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过“世界上真正的悲剧,不是正确与错误的对抗,而是两种正确之间的冲突”。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能在战争中找到自己的正义,并以这种正义为由向对手施加暴力。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巴以冲突,当事双方都认为自己站在道义这边,对手才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

俄罗斯的视角:

大部分俄罗斯人都支持对乌克兰开战,在他们心里,俄罗斯长期遭受西方围堵和打压,俄乌战争更多是对西方霸权的反抗,也是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必经之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对西方抱有很大期待,甚至开启全盘西化进程。在自由派经济学家的建议下,叶利钦采取“休克疗法”,试图以快速私有化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结果导致俄罗斯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民众生活质量严重倒退。在失去社会救济的情况下,俄罗斯人均寿命缩短了十年。

即便如此,俄罗斯人依然对西方充满幻想,他们甚至试图加入欧盟,组建欧俄经济共同体,但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西方人对俄罗斯既有鄙视也有害怕,他们担心如果让俄罗斯真的加入欧盟,其庞大体量会把西欧的话语权稀释掉。

北约东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欧美从来没有放弃对俄罗斯的地缘围堵。1989年东欧剧变之初,英美领导人亲口向戈尔巴乔夫保证:“北约绝不会东扩一厘米,东德地区长期维持非军事化,西方将尊重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解体后,英美也多次向叶利钦承诺不会把波罗的海三国吸收进北约。然而三十多年后,北约不仅东扩了一千公里,将波兰、立陶宛等反俄国家纳入其中,还试图把手伸进乌克兰、格鲁吉亚等俄罗斯后院。要知道俄乌边境离莫斯科只有500公里,中间无险可守。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就会沦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挫折后,俄罗斯人终于明白西方不可能容忍俄罗斯再次崛起。按照英国人的说法:“除非俄罗斯分裂成十多个小国,否则它永远不可能融入欧洲。”俄罗斯人对西方化逐渐失去了信心,这里面也包括普京,他曾是亲西方派的代表,狂热地迷信西方的学说。正因如此,普京曾对北约东扩忍气吞声,以为这能换来西方的友谊。然而现实却是俄罗斯越退让,西方就越咄咄逼人,这使普京认清了现实,最终走上反西方的道路。

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是俄罗斯给西方的最后警告。然而西方并没有就此收手,反而在2014年在乌克兰策动“颜色革命”,亲俄的民选总统被推翻,乌克兰开启加入北约的进程,并要求俄罗斯黑海舰队撤出克里米亚。历史上,俄罗斯人奋斗了几百年,打了几十场战争才获得克里米亚,掌握了黑海出海口。当初赫鲁晓夫更多是为了行政管理方便才把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苏联分家后克里米亚理应回归俄罗斯。克里米亚之于俄罗斯,犹如台湾之于中国,既有历史的意义,也有地缘的价值。失去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犹如被拔了牙的老虎,再也没有复兴的可能,这是俄罗斯人不能容忍的。

对于北约东扩乃至西方的霸凌,中国可谓感同身受。在第一岛链,美国同样把枪抵在中国家门口,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围堵和封锁,并挑动大陆和台湾的对立。大国需要安全空间,俄罗斯不能容忍北约东扩至乌克兰,正如当初中国不能容忍美军越过三八线,这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

乌克兰各州俄罗斯族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忍无可忍的俄罗斯在2014年主动出击,占领了克里米亚。事实上,克里米亚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是俄族人,大部分居民说俄语,基辅当局长年的腐败让克里米亚人对乌克兰政坛失望透顶。2014年俄军开进克里米亚时,受到当地百姓夹道欢迎,大部分居民自愿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完全按照西方“民族自决”的原则占领克里米亚,然而这在西方社会却引起轩然大波,北约指责俄罗斯是入侵者。然而就在15年前,北约正是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使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出来。同样的标准,在不同的时空却是不适用的。

普京一直把自己视为彼得大帝的继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签订《明斯克协议》,俄乌边境一度维持和平。然而拜登上台后,《明斯克协议》沦为废纸,乌克兰加快了融入北约的进程。这让普京没得选,如果他现在保持克制,俄罗斯或许能获得短暂的和平,但若干年后乌克兰会加入北约,届时俄罗斯只能任由西方拿捏。在普京眼里,俄罗斯和乌克兰本是一个民族,拥有同样的历史记忆,乌语只是俄语的一种方言。把彼得大帝视为偶像的普京,怀揣着带领俄罗斯民族走向复兴的使命感,赌上自己所有政治生命,扣动了俄乌战争的扳机。

乌克兰的视角:

对乌克兰人来说,普京所谓“乌克兰只是个地理名词,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观点是莫大的谎言,简直就是强盗逻辑。

严格意义算,乌克兰的历史比俄罗斯更悠久。1000多年前,基辅罗斯就发展为庞大的王国,基辅一跃成为东欧商贸中心,那个时候莫斯科还只是荒芜的草原。在大部分乌克兰人眼中,俄罗斯人是侵略者,沙俄时期对乌克兰人来说是一段被殖民的历史,他们很早就有独立建国的想法。

一战期间出版的欧洲各民族分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世纪末,欧洲出版的各民族分布地图均把乌克兰标注为独立的民族,单独与俄罗斯区分开来。普京信誓旦旦地说乌克兰是列宁创造的,但实际上在苏联诞生前,乌克兰人定居的区域不仅包括整个乌东地区,也包括今天属于俄罗斯的黑海东岸。在100年前,顿巴斯地区不仅大部分人口是乌族,通用语也是乌语。只不过苏联成立后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顿巴斯被重点开发,大量俄族工人涌入,改变了当地语言和民族结构。

乌克兰人把苏联时期视为屈辱的历史,斯大林为了推行工业化,在乌克兰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强行从农民手中“征集”粮食。导致600万乌克兰人活活饿死,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数量旗鼓相当,占乌克兰总人口20%。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乌克兰,出现大规模饥荒是多么讽刺的事情。很多乌克兰人对斯大林的痛恨更甚于对希特勒的痛恨。

俄罗斯曾签署《布达佩斯协议》,承诺保障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乌克兰人眼中,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犹如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一般,属于赤裸裸的侵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亲口保证会捍卫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以此作为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的条件。在《布达佩斯协议》中,俄罗斯承诺绝不使用任何武器危害乌克兰主权利益,并对其提供安全保障。然而仅隔了20年,俄罗斯就撕毁协议,占领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

这就好比1921年日本签署《九国公约》,亲口承诺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结果十年后就挑起“九一八事变”,悍然占领中国东北。甚至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扶持“满洲国”,试图肢解中国。

泽连斯基曾被视为亲俄派代表,主张与俄罗斯开启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乌克兰人眼中,2022年的俄乌战争犹如“抗日战争”一样,属于民族解放战争。事实上如今高举反俄旗帜的泽连斯基曾被视为“亲俄派”代表。克里米亚危机后,大部分乌克兰人害怕与俄罗斯爆发战争,因此他们选举母语是俄语、主张与俄罗斯和解的泽连斯基,替换了作为亲欧派的波罗申科。这一度引起西方担忧,它们害怕乌克兰会重新倒向俄罗斯。事实上,泽连斯基曾试图与俄罗斯缓和关系,甚至亲自跑去与普京谈判,恳求普京归还土地。然而这些努力并未阻止战争的到来,俄罗斯最终还是发起大规模战争,占领乌克兰半壁江山。在很多乌克兰人看来,俄罗斯搞四州公投属于对联合国宪章的践踏,也是二战后第一次出现大国对小国的领土吞并。面对俄军的入侵,乌克兰社会空前团结,各党派均主张抗俄到底。泽连斯基冒着生命风险,在兵力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坚守基辅,最终为西方援助到来争取到时间,粉碎了俄军“三个月灭亡乌克兰”的计划。

这就好比日本在1937年借口士兵失踪,悍然挑起“七七事变”。日军从华北、华东、华南三个方向同时对中国发起进攻,试图在三个月之内鲸吞中国。为了获得舆论优势,日本指控国民政府是英美走狗,宣称对中国开战是为了“解放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然而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的攻势得到遏制,战争的天秤出现逆转。

近现代中国被俄罗斯割走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包括中国、朝鲜、土耳其、罗马尼亚、波兰、立陶宛、芬兰、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在内,俄罗斯的邻国几乎没有哪个没被它侵占过土地。在近现代,中国被俄国/苏联以各种形式割走的土地包括:外东北、外西北、库页岛、蒙古、唐努乌梁海,累计超过330万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的四倍。如果不是左宗棠力挽狂澜,如果不是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只怕是新疆和东北也会被俄国吞并。在很大程度上,如今俄罗斯搞的“四州公投”,和当初苏联在外蒙古搞的公投如出一辙,都是枪口下的投票,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

战前和战后的顿涅茨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很多城镇遭到俄军炮弹“洗礼”,原本的市区像被犁过的耕地,到处都是废墟和残骸,完全看不到生机。受战争影响,乌克兰一半的年轻人逃亡海外,另一半则留在国内抵御侵略者,国民经济倒退几十年,人均收入欧洲垫底。在很多乌克兰人看来,造成今天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俄罗斯的贪婪,如果不是因为俄罗斯对土地无止境的索取,乌克兰人本可以享受和平崛起的红利。

所以有句名言:“当美国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你最好真的有;当俄罗斯指责你加入北约时,你最好真的加入了。”既然普京认为北约东扩会威胁俄罗斯的生存,那他应该下令和北约开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对乌克兰动武。在很多东欧人看来,东欧的悲剧在于离天堂太远,离俄罗斯太近。对此,乌克兰、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都深有体会。

以色列的视角:

在大部分以色列人眼中,阿拉伯人对巴以问题的抗议虚伪而荒谬。

二战后巴以民族分布和联合国领土决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远古时代,巴勒斯坦被犹太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日耳曼人、突厥人轮流统治过,没有哪个民族敢说这片土地是其固有领土。在近代,巴勒斯坦被英国掌管,当地形成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混居的局面。犹太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阿拉伯人则分布在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区。

1947年,联合国就巴以问题达成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按照民族分布比例划分两国版图。犹太人虽然分到57%的土地,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位于南方的沙漠。在水草丰茂的巴勒斯坦北部,阿拉伯人则分到更多土地。对于联合国决议,大部分犹太人表示接受,并欢欣鼓舞准备建国。

然而,对于联合国决议,阿拉伯人却并不打算遵守。1948年,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当天,包括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沙特等在内的国家组建“阿拉伯联军”,集结了十几万兵力,浩浩荡荡向以色列杀来。按照阿拉伯世界的想法,联合国决议只是一张废纸,它们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彻底抹去,并把犹太人全部驱逐出中东。

虽然阿拉伯人的想法很宏大,但其手段却很拙劣。在开战之前阿拉伯各国就因为分赃不均陷入内斗,联军战斗力急剧下滑。反观面临亡国危机的以色列空前团结,平民积极踊跃参军,全球各地的犹太人也乘坐飞机赶来支援祖国。最终,阿拉伯人被打得溃不成军,以色列赢得了生存之战。

就第一次中东战争而言,如果阿拉伯人赢了,以色列将不复存在,犹太人只能继续过上流浪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包括中美苏在内大部分国家都支持以色列的原因。但阿拉伯人输了,他们一改之前的强硬态度,将自己塑造为受害者,以博取国际社会同情。在冷战初期,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并不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它们参与中东战争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瓜分巴勒斯坦的土地,

以色列眼中的巴以版图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区,约旦则控制了约旦河西岸,这些阿拉伯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埃及试图占领整个巴勒斯坦,打通连接叙利亚的道路,进而统一阿拉伯世界。约旦则希望抢占更多的水资源和耕地。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都排斥巴勒斯坦难民,约旦曾一次性驱赶了几十万巴勒斯坦难民,埃及则在边境修建了厚重的围墙,防止加沙难民涌入。

在很多犹太人看来,是以色列帮巴勒斯坦人从埃及和约旦手中夺回了加沙及约旦河西岸,为巴勒斯坦人提供独立建国的机会。不仅如此,以色列每年还向巴勒斯坦提供30亿美金的援助,占巴勒斯坦财政收入60%。由于工资待遇更高,有15万巴勒斯坦人前往以色列打工,创造大量侨汇收入。然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只知道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以色列,却不愿为加沙建设掏一分钱。可谓好处占尽,坏处全免。

为了与埃及和解,以色列归还比本土大三倍的西奈半岛(浅绿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部分以色列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打仗,身处发达国家,他们很向往和平安逸的生活。为了与埃及和解,以色列曾让出比本土大三倍的西奈半岛。为了与约旦和解,以色列亲自出兵帮约旦国王平叛。为了与巴勒斯坦和解,以色列撤出了约旦河西岸与加沙,把一座座现代化楼房留给巴勒斯坦人。然而哈马斯的出现却破坏了巴以和解进程,加沙成为反以大本营,每年都有大量火箭弹从这里射向以色列,让人苦不堪言。

在很多以色列人看来,阿拉伯人只知道搞斗争,但不擅长搞建设。犹太人只有2500万人,贡献了154个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大部分都是自然科学领域;阿拉伯人有4.5亿人,却只产生了7个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大部分都是非科学领域。如果把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全部交给阿拉伯人,他们只会发展成叙利亚或伊拉克的水平,依旧是遍地贫困的状态。但交给犹太人,却能发展出繁华的现代都市,沙漠也会被改造成绿洲。以色列周边大部分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治理能力低下,经济发展都一言难尽。

以色列人对哈马斯极度鄙夷,在他们看来,哈马斯使劲给底层穷人洗脑,鼓吹宗教仇恨,主张消灭所有犹太人,教唆他们对平民发动恐怖袭击。然而,真正的哈马斯高层却躲在卡塔尔别墅里吃香喝辣,侵吞援助加沙的资金,把反以事业当成生意,个个都是亿万富翁,把子女集体送到欧美接受教育。不仅是犹太人,以色列境内占总人口比例20%的阿拉伯人也不喜欢哈马斯,认为哈马斯只知道绑架人质、伤害平民,却从来不考虑解决巴勒斯坦的贫困问题,也不愿巴以实现真正的和解。

巴勒斯坦的视角:

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非加沙莫属。

按照监狱标准修建的加沙隔离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厚重的隔离墙,一边是天堂,另一边是地狱。为了防止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在隔离墙附近安装了高压电网,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配备机枪的瞭望塔,任何闯入者都会被无情射杀。不仅如此,为了限制加沙与外界的联系,以色列只允许加沙人在沿海3公里以内捕鱼,越界者都会遭到军舰驱赶。

加沙的面积跟中国一个乡镇差不多大,却容纳了200多万居民,人口密度超过香港。然而加沙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合耕种,水资源极度匮乏,当地人只能靠救济粮维生,并忍受被以色列断水断电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加沙大部分人口都处于失业状态,赤贫率高达70%,教育成为这片土地的奢侈品。恶劣的生存条件让人没法不极端,无法通过奋斗改变个人命运的加沙人,只能用暴力去反抗这个不公正的世界。

西方媒体普遍指责哈马斯搞恐怖主义,然而这是被压迫者无奈的选择。在阿拉伯人看来,论恐怖主义鼻祖,非犹太人莫属。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犹太人因为宗教信仰问题遭到罗马军队武力镇压。为了报复,犹太狂热分子通过暗杀、投毒、纵火等方式杀害罗马平民,到后期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异教徒,这成为宗教极端主义的雏形。

虽然犹太人对其悠久的历史非常自豪,但在很多阿拉伯人看来,犹太人古老的历史并不光彩。从中世纪开始犹太人长期从事高利贷行业,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因此其在欧洲社会地位很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主角就是犹太人。一战后,欧洲各国几乎打光了一代人,然而犹太财团却躲在背后大发战争财,垄断了社会物资供应,以至于德国一个面包卖50万马克,这成为欧洲反犹主义兴起的原因之一。阿拉伯人厌恶美国,他们认为美国是被华尔街和犹太人操纵的国家,正是美国和以色列狼狈为奸才导致世界不得安宁。

被以军轰炸后的加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以色列曾饱受纳粹集中营之苦,如今却把同样的招式用在巴勒斯坦人身上。无休止的囚禁和审查,让巴勒斯坦人寸步难行。为了获取选票,以色列政府对加沙实施无差别轰炸,成吨重的炸弹扔向居民楼甚至医院。大量平民惨死,遍地都是废墟和残骸。上百万加沙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沦为难民。

截至目前,本轮巴以冲突共造成加沙2万平民死亡、5万平民受伤,占加沙总人口3%,对应到中国就是5000万人。如此高的伤亡率在现代社会是极其罕见的,这意味着加沙大部分民众都有亲朋好友惨死在以色列的屠刀之下的经历。然而战争仍在持续,这片土地持续笼罩在血腥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加沙人看来,哈马斯代表民意,反映加沙人民反抗的诉求、以色列可以消灭哈马斯一百次,但只要加沙仍被封锁,只要不公正一直存在,类似哈马斯的组织就会不断出现,继续与以色列战斗。尽管武器装备存在绝对差距,但为了捍卫仅存的国土,为了子孙后代不被奴役,为了给死去的同胞报仇,巴勒斯坦年轻人积极涌向战场,直面远比自身强大的敌人。

后记

在俄乌和巴以问题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场,很难定义是非对错。每个人受价值观影响,对此也形成不同的看法。在网络上关于挺俄和挺乌、亲以和亲巴的争论非常激烈,但并不清楚各自偏好具体的比例。

为了探究公众对地缘政治的看法和分歧,这里可以按照真实意愿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