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创建“就帮帮”就业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就业援助帮扶质效。

这一年,靶向链接名企名校,启动青岛留学人才驿站,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

这一年,构建“街区创业生态圈”,助推形成青年创业群体聚集、跨领域融合发展的“创业场景”。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

2023年,市南区以居民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帮扶质效、拓宽就业渠道、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帮帮”就在家门口

推岗位、送政策、提技能……这些民生“福利包”在市南街道、社区和楼宇就能收获。今年,市南区人社局创建“就帮帮”就业服务品牌,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让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让企业实现就业服务一件事。

“‘就帮帮’就业服务品牌中的两个帮分别是:帮辖区居民实现更好就业,帮辖区企业稳岗扩岗。”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科科长齐之虎介绍。市南区建设了一支由街道人社中心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的“就帮帮”专员队伍,向居民、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就业援助服务。

截至今年11月份,市南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65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率达到96%以上,服务辖区失业人员11000余人次,位居全市前列。

“‘就帮帮’服务模式正在持续摸索探索中。”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段薇说,下步,市南区将不断创新,拓展“就帮帮”就业服务品牌外延,推进就业援助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民生福祉。

在市南区-青岛大学“融合”专场招聘会上,65家区重点企业亮相。打破以往“一张桌子一条板凳”的传统招聘模式,开启展会形式的招聘引才新模式。企业产品专家和招聘经理共同走进校园,将产品带到现场让师生交互式体验,有效增强了招聘吸引力。参会企业共收到简历900余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市南,让企业与院校、人才加速汇聚融合。聚焦“6+1”产业体系重点用人单位需求,市南区赴西安、兰州、哈尔滨等地的十几所国内专业对口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累计吸引1万余青年人才现场洽谈。以各类园区、科创企业、留创园的人才服务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生实习基地申报服务专场、青岛市留学人员创业计划政策宣讲会、“阔步春峰里.昂首新征程”人才政策宣讲等多场活动;启用青岛留学人才驿站,提供“一窗通办”“帮办代办”的全流程服务体验,有效打通留学人才到青岛市就业创业的“最初一公里”,为区域发展增添强劲的海外人才动力。

赋能企业招才引智,市南区打造集求职招聘、政策咨询、劳动维权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市南区零工之家。自启动以来,累计服务用工企业4900余家,发布岗位信息1.6万余个。

筑好创新创业“生态圈”

“这笔创业担保信用贷款,从申请到放款只需一周。”近日,上街里·银鱼巷的局部幸福古着店主理人刘睿顺利拿到20万元,解决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周转困难,也感受到在市南创业的温度与速度。

有效畅通免除反担保的信用贷款路径,市南区人社局联合青岛市创业指导中心、农商行市南支行制定全新版信用标准,对经金融机构评估认定的信用群体,申请人只需提供《信用小微企业、商户评估认定书》和相对应材料,即可申请免除反担保。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从线上申请到放款周期缩短至1周。

而解决贷款难、融资贵、资金需求量大等创业难题,在综合评估贷款风险的前提下,市南区探索将个人贷款信用额度由原先1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小微企业信用贷实现“从无到有”大跨越,信用额度最高100万元。同时,开设创业担保贷款专窗,“一人一窗一机”运转全周期专属综合创贷服务,目前帮办代办贷款10余件,成功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额度超300万元。

探索打造最优创业生态,市南区聚全区之力构建“街区创业生态圈”。创新出台《市南区中山路创业空间管理办法》,在中山路片区分梯次打造“创业里院”“创业大街”“创业小巷”等特色创业场景,举办“lang 咖啡生活节”“上街里啤酒节”等系列活动,导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者加入。目前,银鱼巷入驻LULU玩具公社、哈霓风车、致璞咖啡等品牌实体26家,三江里区域入驻包含木雕绘画、潮牌零售、茶艺咖啡等复古文艺风创业实体20余家。

通讯员:王一婷 宫泽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