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群雄中,袁术是第一个称制的。

袁术真的很强吗?哪里来的底气称帝呢?

袁术的出身高,但此时已经没有决定性意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袁术,必然要提起他的顶级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中的嫡子身份。

出身好,人脉广,所以起点自然比别人高,创业阶段取得好开局的机会比别人大。

然而,到了袁术称帝的197年,再说这个已经没有太大意思了。

此时,群雄割据已经进入了中盘。

这个时候,再”拼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大家比的是实打实的实力了!

这就好像:互联网几位巨头,再去比较谁的出身高,谁的学历高,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这个时候,大家比的就是实打实的实力了。

就当时而言,地盘、人口、军力、人才,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了。

袁术的起点比别人高,但到197年时,他已经被很多英雄赶上了,实力只能算是中等。

袁术的地盘:中等偏上

197年时,袁术的地盘,大致囊括了当时扬州的九江郡、庐江郡,以及豫州南部的部分地区。

而在扬州的江东部分,当时,名义上人仍然依附孙策已经占据了丹阳、吴郡、会稽三郡。

不过,尽管孙策当时名义上依然依附袁术,但其实已经事实独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策夺取吴郡北部后,袁术让袁胤代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也就是从孙策处夺取丹阳。

孙策一开始不去搭理,集中兵力攻略吴郡。等到平定吴郡后,196年八月,孙策回头驱逐了袁胤,重新以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

连地方官吏任免,袁术都搞不定,江东孙策的地盘,又怎么能视为袁术的地盘呢?

此外,有的朋友把徐州吕布也视为袁术的“势力范围”,那就更加过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吕布,还在曹操、袁术之间搞平衡,连袁术的盟友都算不上呀!

此外,袁术曾占据南阳,被刘表驱逐;曾从刘备处夺得徐州南部的广陵,但已经丢失(当时陈登已据广陵);曾让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占据豫章,但被华朱皓、刘繇所夺···

所以,以地盘论,袁术的地盘,只是扬州的长江以西部分,以及豫州南部的部分地区,江东孙策已经实力独立,虽然名义上仍然依附袁术,但事实上已经不能算是你袁术的地盘啦!

这个实力,在当时天下,只能算是中等。

曹操虽征张绣新败,但占据了兖州及豫州大部分地区,实力在袁术之上。

袁绍已经将公孙瓒压制在幽州,基本占据了冀州、青州、并州,实力远远超过袁术。

此外,全据荆州的刘表,实力也在袁术之上。

所以,以地盘论,袁术只能算是中等偏上。

袁术军的战力:中等偏下

那么,袁术军的战力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在孙坚的帮助下,袁术的军力确实算上流。十八路诸侯讨董,袁术、孙坚的表现是最好的。

然而,孙坚死后,袁术可谓是连战连败。

在南阳盆地,袁术连不善陆战的荆州刘表都搞不过,最后被逼出了南阳。

此后,袁术联合南匈奴、白波军,企图染指兖州,又被曹操大败!

所以,在袁术称帝之前,他已经是屡战屡败了!

联系到他称制之初被吕布大败,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袁术军的战斗力,不但不及曹操,也不及吕布、刘表,最多算是中等偏下。

袁术军的人才团队:不值一提

至于人才团队,袁术军就更不值一提了。

当时的群雄,多少有一些大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绍有田丰、沮授、张郃等;刘表有蒯良、蒯越、文聘等,至于曹操、刘备、孙策就更不必说了。

就连小军阀中,也不乏得到重用的大才:马腾有马超、庞德;张绣有贾诩···

然而,袁术手下有什么牛人呢?

基本没有···

人拥有最多人脉资源的袁术,其实际人才团队的素质却只能算是最低的。

地盘也不大,军力也不强大,人才团队也不突出···

那么,袁术凭什么称帝呢?

已经是朝廷“通缉”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已经将袁术定义为“反贼”了。

···太祖又手书厚加慰劳(吕)布,并诏书购捕公孙瓒、袁术、韩暹、杨奉等。(《三国志.吕布传》引《英雄记》)

曹操挟天子后,已经告诉吕布:公孙瓒、吕布是“购捕”对象了。

吕布随即回信,并在信中,“检举”了“袁术称天子”的事情。

由此可见,在袁术称制之前,袁术、公孙瓒,已经是朝廷“通缉”对象了!

我们知道,四世三公也好,门生故吏遍天下也好,都是在大汉朝廷这个体制内运作的。

所以,自董卓死后,袁术一直致力于搞好与朝廷的关系。

袁术先是与李傕交好,以为外援;后来,又交好控制朝廷的杨奉等“白波贼”。

他最担心的,就是曹操这样的死敌控制朝廷。

曹操派曹洪迎天子,就是被袁术派将领阻止的,也是群雄中唯一一个出兵阻止曹操控制天子的。

无奈,实力、谋略皆不足,袁术最终无法阻止曹操控制朝廷。

在曹操“挟天子”后,袁术已经成为“通缉”对象,所以,在大汉这个框架内,袁术的政治地位已经极为被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再扯什么“四世三公”,袁氏对门生故吏的恩德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袁术必须有一个说法。

后来的孙权、刘备,提出的说法是: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对袁术来说,与后来的孙权、刘备不同,此时的袁术,拥有一项独门优势。

这是四世三公身份给他的最后一个优势:谶维解释权。

这一优势,使袁术选择了利用谶维,来争取自己的政治优势!

谶维之说

汉代,流行谶维符应之术。

即便在汉武帝那样的盛世之时,预言、歌谣、维书、符图,都拥有惊人的号召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在科技时代的我们,或许难以理解这些谶维之说在当时的号召力究竟有多大!

当时,这些“预言”,可不是类似今天的KFK预言、“未来人”预言之类的“娱乐话题”!某种程度上,谶维之说,在当时f的地位几乎就相当于今天的“科学定律”。

西汉宣帝时,国泰民安,就偏有人公然拿着谶维的说法劝宣帝退位让贤···这是信“预言”信得连命都可以不要了!

而这些“谶维”学说,最大的“理论来源”是《易经》。

据统计,当时,一半以上的谶维来源于与《易经》相应的《易维》。

而袁术所出的汝南袁氏,世代攻读《孟氏易》,以之为传家的学问秘术,拜在门下的门生弟子皆修此学!

由于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皆居高位,因此,他们所解的《孟氏易》,又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支!

自然,嫡出的袁术,此时也就是《孟氏易》的“最权威解释者”。

既然如此,袁术自然可以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来进行“教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瞄准了一句流传度最高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

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春秋谶》

这句谶语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一直有很强的影响力!

汉武帝就感叹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而刘秀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还与割据西川的公孙述就这句话的意义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而即便在袁术败亡之后,蜀汉后期的谯周等人也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可见,即便袁术称帝失败了,这句话的“权威性”仍然没有受到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术,利用自己的“学术霸权”,开始了对这句话的“解释”。

1、袁通“辕”,也就是辕门。

“当涂高”者,靠近大路而高大的东西,就是辕门呀!

2、袁术字“公路”,而术字在古代又指城市中的道路。

无论是名,还是字,都说明我袁术袁公路就是“涂高”呀!

3、袁氏的始祖是陈国大夫袁涛涂,也就是“当涂高”的“涂”。

以上三点,利用的是对“代汉者当涂高”的“解释”。

后面,还有两点,是利用当时同样很流行的“五德始终”学说。

4、袁的部首是土字,也就是土德。

汉是火德,火生土,袁当代汉!

5、袁氏出自陈,为帝舜之后,舜为土德,袁也当以土德代汉!

如此,环环相扣,以当时最“科学”的谶维之说,应证了袁术当代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能靠刀枪打天下,不能靠得民心得天下,企图以“学术霸权”来“诓”天下,大约也就只有袁术有这样的“创意”了···

当初,董卓被天子挟至长安,袁绍欲另立刘虞为帝,与袁术商议,袁术做出了义正言辞的回答:

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三国志.袁术传》

义正言辞,忠君之气,溢于言辞。

那个时候的袁术,其实已经占据天下最附属的南阳郡,并且让孙坚占据豫州大部,让手下陈瑀占据扬州部分地区,并企图吞并荆州刘表,实力正强,气势正盛。

那时候的袁术,为何不搬出“代汉者当涂高”,不拿出自己的“学术霸权”来呢?

因为:袁术也知道,争天下,在实打实的实力,在争民心!

然而,发展受挫,实力受损,尤其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其政治地位被逆转后,袁术居然搬出了自己的“学术霸权”,牵强附会,企图扭转局势···

其结果,当然只能沦为一个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