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二维码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有毒”的二维码。

利用这些二维码,诈骗分子会将手机木马病毒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低价购物、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快递签收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