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家长与孩子在复盘试卷时,当孩子以“这道题错了是我太粗心了”为由,家长可能会松口气,认为孩子只是这次考试失误而已,于是万分叮嘱孩子“下次注意”。当孩子回答“这道题我不会”的时候,家长可能会感到焦虑,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讲,或者哪一部分知识没掌握又不敢请教老师,一系列担忧疑虑纷至沓来。相较于孩子对题目不会,家长对于因粗心导致错题反而不太上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渐渐将错误只归咎于粗心,却忽略了其中真正的原因,导致在下次考试中依然犯下相同的错误。
粗心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小问题,其背后寓意着有被忽视的大问题,家长切勿掉以轻心。
那么“粗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Part.1未仔细审题,盲目答题
为何孩子在做题时不愿认真审题呢?一方面,图快是一个原因,考试时担心时间不够,越着急越容易忽略题目中的“小陷阱”;另一方面,图方便也是一个原因,觉得不管怎样都得把所有题目做完,于是快速扫一遍题目就开始答题,结果漏掉了很多重要信息,导致思路混乱,答非所问。
对策:提高阅读能力,审题要“眼看+默读+手动”
审题能力是影响孩子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因素。
首先,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书籍,边读边向孩子提问题,刺激孩子大脑对情节的记忆,提高理解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与他们讨论故事情节,鼓励复述故事,增强理解能力。
其次,锻炼审题习惯。
家长在辅导作业时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理解题目,有错误的地方再进行引导和梳理。孩子无论是写作业还是考试,都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要花更多时间认真读题,慢一点,仔细一点。读题的时候用笔指着,一字不落地看,同时在脑子里默读,遇到关键信息用笔圈起来。这样能避免读错题和漏掉重要信息。
认真审题,看似耗时,实际上更加高效。
Part.2原本会做,考试时却失误
很多孩子都有这种感觉:明明感觉做对了,但最终得分却远低于期望。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基本概念不清晰,可能在平时做题时记得的答案就是曾经的错误答案。考试时受到时间限制的压力,可能只会记住当时的解题思路,导致重复犯下相同的错误。
对策:对待小测要认真,尝试讲解题目
让孩子认真对待任何一次考试,包括平时的小测。
小测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将错题归纳到错题本上,平时反复查看,巩固知识。告诉孩子,不会的知识点要及时请教老师,不要“装懂”,以免误导自己。通过让孩子当“小老师”,尝试讲解题目,可以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有针对性地补充知识缺陷。
Part.3简单题失分,基础不扎实
有的孩子在考试时遇到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因为轻视而导致失分。这类学生可能会在一瞬间明白题意,但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出错。
对策:多读书,多练题,多总结
学生要明白,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学过的知识需要常温习、勤练习,及时查漏补缺。将错题总结到错题本上,反复查看,巩固知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书籍,多练习题目,多总结知识。通过持续的积累和巩固,孩子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Part.4算对了,抄写答案却出错
考试中最令人扎心的事情就是算对了,但在抄写答案时出错。例如,在草稿纸上得出的数字是723,抄到答题卡上却写成了732,脑子里想的是B,下笔却写成了D,或者写串行、漏写符号等低级错误。
对策:演算工整,一秒回顾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细致的操作能力。
通过让孩子练习“一秒回顾”,即把答案抄到答题卡上后,立马看一眼是否抄错答案,或者写串行。一秒就足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如果时间不够,这就相当于一次检查了。当然,还是要尽量预留时间做最后的检查。
当孩子认为自己只是粗心大意时,说明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粗心只是一种习惯,只要想改,就一定能改掉。找到问题的根源,帮助孩子改正,监督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习惯和做题习惯。当孩子养成了细心的习惯,粗心自然就离他远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