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的饭碗如何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亿万农民群众和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以辛勤的劳作问土地要收成;他们紧盯“种子“与“耕地”,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最忠诚的“卫士“;他们爱思考、敢创新,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上作出突出贡献;他们饱含深情,投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事业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有敬重,能够慰藉奉献者。于是,早在1957年,我国就评选出了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以表彰、激励、鼓舞奋斗在农业农村事业中的建设者们。

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南,这里传唱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赞歌,也创造了”一颗种子,改变中国“的故事,更培育出了大量的农业人才,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当一批又一批农业农村劳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上艰苦奋斗的同时,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涌现了一批脱胎于新时代的 “新乡贤”,包括乡籍的经济能人、社会名流和文化名人等等。

不难发现,新乡贤与农业农村劳模存在很多共同之处:都在服务乡村、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等方面卓有建树。因此可以说,农业农村劳模就是新时代新乡贤的杰出代表。

如今,在潇湘大地上,一批批农业农村劳模以及新乡贤正身体力行地治理乡村、发展产业、强村富民,争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以劳模为旗帜,引领“乡情”为“乡亲”

今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决定授予478名同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其中湖南省20人上榜。

我们常说,坚持扎根于农村、心甘情愿搞农业的人往往都极具“情怀”。细数这批奋斗于潇湘大地的全国农业农村劳模的履历,他们的“乡土之情”溢于言表:

岳阳人董敏芳,在2013年放弃大型企业高管工作,返乡从事水稻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她在十年间创建了9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流转土地1276亩,服务周边10万亩水稻田,带领社员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助力351户16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摘帽。

娄底人刘秀波,从国营军工企业的职工摇身一变成为一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带领村民发展农业产业、脱贫致富,也因此受到了村民拥戴,通过选举连续当选村干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怀化人唐克勇,连续26年当选为村干部,带领大松坡村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湘珍珠”葡萄核心产区,种植业、旅游业全面开花,村子从“穷疙瘩”变身“金窝窝”。

衡阳人朱霞,因为深受乡村振兴号召与家乡农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呼唤,她从三尺讲台走向田间地头,从事粮油种植并发展全新的农业现代化全程农事综合服务,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现代农业技术和新时代经营管理理念……

在一批以农业农村劳模为代表的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乡村得以迸发出更深层的活力。

他们是“燃灯者”,点燃无数能人志士回归家乡、回馈家乡、回报家乡的愿望,以星星之火逐渐滋养燎原之势。

他们也是“持灯者”,引领一方乡土的风尚,身体力行地呼唤更多人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乡村不再落寞。

以劳模为风尚,号召各方人士建设家乡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

只有富有“人气”,乡村才能聚集“财气”、“运气”与“福气”。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号召有志之士投入到农业农村事业之中。

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事实上,许多农业农村劳模都属于“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的范畴。他们在外积累了经验、技术与资金等“第一桶金”将其投入到建设家乡当中去,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董敏芳、刘秀波、朱霞等人就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9月,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对《“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方案》指出,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着力搭建建乡平台,畅通回引渠道,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共同规划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下乡,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不难发现,农业农村劳模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广大农村大有可为”,也因此成为了吸引一批人才回乡建设最好的“招牌”。

我们一直在追求要让广袤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这些美好愿景的唯一主语就是“人”。有了人,乡村就有了活力,乡村振兴就有了坚实的抓手。

以劳模为杠杆,撬动乡村建设的一池春水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农业农村劳模的身影,他们萦绕于农业农村事业的全链条之中。

那么,应当如何充分发挥劳模的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广大劳动者与干部职工以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并带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乡村、回流乡村、建设乡村?

当前,全省各地正逐步形成了一股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蔚然之风,持续发挥劳模在乡村振兴中的“头雁”效应。

今年6月,益阳市桃江县总工会、桃江县劳模协会组织40余位全国和省市县四级劳模开展以“弘扬劳模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参观考察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劳模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共商劳模助力乡村振兴大计。

11月,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劳模座谈会,号召全市上下要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

事实上,早在2019年,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围绕乡村人才振兴,联合印发了《湖南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要实施“劳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发挥劳模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服务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以农业农村劳模为代表的新乡贤日益成为乡风文明的涵育者、乡村发展的助推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于是,我们看见乡土之地越来越有吸引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愿景也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