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足于“下” 根植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并且亲身践行、作出示范。下去的是基层,到达的是民心。党员干部要立足于“下”、根植于“民”,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带着使命“下”,说“农家话”,让党的声音进在群众心里。“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政策群众不知晓,没有落在基层,也会沦为“空中楼阁”。党员干部要打破以往“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宣讲模式,立足“群众想听什么”而不是“我想讲什么”,将“灌输式”宣传变为“服务式”宣讲,走进田间地头、身入屋场庭院、穿梭街道社区,通过情景式解说、案例式介绍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寓教于乐”,以“小创新”代替“大灌输”,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入耳入行。

带着问题“下”,察“农家情”,让鲜活材料接地气冒热气。习近平总书记到任宁德之初,跑遍闽东9个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滴水石穿”“弱鸟先飞”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彻底结束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党员干部要脱下西装换上农装,脱下皮鞋换上草鞋,带着“问号”下基层,以“四不两直”的方式直达问题现场,少些“既定动作”,多些“出其不意”,坚持远的近的都要去、坏的好的都要看、批评表扬都要听,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不断提高主题教育效能。

带着真情“下”,办“农家事”,让群众诉求件件落地有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党员干部要让信访工作变“坐堂接诊”为“上门问诊”,将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主动下到乡镇、村(社区),以“小步跑”开展“大排查”,常态化收集民意诉求、长效化解决矛盾问题,并做好问题台账,制定“一案一策”,坚持“新账旧账一起理”,架好党群工作“连心桥”,切实解开困扰群众的“千千结”。

带着责任“下”,解“农家难”,让鱼水情深成为时代佳话。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发展的堵点在哪里,办公的现场就在哪里。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家院落、村寨凉亭、交通工具……许多地方都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移动办公室”,我们要循着总书记的“脚步”,跳出本单位的“一亩三分地”,把机关会场变为基层现场,把办公桌搬到群众身边,变“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坚决啃下“硬骨头”、踢开“绊脚石”、铲除“拦路虎”,做到马上就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以实绩实效取信于民。

“四下基层”跨越历史长河,历经岁月洗礼和打磨,成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一以贯之传承弘扬这一优良传统,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解决好群众最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让主题教育的“春风”吹到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