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58年北京第一次城市规划以来,北京这座城市就经历了多次城市发展格局和功能定位的变化。
1958年北京第一次城市发展规划出台,在当时苏联的影响和大跃进的背景下,北京的城市功能被定位为“大工业中心”。
并确定发展格局是以“市区为行政中心”。
在这种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格局的驱动下,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市区拆迁”工作,北京市区从而进入迅速的发展阶段。
这种发展格局和功能定位一直到1992年再一次发生重大变化。
1992年北京城市的发展格局和功能定位再一次变化,北京城市功能变成了“经济中心”,并开始了城市的“去工业化”进程。
城市发展开始从市区逐渐向外扩张“摊大饼”:城市发展从市区开始向城区边缘组团扩张。
北京从此要开始“野蛮生长时代了”。
到了2004年北京借助申奥成功的春风,开始了城市最猛的扩张时代,“11大新城时代”开始亮相。
北京从市区,再到城区边缘组团,再到11大新城,北京的城市扩张非常迅猛。
包括房山、大兴、亦庄、昌平等新城的崛起,都是在申奥成功以后,北京2004年新城市规划打造下的结果。
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也从“工业中心”,过渡到“经济中心”,然后再到“世界宜居城市”,大北京的崛起速度肉眼可见。
但是到了2017年,北京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再一次变了。
首先是城市发展功能定位变了,北京更加聚焦于“四大首都功能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外交中心和科创中心。
这就意味着北京开始了“强化政治,弱化经济”的功能定位。
而在城市发展格局上,北京开始了“非首都功能疏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成立了第19个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北京要开始“去大城市病了”。
2023年5月10日,一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在雄安新区召开。
在这一次座谈会中,明确提出:
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着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
这段话明确了未来几年,谁将从北京陆续疏解转移。
首先是“第二批在京央企总部”,央企总部的离京已经基本成为定局,
随着第二批央企疏解启动的消息传出,央企争夺有升温迹象。央企总部离京步伐提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向纵深推进。
需要强调的是,上海、武汉等城市都是央企总部搬迁的热门目标,不排除在三峡集团之后,还会有央企总部会迁入武汉。
而按照目前趋势看,河北雄安新区还是央企离京的最大目的地,2023年雄安新区已经和18家央企签署了合作协议。
其次是“央企二三级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
这也就意味着央企的疏解是“一锅端模式”,包括二三级公司和创新业务模块,可能也不能留在北京。
2023年6月30日,北京第一个“央企产业集群”宣布整体落户雄安。
这个“央企产业集群”就是“中国中铁产业集群”,中国中铁将会在雄安新区建设“中铁雄安基地”,将产业集群整体迁入。
这或许是未来在京央企疏解雄安新区的“核心方式”:从总部到下属的二三级公司,整个产业集群整体离京。
根据官方的消息,2023年将争取疏解央企二三级子公司的数量达到30家之多,这些“央企子公司”将会首先入驻雄安。
这也就意味着央企“离京”已经不再是“总部级别”,而是“整体离京”,从总部到二三级子公司,实现了“一锅端式的疏解”。
最后是包括“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可能也就陆续离京。
根据《雄安新区启动区控规》的功能规划,我们可以发现雄安新区启动区除了规划了“总部区”之外。
同时还规划了“金融岛”,“大学园”和“科学园”等功能区。
这种功能规划其实背后的含义非常明确。
可见除了“央企总部”之外,北京的“金融机构”大概率将会搬入“金融岛”,在京部属大学大概率将会迁入“大学园”,而在京部分科研机构可能将会迁入“科学园”。
尤其是“总部区”和“金融岛”,是雄安起步区的“重中之重”。
所以在“央企离京潮”和“大学离京潮”后,紧接着估计就是金融机构“离京潮”了,北京的城市功能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3年7月3日,首规委还召开了全体会议,会议中还提到了“以钉钉子精神继续抓好实施,坚定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同时审议通过了《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等文件。
这一切的信号,都代表着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和“规模化疏解阶段”。
五年后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注定将会“完全不一样”了。
那么,这种变化对北京楼市会有哪些影响?
首先第一点,在整体“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北京严控人口流入的趋势不会放松,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在未来五年“只减不增”是大概率。
因此北京的住房限购政策取消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简单来说,在人口严控的背景下,北京限购政策取消估计难度是比较大的,以房控人依然是核心目标。
其次是北京的“落户规模”大概率不会扩大了,北京落户依然将是“地狱模式”,北京未来引进的新人口将以中高端群体为主。
只有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才能被北京看中并引进,才能在北京这个城市真正“留下来”,才能拿到“北京户口”。
所以在疏解的背景下,北京落户政策大概率不会放松。
因此,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期待北京住房限购放松或者落户政策放松,我们认为都是不太现实的。
户口和限购,是制约北京房价的最大两个因素。
所以北京楼市未来的“分化”会非常明显:
首先是刚需盘,将会越来越难卖。
由于新增人口不断减少,刚性需求会逐渐减少。
包括城区小户型老破小和远郊老破大,接盘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将来有可能将不得不降价出手。
这部分产品本来的接盘对象就是刚需人群,随着这部分人的需求减少,会对以上两种产品形成房价压力。
对于这部分产品,建议尽快置换。
其次是学区房,可能将会进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
学区房需要户籍人口增加和出生人口增加来支持,但是由于北京落户政策过于严厉,户籍出生人口下降必将成为趋势。
因此学区房可能也会逐渐进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
最后是所有的远郊区产品,包括密云、怀柔、延庆、门头沟等片区,除非自己要居住,作为投资升值来说,未来的希望也不大了。
这些都属于北京的“生态涵养区”,未来连养老的价值都不高。
【直播预告12月19日】
【主题:2024年房价专场】
【加大山老师购房群,微信号:ycim08】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