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全球低碳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主题边会近日在阿联酋迪拜成功举办。边会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中山大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环境保护》杂志社、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边会现场展示了代表性省市应对气候变化优秀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全面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张家口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共同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首都“两区”建设,打造低碳奥运专区,以推动能源转型,促进产业低碳发展,以筑建生态屏障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推动城市全域低碳发展 ,引领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建设绿色发展体系

近年来,张家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全市低碳发展工作,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全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十三五”期间,张家口市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累计降低84.09%,超额完成“十三五”省定22%的目标任务,在2019、2020年及“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考核中均位列全省第一。

先行部署低碳建设工作

2019年8月,张家口市在全省先行制定了《张家口市低碳管理计划》,并先后印发了《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十四五”发展实施方案》《〈张家口首都水源修养功用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造规划(2019—2035年)〉施行意见》等方案,以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首都“两区”建设作为低碳绿色发展方位,将实施路径转化为具体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实施。

积极构建双碳落实体系

张家口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形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发了《关于加快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张家口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将前期低碳建设任务充分融入落实双碳目标工作体系,并形成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工作方案,着力推进各重点领域低碳措施落地落实。

强化调度协调机制

张家口市每年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及推进措施,细化分解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各市直部门全力推动重点工作,市政府定期调度各领域低碳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已组织召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政府高位推动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第十四次协调推进会。该市实行“半月调度”机制推进低碳奥运专区建设,针对推进中出现的林业碳汇量包装与核证问题,市政府积极协调、跟踪问效,每半个月向省冬奥办及时反馈推进情况,推动全市低碳建设任务及“碳中和”捐赠程序全部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圆满完成。

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推进能源体系示范引领

张家口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努力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储、输、用”产业链,将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转化为厚积薄发的产业优势,为全国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赋能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尚义县规模化建设光伏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尚义县规模化建设光伏电站

积极推进新能源“发、储、输”基地建设

一是有序推进规模化开发,建成投运国内首台最大单机容量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截至2023年10月底,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累计已达到2921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总量的83.2%,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二是持续优化输变电网络,张北至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和白土窑、坝上两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4座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能源接入能力达到2471万千瓦。三是加快建设储能基地,正在加速实施尚义140万千瓦抽蓄电站、5座共享储能电站(配套容量75万千瓦)等项目,6个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列入省级规划,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荣获“2022储能技术十大创新典范奖”,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通过综合利用,预计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300万千瓦,全市将实现年替代化石能源2100万吨以上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600万吨。

加快推进新能源应用和产业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为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了突破,首创了“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共同参与的四方协作机制,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探索经验和作表率。二是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市主城区累计投运新能源公交车852部,其中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部,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现清洁能源车辆赛时供应保障。三是加大新能源装备产业补链延链,全市已落户明阳、金风、大金等新型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6家,全面覆盖风电整机、叶片、塔筒、光伏组件、电化学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能源相关领域。四是全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创建了张家口市氢能及可再生能源研究院,获批建设国内首家省级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此外,全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监测平台投入运营,交投壳牌制氢加氢、亿华通二期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项目也建成投产,由此形成了政策支撑、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应用示范等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圈。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开展创新成果试验示范

国际首套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效率达到70.4%,示范区能源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完成搭建,初步构建了示范区能源互联网创新生态。张北县鉴衡实验基地并网国内首台最大单机容量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标志着我国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的又一次突破;张家口康保“上大压小”20万千瓦风电平价项目成为全省首个获批的老旧风场改造项目,改造后容量由3万千瓦提升至20万千瓦,年发电收益由0.26亿增至2.1亿。河钢宣钢全国首套120万吨氢冶金工程建成投产,使用氢气实现了铁还原环节对煤焦的规模化替代,在源头上避免了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可减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张家口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推动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先进技术引领和成果转化,进一步展示示范区的国际形象。

立足“两区建设”定位,夯实生态发展根基

张家口市自2019年被确定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以来,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在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方面制定了“首都两区”建设目标,厚筑了绿美屏障,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颜值与绿色产业发展携手并进,夯实了两区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根基。

张家口市积极推进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家口市积极推进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

着力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张家口市着力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760万亩(184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3%,湿地保护率达40%,现有自然保护地20处,野生动物500种,创建省级森林城市7个、省级森林乡村96个,京津后花园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浓厚,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相关部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察汗淖尔湿地生态修复工作,生态质量指数达到二类。崇礼区、怀来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遗鸥之乡”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获邀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国馆河北展区布展。

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优势

近年来,张家口市通过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增绿、净土”四大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19—2021年连续三年在河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位于前列、优秀等次。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2014年的5.09降至2022年的2.55,下降了49.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首次挺进全国前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从2014年的3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17微克/立方米,下降51.4%。优良天数比率从2014年的86.3%增加到91.2%,自有监测历史以来首次达到90%以上,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京津冀区域最优。2022年1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93.3%,均位于全省前列水平。

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张家口市充分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温泉等资源优势,深度发展温泉康养旅游,加快发展森林草原生态旅游,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该市还推出了冬奥冰雪游、草原生态游、红色研学游等6大主题20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加速发展成为京张“热带”区域。张家口市争取省级以上林业和草原项目资金11.4亿元,实施各类林草项目31个,筑牢了绿色产业根基。通过不懈努力,新增林下经济面积1万余亩(约合666.67公顷),经济林提质增效2万余亩(约合1333.33公顷),建设各类林草产业基地2000余亩(约合133.33公顷),培育苗木6.97万亩(约合4647公顷)。该市还实施重点农业项目180个,同时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百家现代示范农场创建“三百”工程也正在加快推进。

积极兑现绿色冬奥承诺,开展“碳中和”先行先试示范引领

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张家口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北京冬奥组委决策部署,打造低碳奥运张家口赛区,强化先进技术在冬奥场景的落地应用,践行“绿色办奥”“低碳奥运”理念,实现“零碳排放”,严格落实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等碳减排措施,全力打造低碳奥运专区,开展“碳中和”先行先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碳中和”已纳入2021年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和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双碳”典型案例,为张家口市在后奥运时代开展更广领域、更深程度的低碳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建设

张家口市已建设完成张北±500千瓦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该工程为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共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话生动诠释了张家口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在“绿色办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自建成投运后,该项目每年可向北京地区输送约141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实现了向京张两地冬奥赛区输送绿色电力,可全面满足冬奥场馆的常规用电需求。该项目通过实施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实现了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常规电力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着力推进低碳场馆建设

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均已分别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三星级标准规划设计并全部获得三星级设计标识证书。赛区建设了古杨树场馆群蓄水系统,落实海绵赛区规划设计,通过融雪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高效的节水智能化造雪系统和造雪装备,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节水率达到了20%左右,可满足冬奥会各场馆造雪用水的需求。

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建设

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首次实现了奥运史上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氢能已经成为张家口绿色发展的城市名片。张家口赛区核心区规模化应用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新能源冬奥保障车辆,并建设完成加氢站5座,满足车辆运行需要,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冬奥会期间共投入氢燃料电池车710辆,其中崇礼赛区623辆、主城区87辆,累计加注氢气94.3吨,氢气均来自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生产的“绿氢”,减少碳排放约1414吨。同时,赛事主办方充分利用京张高铁实现跨赛区转运。张家口南综合客运枢纽、太子城高铁站客运枢纽、崇礼南和崇礼北客运枢纽先后投入使用,更好地实现各类交通方式的衔接转换,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便于公众绿色出行。

捐赠林业碳汇助力北京冬奥会碳中和

2016—2021年,张家口市依托重点工程,“适地适树”共完成营造林1547.5万亩(约合103.17万公顷),树立了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地区大规模造林绿化的典范。张家口市政府对2014—2021年建设完成的约50.1万亩(约3.34万公顷)林地产生的林业碳汇量进行了计量、监测与核证。对于其中建设完成的50万亩(约3.33万公顷)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市政府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林业碳汇项目的计量、监测、核证与包装,由市政府出具捐赠函,将2016—2021年期间产生的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作为主要的中和措施,推进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