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以冲突持续引发中东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伊朗和俄罗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高层互动频繁。先是在伊朗总统莱希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会晤;紧接着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了电话会议,强调了在俄伊两国总统莫斯科会晤之后,双方高级官员继续保持接触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伊朗和俄罗斯越走越近,西方不少分析师认为是美国的重大外交失败。美国现在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据报道,俄乌战争的爆发,已经促使,俄罗斯和伊朗走的越来越近了,根据一份报告显示:伊朗作为中东的武器制造大国,已经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用以对抗乌克兰。
伊朗是欧佩克组织成员国,而作为世界最大产油国之一的俄罗斯并不是欧佩克成员,如果两国联手,将更有利于发挥“欧佩克+”的作用,让世界油气价格向着两国期望的方向变化。作为欧佩克+的两个石油大国,俄沙振臂一呼,要求欧佩克+成员国,除了伊朗之外,都加入减产协议以提振全球经济。去年,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都曾访问沙特,提出希望沙特推动欧佩克增产,沙特一人送了他们一碗闭门羹,美西方不得不自己为对俄制裁所遭受的反噬另寻解决之法。
俄伊两国都遭受着西方国家的制裁,因此有动力联合起来反制,同时在军事装备和技术方面将进行更广范围的交流,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伊朗制造的自杀无人机,以及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的进步,就是这种交流的结果。
巴以冲突的突然爆发彻底搅乱了整个中东的原有局势,阿拉伯国家与伊斯兰国家罕见的和解,并将主要矛头指向了以色列。美国对以色列的坚决站队袒护的态度,也让阿拉伯国家与美国的裂痕到了短时间难以修复的地步。这给了俄罗斯打破外交困境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和俄罗斯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借着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组了个“局”,希望拉着更多国家组成针对美国和西方的“反制裁联盟”。在俄伊这一轮外交往来结束之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第一时间把电话打给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探讨巴以冲突的解决方案。
伊朗和俄罗斯在巴以冲突持续引发中东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加强了高层互动。两国主要在经贸和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希望联手控制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并在军事装备和技术方面进行交流。中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与阿拉伯国家“一致”,与伊斯兰国家和国际社会具有“高度共识”,但对俄罗斯和伊朗组成的“中俄伊大三角”持有保留意见。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不插手中东国家的内部事务,积极发展经贸关系。未来,中国可能在解决中东问题上与俄罗斯和伊朗合作,但也与它们的立场有所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外长与伊朗外长通话时所说的内容来看,中方的立场是有细微差别的。王毅外长明确表示,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方立场同阿拉伯国家“一致”,同伊斯兰国家和国际社会具有“高度共识”。“高度共识”指的是大部分立场一致,但仍然有不一致的地方。这表明中方的立场与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是一致的,但与伊朗所属的伊斯兰国家,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仍有些许不同。
中国国防部长在与会期间指出,中俄军事合作不是结盟,也不是针对第三国,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紧张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正能量,俄防长绍伊古也强调,中俄之间的关系是好邻居、好伙伴。但如果这个大三角是类似上合组织那样的地区政治安全组织,中方也不会完全不考虑。毕竟上合组织的构成更加复杂,其中更有印度这样的国家存在,导致组织的不少战略目标无法顺利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和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有着自己的利益,并且深度介入地区冲突。俄罗斯一直是叙利亚政府的坚定支持者,叙利亚是俄罗斯的传统盟友,提供了俄罗斯在地中海的唯一海军基地,在战略上对俄罗斯极为重要。
伊朗在一直在中东地区维持着一个“什叶派新月带”,支持着从黎巴嫩真主党到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什叶派武装力量。这个“什叶派新月带”的核心意识形态是反美、反以色列。这实际上是与沙特、阿联酋、埃及等逊尼派阿拉伯国家是不一致的。这些阿拉伯国家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被美以联盟打怕了,在战后逐渐放弃了反美、反以的意识形态,并且成为了美国的“盟友”,这是伊朗所不愿看到的,也是伊朗与阿拉伯国家长期不和的原因之一。
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战略,与俄罗斯和伊朗有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点。我们永远站在和平一边,不插手中东国家的内部事务,与所有中东国家都积极发展经贸关系。未来我们有可能与俄罗斯和伊朗在解决中东问题上合作,但是也依然与它们的立场有所区别。

​中国防长出席莫安会,重申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没有给美国留下任何舆论话柄,同时彰显了中俄之间的高度互信。白宫政权一直渲染中俄结盟,是为了在印太地区部署军队找借口,也是为了转移自己的内部矛盾。中国也并不害怕美国等西方国家施加的压力,因为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沟通,加速构建中国新的发展格局等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