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渴求的眼神、质朴的语言、恭敬的态度,是对健康的渴求、对生命的敬畏。”从医16年来,这是程俊伟面对患者最大的感悟。一路坚守中,程俊伟愈发懂得了生命和健康的珍贵,不可辜负了一双双明亮眼睛的殷切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俊伟是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介入结核病科副主任。作为结核病专家,他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他主动请战,奔赴一线,2021年在航空港区定点救治医院奋战30天,完成支援任务;2022年10月任紧急成立的隔离病区主任,负责高风险地区就诊患者的隔离收治工作, 坚持56天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他用自己的努力,印证了他的医者仁心:治的是病,温暖的是心!年轻进取的他,工作积极努力,为人谦逊朴实,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许。他用如诗的年华,书写青春的壮丽篇章,用医术、仁心施治患者,让患者赢得新生、拥抱春天。他用青春的汗水,为医疗事业写下了亮丽一笔。

笃志逐梦 履践致远

“路虽远,不行则不至;事虽小,不为则不成。”医生的职业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事业,在没有捷径的医学道路上,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才能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程俊伟以青春的激情,以及对临床医疗技术不懈探索的恒心,从点滴做起,视患如亲,刻苦钻研,用坚守与奉献为患者带来生命的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春天,一名18岁的女高三学生体检胸透时突然发现左肺缺失,去医院进一步做胸CT检查,提示左肺完全不张,患者除了剧烈活动后轻度胸闷气短,竟然无其他不适。程俊伟接诊后,为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完全闭塞,初步诊断为支气管结核病变引起阻塞,进而肺不张。考虑到患者还年轻,且马上面临高考,立即气管镜下行球囊扩张+创面冻融+注药治疗,经过3次镜下治疗,闭塞处逐渐打通,左肺完美复张。同时积极抗结核用药,病情迅速恢复,患者也顺利参加高考,考取了理想的学校。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还特意到医院给医生“报喜”。

一位来自郑州北郊的31岁女患者就诊,婚后多年不孕,辗转各地求医无果。2019年7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也就是俗话说的“试管婴儿”,随着移植的成功,胎儿的成长,夫妻满怀着希望和憧憬。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对症治疗无效,胸CT提示双肺空洞,痰涂片发现结核菌,确诊空洞性肺结核,鉴于结核病可能血液播散,垂直传播给胎儿,且结核药物可能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损失,同时随着妊娠的持续,患者免疫力下降,结核会进一步加重危及生命,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建议其终止妊娠,做引产手术,同时积极抗结核治疗。患者和家人左右为难,长时间商量后,始终舍不得放弃来之不易的孩子,拒绝引产。程俊伟接诊后,考虑到已接近分娩,本着满足患者需求的原则,详细告知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征得本人及家属同意后,结合妇产科专家会诊意见,精心制订了对胎儿影响最小的个体化抗结核方案,逐类逐量加药,严密监测临床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万幸在如履薄冰的等待中,患者发热、咳嗽症状逐渐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胎儿发育顺利,抗结核治疗4周后顺利分娩,母子平安,皆大欢喜。

这类诊疗故事不胜枚举,但程俊伟更关注的是诊疗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诊疗的心得。程俊伟说:“诊疗的路充满了艰危,唯其如此才必须以百倍的细心来认真对待,没有比生死更大的事,而医疗就是生死之事。要用兢兢业业的精神来勤学苦练,要用‘战战兢兢’的态度来谨慎诊疗。”

深耕不辍 精益求精

程俊伟的微信里有一个患者给他送来的一个大红花特别的醒目。这位51岁男性患者来自河南周口,2022年春天由120救护车急诊送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确诊“结核性脑膜脑炎、血播肺结核”,已下病危通知,家属放弃治疗返回老家,家中灵堂、寿衣都已准备妥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到家时还没断气,她的妻子不甘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把办后事的钱拿出来准备到郑州六院碰碰运气。接诊患者后,程俊伟详细询问病史,捋清病情,给予个体化抗结核方案,定期腰椎穿刺行椎管内注药+脑脊液置换,患者症状一天比一天减轻,病情持续好转,12天后出院回家继续治疗,在程俊伟的安慰和鼓励下,患者慢慢恢复正常,如今这名患者已经是一名“正常人”,经常在病友群里,向其他患者讲述自己的诊疗故事,以及现在的幸福生活。

2023年10月,一位82岁老人,从郑州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急诊转运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老人发病后连续几个月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全身水肿,多浆膜腔积液,家属都要放弃治疗。一次会诊的时候,程俊伟得知了这个情况,试着同他的家属取得联系,给他家属详细解释了患者的病情以及肺结核知识,首先让他家属克服恐惧心理;其次给家属介绍了来自家庭关爱的重要性,如果有家人的参与,患者的治疗会事半功倍;再次考虑家属其实舍不得老人,只是一时接受不了这种打击,于是又做工作。经过多次沟通,患者家属终于下定决心转诊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入院后,经过检查确诊“继发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重症感染、重度营养不良”,程俊伟立即积极抗结核、抗感染,重拳猛击,控制感染指标。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保持内环境稳定,一步步把老人从濒死边缘拉回来。

抗击传染病是一条漫长而艰险的路,但程俊伟面对不理解、患者的故意刁难等诸多困难,从没有想过退缩,他深深地明白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道理,总有医者要与凶险的病魔直面相对,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更多的生命,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医者之路,就要用精湛的医术托起患者的生命,用爱心的阳光,照亮传染病患者心中的阴霾,为他们守护生命之光。

仁心仁术 不负所托

王国维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作为一名医生,在提升诊疗技术,学习最前沿医学知识道路上,也有此三境界,必须穷毕生精力,通过艰辛的努力,读书临证,反复实践,自强不息,不断提升,超越第一、二境界,以爱为桨,最终达到慧心独悟,这也是为医者所必经之路和终生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程俊伟毕业后应聘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他先后在肝病科和结核科工作,并到复旦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胸科医院进修学习。面对结核患者诊疗中的诸多问题,他主动提出进修学习气管镜操作技术,提升临床诊疗能力,为病患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医疗服务。每当看到患者治愈离院,程俊伟心里就充满了幸福和成就感。靠着过硬的技术,他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现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临床试验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呼吸病运动康复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河南省第二届精准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介入结核病科郭新枝主任说:“程医生的认真和刻苦大家都看在眼里,他非常勤奋,什么事情都能想到前面,遇到不解的问题,经常下了班还给我打电话。上级要是来了指导的专家,他就会把平时积攒的问题一件一件的找人家询问。有程医生这种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俊伟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事业的执着热爱,成就了自己,也惠及了患者。在医学的道路上,程俊伟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已经为自己构建了一条通往医学高峰的大道。也许风雨加身,也许坎坷不平,但只要心中有对患者的真情,对医疗事业的大爱,相信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最终点燃永不熄灭的爱的灯火,扶危去厄,为患者带去希望和光明!(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