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中国的崛起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其能够与西方国家并肩而立的强国形象,源自于领导层先贤们的智慧和努力。是第一代领导人筑起了和平与统一的稳固基石,也是第二代领导人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开启了国家的全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的中国,无论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还是综合国力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可若无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举措,这一辉煌恐怕还在遥不可及的未来。

(一)、引领改革的智者,国之脊梁

谈及改革开放的辉煌,不得不提到国家的总设计师——邓公。他的一生是对国家忠诚与不懈奋斗的最佳诠释。尽管历经坎坷,他从未放弃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始终坚持着改变国家面貌的决心与勇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个人崇拜情绪再起,若长期如此,中国在国际上将与西方渐行渐远。在这一背景下,《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激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改革开放的方向,成功转移了国家发展的重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还深入阐述“姓社姓资”的问题,使党内保守派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

接下来,他指派高级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外国经验,并向世界展示我们改革开放的决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展开,不仅制衡了越南和苏联的势力,也促使西方国家开始接受中国。

在邓公的领导下,二代领导集体面对内外双重压力,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的初衷可谓众志成城,但在这历史的画卷上,小平同志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然而,英雄总有助力的群星,八老之中,陈云可谓中流砥柱,功不可没。

陈云,生于1905年的上海青浦,早年领导工人运动,参与工农红军,长征亲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贡献卓著,新中国成立后屡次担任重要职务,是“五大书记”之一。然而,在十年浩劫中,他与邓公一样受到排挤,被左迁江西。

1971年,陈云以一篇《我对林彪的揭发》之文回到北京,成为时局的中流砥柱。一度负责外汇采购等工作,但他的稳健和坚持,使他逐渐跻身核心权力。

在邓公第三次复出时,陈云的四处游说功不可没。他为邓公的复出创造了条件,成为改革开放的中流砥柱。1987年后,陈云接替邓公,成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对改革开放的支持不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云在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果断决策展现了其坚持正义的一面。他在1987年后接替邓公,为国家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一度被外界看作是中共党内仅次于邓公的第二号领导人,但他一直保持低调和谦逊。

邓公曾提议封陈云为“副总设计师”,但陈云谦逊地回应:“我们都是设计员,你才是设计师。”他深知个人的功劳都是党所赋予的,始终把党放在第一位。

陈云的高情商和低调谦逊成就了他的一生。他在中共七大上说:“如果我们有些工作,完成的还比较出色,那么应如何看待这个功劳呢?在我看来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陈云的一生注定与功劳同行,但他选择沉默,默默贡献,这或许也是一种崇高。

陈云的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彰显了他一贯的务实作风,追求实事求是。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行为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名利对陈云来说淡如水,党的事业却比山更重。作为党内二号人物,他在宣传上一直保持低调。他明确规定,关于他个人的任何报道或宣传都必须由他亲自过目。这一规定使得责任不再落在具体执行人员身上,他可以选择压制不让其发表。

他的秘书回忆道:“首长对报纸、电视、和任何出版产品都很注意。他本人从不愿看到铺天盖地的宣传自己。因此,不论是谁写了关于他的书,写好了,必定要送他过目,而他一定会压在那里”。

一个例子是在《邓公画册》出版后,宣传部门编辑了一本《陈云画册》的摄影手册。陈云未点头同意,也未摇头否定,而是将其默默束之高阁。这一束之高阁长达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病重之际,宣传部门想趁其九十岁诞辰将画册出版,但只能连续去请求陈云。虽初时他拒绝,但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下勉强点头。然而,画册发行之际,陈云已经离世。

在九十年代,四川省拍摄了一部《陈云出川》纪录片,讲述了他在长征时奔赴上海,随后前往苏联的故事。这部纪录片成为对陈云生平的珍贵记录,展示了他为党和国家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生。

陈云的低调和谦逊在他晚年的一些事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摄制组完成《陈云出川》的剧本并拿给陈云的夫人于若木查看时,她在与家人和秘书商讨后认为此事可行,但没有通知陈云。大家在保密工作上做得很好,没有向他透露此事。陈云晚年患有青光眼,不能观看电视,因此很可能不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些工作人员不明情况地向陈云说:“首长,宣传您的电视剧《陈云出川》很是精彩!”陈云得知情况后,立即让秘书找到中央电视台,导致这部电视剧停播,让很多人感到意犹未尽。同样,对于《陈云文选》,起初他也不同意发表,直到邓公再三坚持下才同意。

即使在发表后,陈云也强调让大家多去看有关邓公的书籍。尽管他老人家生前的报道很少,但在他去世后,涌现出很多关于他的书籍,如《陈云家风》、《陈云书风》、《陈云传》等。这是因为人们对他的怀念,不愿让他的功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于是有心的作者们纷纷去拜访陈云的后代和妻子,以记录和传承他的事迹。

从这两件事情中,我们能够看出陈云的低调。并非中央不愿宣传他的光荣事迹,而是他本人过于谦逊,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完成的,即使有半分功绩,也应当归于党的领导。这种为党分忧、为国尽职的情怀使他成为了一位令人敬仰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