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轿车史》: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投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中国轿车史——亲历40年》(以下简称《中国轿车史》)今天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行题为“家庭轿车中国梦”的新书发布仪式。

李安定是新华社国内部原编委、高级记者,自1980年起见证并报道中国汽车产业40余年,被业内誉为“汽车媒体第一人”。过去40年,恰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观念到制度,从宏观环境到行业格局,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李安定以亲身经历,全景架构,还原这40年间,国家、产业、企业、个人的沉浮起落,有得意处、有失意时,既有山穷水尽,也有柳暗花明。

1982年,汽车在中国还是“限产、封车,以推进节约能源”的项目。直到199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首次写明:(2000年的)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由此,汽车在中国不再只是生产工具,还可以是私人用品。

作者讲述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曲折经历:是走30年一贯制的技术路线,还是动态引进世界汽车的现代化技术?有人提出:“红旗油耗大、速度慢、不可靠,就停了吧;这个(轿车)事情怎么办,以后就进口吧。”李安定指出,2004年,汽车的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策的高度,汽车的“自研”,经历了认知与产业变化,才成为当今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的底层规则。

书中还记录了“合资制”的来龙与去脉,以及汽车生产“准生证”制度与产业现实的几番较量。《中国轿车史》详述了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

国务院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作者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媒体人和汽车人,几十年专注地跟踪、观察、研究汽车业并做出具有专家水准的记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指出:“在中国正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本书以史为鉴,弥足珍贵。”(作者|李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