她是汉景帝刘启的姐姐,因食邑封地在馆陶,所以当时人称馆陶公主 。史称长公主。金枝玉叶的长公主是窦太后的掌上明珠,在宫中地位尊崇,相当于丞相 。《史记·外戚列传》中说窦太后临终前,曾遗命将东宫中的所有钱财与珍稀物件尽数赐给馆陶公主刘嫖,供其一人享用。

长公主刘嫖在母亲窦太后心目中的地位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汉武帝刘彻小名彘儿,也就是猪儿的意思。现代人基本不会用“猪”字命名,然而汉朝人似乎并不在意用“彘”字取名 。在彼时,用“猪儿”为孩子起个乳名也无人大惊小怪。传说龙的前身是猪,彘(龙)儿因此得名。抑或因猪生命力强好养活,所以父母才给出身尊贵的他起了这个今人看来不太雅的乳名。刘彘是长公主刘嫖的侄儿,那么,刘嫖为何非得要把自己的亲闺女阿娇嫁给亲侄儿刘彘呢?这不是有悖人伦、坑女、坑侄吗?

史载,长公主刘嫖性格强势,权势欲也很强,是位不甘寂寞的主。她想让自己的荣华富贵延续给子女,再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既如此,最佳的捷径就是将女儿嫁给哥哥汉景帝刘启的长子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自己的女儿就很有可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栗姬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王美人却乘机“截胡”

景帝刘启的长子叫刘荣 。长公主的首选目标自然就是他。刘荣的生母是栗姬 ,于是刘嫖找栗姬表明心意,想和她攀亲。谁料栗姬却不给面子,竟婉言回绝了她。

在后廷势焰熏天的长公主,见栗姬不识抬举,居然敢拒绝自己的美意,有些恼羞成怒,但又不好立时发作,只好强自隐忍内心不快。另一位生了儿子的景帝妃王娡听说此事后,却主动接近并谄媚长公主,想借机巴结、依附在后宫权势煊赫的刘嫖。

这王娡就是后来成为汉武帝的刘彻之生母。话说长公主在栗姬那碰了一鼻子灰后,并未死心,见王夫人对自己殷勤备至,突然心中一动,想到了她的儿子刘彘。既然刘荣不成,那么就退而求其次选刘彘吧。王美人为人狡黠有心计,她毫不犹豫同意了长公主的请求。长公主找到弟弟景帝刘启提出把阿娇嫁给刘彘 。孰料景帝认为此事有些不妥,没有立即答应她。

某日,长公主在宫中偶遇已封为胶东王的小屁孩刘彘,见他聪明伶俐,十分喜欢,于是将他抱起来放在膝盖上,逗他道:“我的儿,你想讨个老婆吗”?长公主指着环伺周围的数十靓丽宫娥道:“你挑个最漂亮的带回去当老婆吧”。刘彘天真的摇摇脑袋,说自己一个都不要。长公主指着跟在旁边的女儿阿娇问:“我家阿娇漂亮吗?你喜欢她吗”?刘彘咧嘴一笑:“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要用黄金造一座屋子给她住”。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刘彘这句话本是儿童戏语,却说到长公主心里去了。她乐的合不拢嘴,紧紧抱着稚嫩乖巧的刘彘不愿撒手。

其实,“金屋藏娇”的典故本是野史所载 。《史记》、《汉书》等信史均未提及此事 。因此只能当故事看,算不得史实。但此事流传甚广,时间一久,以讹传讹,便成了家喻户晓、无人质疑的信史了。

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长公主刘嫖为何一定要把亲侄儿刘彻与亲闺女阿娇撮合在一起呢?

《汉书》记载:“初,武帝(刘彻)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意思是刘彻取代刘荣被立为太子,毕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为夯实权力,以正视听,于是娶了颇有势力的长公主之女阿娇为妻。

栗姬嫉恨给景帝介绍美人的长公主,于是拒绝了她两家联姻的请求

不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提到长公主原本打算将女儿嫁给早就被册封为太子的皇位继承人刘荣。那么,不是长子的刘彻是如何取代刘荣 ,成为大汉储君的呢?

长公主刘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那就是一定要将女儿嫁给太子,以后成为皇后 。但她的计划必须要太子荣的生母栗姬同意才可能实现。

出人意料的是,栗姬却不买长公主的帐。栗姬缘何敢拒绝称霸内廷的长公主的美意呢?司马迁在《史记》里隐隐给出了答案。原来长公主刘嫖自幼得到窦太后宠溺,遂养成了强梁跋扈、说一不二的性格。权倾后宫的长公主,平素颐指气使,骄横惯了,即便是贵为天子的弟弟刘启,有时候也怵她三分。

《史记·外戚列传》记载:“······栗姬妬,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查古汉语词典得知“”就是嫉妒之意。原来,栗姬婉拒长公主欲将女儿嫁给自己儿子刘荣的原因,竟然是出于女人惯有的妒忌心理。

长公主刘嫖在宫中势力很大,乃至于想得到汉景帝宠幸的嫔妃们,必须得到她的过目、许可与引荐,才能得到皇帝的召幸 。通俗的说,想做皇帝的女友并得其临幸,必须长公主颔首同意 。长公主类似于皇帝的媒婆或拉皮条的,而且她做的是独家垄断生意。长公主介绍给景帝的女人大都青春逼人、貌美如花,远比生过太子等三个龙儿的半老徐娘栗姬更有味道、更得宠 。这一切,怎不让栗姬拈酸做醋、心怀怨怒呢?

见长公主不停地为景帝引荐美女,而自己年纪渐大,人老珠黄,已被景帝日渐冷落,栗姬早就对她心怀不满,只是畏其势大,不敢发作罢了。如今见长公主主动上门攀亲,想让她女儿成为太子妃,栗姬心中对她早已不满,自是万般不愿,于是一口回绝了事。

幼稚的栗姬低估了长公主的实力,更看不清宫廷斗争的错综复杂与不择手段 。她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自然就得罪了这位一贯霸道的强悍女人——长公主刘嫖。

王娡聪慧狡黠,深谙借力打力之道,于是极力迎合位高权重的长公主

而狡诈多变的王娡王夫人则不会像栗姬那么天真单纯 。她等这个机会好久了 。她清楚长公主在景帝心目中的地位与份量,于是主动讨好长公主,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刘彘当她的乘龙快婿 。两人再联手想办法废掉刘荣,让刘彘取而代之。

风云陡起,肃杀凛冽 。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张开,陷入危机的栗姬却对此浑然不觉。

和单纯浑噩的栗姬比,狡黠王娡明显棋高一着

栗姬和薄皇后一贯亲善,两人来往频繁,互称姐妹。栗姬潜意识里认为,只要自己抱紧了薄皇后的粗腿,就可为金身不倒 。对于咄咄逼人的长公主、王美人,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栗姬以为,身为皇长子的刘荣,具有天然的继位合法性,太子地位已经牢不可破 。而自己成为皇后亦是水到渠成之事 。一旦熬到那时,就可百无禁忌、高枕无忧了。

天真的栗姬做梦都想不到,和她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狡黠多智的王美人。 同样也替景帝生了个皇儿的王美人暗中觊觎皇后尊位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王娡可不像栗姬那样思维简单,生性狡诈的她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取代刘荣当上太子,可谓阴招迭出,机关算尽,无所不用其极。栗姬拒绝势力很大的长公主,对她来说不啻于招来一场没顶之灾。 遗憾的是,处于漩涡中心的她对于即将到来的灾难居然昏昧不察。

见王娡很识趣,她的儿子刘彘亦乖巧可爱,被栗姬弄得灰头土脸的长公主打定主意,决心改张扶持王美人母子上位。

长公主、王美人明枪暗箭不断袭来,栗姬竟浑然不觉

于是长公主利用自己与景帝的特殊关系,开始不断攻讧并妖魔化栗姬。长公主刘嫖对景帝说,栗姬经常唆使她的近侍在背后诅咒、唾骂自己,而且还请巫师用针刺偶人(古称偶人“厌胜”术)的巫蛊之术对付自己,咒自己早日暴病而亡。

长公主与王美人结成利益同盟:相互利用、各取所需

长公主刘嫖与景帝刘启乃一母所生的亲姐弟,两人关系一直很亲密 。加上她源源不断地为景帝介绍美女,景帝自然对她有所依赖,遇事自然庇护三分。如今听说栗姬在背后用巫术整蛊、荼毒皇姐 ,心中自是十分愤怒。

汉景帝刘启是位城府极深的人,他心中虽然对栗姬日渐不满,但表面并未表现出来 。栗姬一直蒙在鼓里,对长公主背地施放的无数明枪暗箭竟毫无防备。栗姬是个性子浑朴的老实人 ,根本不谙宫廷斗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她屡屡遭谗却浑然不觉 。由此预示着屡屡发生在老实人身上的悲剧即将上演。

长公主与王美人联手栽赃攻讧栗姬,显然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但杀伤力却不容小觑。王娡将栗姬视为自己上位的绊脚石,必欲除之而后快;她将长公主看作能帮自己翻身的贵人,因此极力逢迎讨好。长公主不遗余力地把王娡扶上皇后的宝座,让刘彘当上太子,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女儿阿娇自然会嫁给太子刘彘做皇后,自家的荣华富贵延续下去,也就有了保障。

要达目的,必须不择手段地将太子刘荣废掉 。但这显然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不合成制礼法 :自古立长不立幼 。刚册封不久的储君刘荣,哪那么容易被拉下马来呢?

栗姬善妒,不谙权谋之道,情商、智商、手段都逊王娡一筹

《史记·外戚传》曾经提到,汉景帝六年,薄皇后因无子嗣被削去后位,栗姬的同盟与后盾被悄然瓦解。后位空缺,但景帝却迟迟不封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为后 。说明此时他举棋不定,栗姬的地位与处境有些尴尬,并不被他看好。栗姬的儿子刘荣被册封太子,不过是依照“立长”成制惯例以及对诸臣有个交代而已。

自古帝王身边都不缺美人 。三皇五帝,哪个不是三千佳丽,左搂右抱?栗姬对景帝喜新厌旧、夜夜新郎早就心怀不满,经常妒火中烧,做河东狮吼状,却忘了皇后与太子之位,既然他能立也随时能废,废谁立谁,全凭皇帝金口玉牙。况且,嫔妃中生了儿子的又不是她栗姬一个 。栗姬显然过于自信且严重低估了自己的对手王美人。

汉景帝刘启不看好栗姬,因此迟迟不册封她当皇后 。此事也与长公主、王美人暗中不断使坏有莫大关联。

长公主与王夫人都是不达目的绝不善罢干休之人 。栗姬面对这般戾狠对手,基本毫无胜算。栗姬对凶险的形势并无警惕,她盲目乐观,认为儿子已被立为太子,自己做皇后不过是朝夕之事。假如她稍有警觉,就不会对长公主的提议无礼拒之,而是主动结好她,愿意让太子刘荣娶阿娇为妻,先稳住她免生掣肘,其他以后再说。如果栗姬稍有眼光,和长公主结成战略同盟,太子与皇后尊位也就可基本稳固 。再也不会发生节外生枝、鸡飞蛋打的悲剧了。

有时候,煮熟的鸭子也能飞走......

栗姬的幼稚与偏狭还表现在其他几个方面。《史记》曾提到,汉景帝曾得过一场重病,他害怕自己死后会重演吕后屠戮刘邦诸子的惨剧,于是叮嘱栗姬,自己死后一定要善待诸美人所生的皇子。怜子心切,这本是人之常情,孰料愚蠢而善妒的栗姬居然不肯答应。《史记·外戚传》是这样写的:“(栗姬)不肯应,言不逊”。不仅不答应,还出言不逊,讥讽唾骂景帝为“老狗” 。识见短浅、肚量狭窄的她简直不可理喻,将本已转好的事态弄得不可收拾。城府极深的景帝闻言强自隐忍, 还是没有当场发怒。

栗姬的地位本已岌岌可危,此次又口出不敬之语,彻底触怒了汉景帝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中。可笑的是,不理智、不警醒的她还口出狂言,对汉景帝恶语相向。假如汉景帝是寻常人也便罢了,他可是一言九鼎的帝王 。如此一来,愚蠢透顶的栗姬便彻底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栗姬头脑简单,毫无远见,至少她没有看出景帝此时并无废黜刘荣太子位的想法。而且有病在身的他似乎已经有了立栗姬为皇后的念头。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临终托孤”的说道。皇帝也是人,舔犊之情也会有,这才叮嘱栗姬做了皇后要善待诸子,不要像吕后那样歹毒,待刘邦死后对非亲生的皇子们大开杀戒 。只可惜腹内草莽、头脑不清的栗姬却听不出话中真意 ,彻底将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

此时,薄皇后已废,栗姬上位亦属顺理成章之事,假如她通情达理,答应景帝在他殁后善待诸皇子的托付,表现出豁达大度之胸襟,仁慈善良的母仪,那么,刘荣的太子地位将无人可以撼动 。刘荣作了皇储,自己的皇后地位亦是水到渠成之事。性格即命运 。栗姬的所作所为已经清楚地阐释了这句至理名言。

后来,汉景帝奇迹般痊愈,却只字不提立后一事。栗姬先是将长公主抛来的橄榄枝当作柴火棍,后又将景帝的“临终遗言”当作有意冒犯而口出恶语,命运从此急转直下,已经无法挽回了。关于此事,因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应该是历史事实,可以信之不疑。

栗姬被景帝打入冷宫,长公主、王美人还不忘落井下石

栗姬拒绝了景帝的“临终”托孤,还恶语相向,景帝病好后将她驱逐出宫,再也不去探视她。长公主刘嫖和刘彘之母王美人见状大喜,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了。她俩上下其手,落井下石,阴招阳招迭出,且招招致命。心地偏狭、肚里没货、且不善于控制情绪的栗姬已基本无翻身的机会。

长公主在大病初愈的汉景帝面前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极力诋毁、抹黑栗姬,以防她死灰复燃;二是不遗余力地点赞王娡淑娴大度,并大力推荐其子刘彘为太子人选。

汉景帝刘启是一位有作为的人物 。他岂是那等耳根子软、听风就是雨的昏庸之辈。他之所以长期不表态,也是有自己的盘算的。首先,他要物色一位聪睿过人、能力出众的太子,更要选择一位胸襟开阔、心地善良的皇后。太子才干出众 ,可保国运长久;皇后豁达大度,就能在自己百年后善待诸皇子,避免同室操戈、手足相残悲剧的重演。这两样缺一不可 。所以他长期按兵不动,既不下旨废掉刘荣,也不下诏彻底惩治栗姬。

王娡使出阴招,促使景帝彻底废黜了栗姬、刘荣

史载,王娡为人狡猾,一贯很有心计 。她见景帝明明已经很厌恶栗姬,却迟迟不表态废了刘荣,有些按捺不住,她苦思冥想,突然计上心来。她和长公主商议后,暗中怂恿几位朝臣奏请景帝尽快立栗姬为皇后。

王娡不是最担心栗姬做皇后吗?她为什么这样做?难道就不怕景帝就坡下驴、真的立栗姬为后吗?其实,这正是王美人的聪明狡黠处。她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是因为深知景帝对栗姬的印象已十分恶劣,此时绝不会立她为后。自己撺掇朝臣请立栗姬做皇后,可以试探出景帝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许还能将邪火引向栗姬,彻底激怒景帝,使改立皇储一事尽快走上议事日程。

某大臣在王夫人的怂恿下,上奏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此举果然让景帝怒不可遏。汉景帝或许没想到是王夫人与长公主在背后捣鬼,他还以为上奏的大臣是受栗姬指使,正是她迫不及待想上位,这才如此急不可耐的撺掇大臣奏请立其为后 。一怒之下,他下令将上奏的朝臣诛杀 。还觉得不解气,于是干脆正式下诏将太子刘荣废黜掉,贬为临江王。栗姬惨遭幽禁,后郁郁而终。

有时候,因疏忽大意,谋划不周,煮熟的鸭子也会飞掉。

栗姬母子被扳倒,景帝还要斩草除根,以防死灰复燃

栗姬母子虽然垮了,但栗氏亲族还有不少人在朝中为官,必须除掉他们,免生后患。

《史记·景帝传》载:“······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意思是景帝不仅废掉了太子刘荣,还将栗姬那些在朝中做官的亲戚们一网打尽,尽数诛杀。

史载,汉景帝劲气内敛,城府颇深,平时喜怒不形于色,内心却很有主张。他平素并不嚣张跋扈,显得很宽宏大量,但在皇位继承上,他不做则已,做则雷霆万钧,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不会留一丝一毫之后患。汉景帝在史上有“文景之治”的美誉,但在立储这等大事上,他没半点含糊 :幽囚栗姬,治死栗氏亲族,并穷治其党羽,芟刈殆尽。帝王行事,其手段如秋风扫落叶般冷酷无情。不做则已,做则地动山摇,必斩草除根,以防死灰复燃。

栗姬将活棋下死,王娡则将死棋盘活

栗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性格缺陷,但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她败在智慧与理性上,却并没有败在缺失人性上。栗姬并未犯大错,仅仅是喜怒无常、执拗任性、行事不理性、心地偏狭、口无遮拦而已,却因此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刘荣更是冤的慌 。身为皇长子的他本是天经地义的皇位继承人,却没想到因母亲智商、情商忒低,面对别人阴险算计毫无还手之力,一而再、再而三接连失误,连累他将几乎唾手可得的皇位拱手让出。

而刘彘之母王娡则恰恰相反。她为人狡诈,很有谋略,做事不择手段,目的性极强,确也并非善茬。但这样一个所谓的“坏女人”却成功了,她傍上了长公主这棵大树,利用薄后被废和栗姬小肚鸡肠且不善于控制情绪等绝佳时机,巧妙地将儿子刘彘扶上了太子之位,自己也成功取代栗姬做了皇后。

史载,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刘荣正式被废,改立刘彻(彘)为太子。不久,在长公主急不可耐地操持下,陈阿娇嫁给了刘彻,成了太子妃。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刘启病亡,刘彻即位 。是为汉武帝 。刘彻童年时发誓要“金屋藏娇”的陈阿娇终于如愿以偿的做了皇后。

陈阿娇如愿以偿做了皇后,实现了“金屋藏娇” 的理想, 后来却成了武帝打击外戚势力的牺牲品

汉武帝刘彻是位性格颇为复杂的历史人物 。有人夸他雄才大略,击败匈奴,开疆拓土;也有人贬他好大喜功,耗尽民力,穷兵黩武。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西汉王朝的强大离不开他的纵横捭阖,中国幅员辽阔的广袤国土也与他不断东征西讨、北伐南攻有关 。青史留名的他确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不凡人物。而戴上皇后桂冠的陈阿娇也曾宠极一时,独霸后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由此可见,刘彘成了汉武帝后,果然不曾食言,他独宠阿娇,将幼时“金屋藏娇”的诺言落到了实处。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史记》载:元光五年(前130年),婚后十余年一直没有子嗣的陈阿娇因种种原因被汉武帝废黜。至此,金屋崩塌,情义皆负,阿娇一夕梦断长门宫。

文献记载,出身高贵、金枝玉叶、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陈阿娇性格乖张,蛮横无理,她一旦撒起泼来,后宫里被她闹的是地动山摇,鸡飞狗跳,无人拘束得了。汉武帝厌恶她经常无理取闹,因此废黜了她。还有一说,身为皇后的陈阿娇不能生养,因此被废。最靠谱的说法是:陈阿娇之所以被废黜,不过是汉武帝打击外戚势力的牺牲品罢了。

“野蛮女友”阿娇,成了其母长公主刘嫖强烈权势欲望下的牺牲品,终被武帝刘彻废去皇后尊位,并弃如敝履。据说,阿娇被废时,长公主刘嫖仍健在,面对娇女的哭诉,她大发雷霆,跳脚唾骂刘彻忘恩负义,除此外亦毫无办法。毕竟,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刘彘儿早已长大成人,变作今日这位一言九鼎、威严难犯的汉武帝。很快, 出身草根、生的仙姿玉貌、精通音律的舞姬卫子夫独宠后宫,成了武帝新欢。陈阿娇被贬居在幽深寂寥的长门冷宫内苦捱岁月。“君不见咫尺长门锁阿娇,不如意兮奈若何”!被汉武帝刘彻用来藏“娇”的“黄金屋”里又换了新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