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近期温度的下降,许多女性朋友的痛经问题加重。为什么冬季更容易痛经?日常生活中如何缓解痛经?我们从中医的角度聊聊“痛经女孩”怎么办

关于痛经

痛经是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期、月经前、月经后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也有可能伴随腰部酸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面色苍白、冒冷汗、手脚冰凉、晕倒等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中医的角度,将痛经分为这几种类型:

1. 气血瘀滞:是由于气血不通所导致的腹部疼痛,引起的痛经,如《黄帝内经》所言:“不通则痛”。

2. 寒湿凝滞:寒湿邪气容易滞留在腹部,进而影响经络气血的运行,引起痛经

3. 肝郁湿热:由于体质偏热,血与热结,导致血行不畅,瘀滞而引起痛经。

4. 气血亏虚:由于疾病损耗导致气血不足,或者是脾胃功能障碍,引起痛经。

5. 肝肾虚损:自身的气血不足,出现血液运行不畅,容易造成经期气滞血瘀,从而引起痛经。

在秋冬季节,我们要关注的是由寒湿凝滞引发的痛经。这种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热敷可缓解症状。同时,月经量少、颜色紫黑且伴有血块,四肢冰凉,面色苍白,可能还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全身症状。

那么,我们要如何调理或减轻症状呢?

如何缓解痛经?

首先,我们平时要注意饮食方面,可以在月经前后吃以下食物,如:

1.核桃花生粥

材料:核桃仁、花生、红枣、枸杞、红糖、红米、红腰豆

做法:将花生、红腰豆、红枣、红米提前浸泡3小时放入锅中煮30分钟,再把去核的红枣、核桃仁、红糖煮15分钟,最后加点枸杞。

功效:暖身、补气、补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水果

可以适当食用桑葚、荔枝核(煮水)、香蕉、樱桃、冬枣、苹果、榴莲,所以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口感适量食用。

①荔枝核:具有降血脂、调节血脂紊乱、行气散结等作用,月经前吃荔枝的女性朋友对缓解月经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②桑甚:具有缓解痛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红细胞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的功效,对女性月经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③樱桃:富含铁质,可以帮助补充体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经期不适。还具有养胃、增强体质、健脑益智等功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樱桃属于温性水果,适量食用有益,但过量可能导致上火。

④冬枣:补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痛经引起的情绪不安和焦虑。

3.蔬菜和肉类

可以适量食用羊肉、鸡肉、韭菜、芥菜、香菜、南瓜等,利于温补气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艾条艾灸这几个穴位,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距足内踝尖上3寸,靠近胫骨内侧缘后方,俗称“女三里穴”。这是一个针对妇科疾病的特效穴位,具有活血止血、滋阴利湿的功效。

方法:艾柱对准穴位,温度较烫,不可烫皮肤,大概艾灸15至20分钟。

2.关元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处。也称为“丹田”,是人体气的根本,艾灸此穴可缓解子宫紧张,改善痛经。

方法:艾柱对准穴位,温度较烫,不可烫皮肤,大概艾灸15至20分钟。

3.涌泉穴:位于足前部,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俗称脚底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补肾火、养阴的功效,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具备暖宫、改善睡眠、补充精力、补肾强身等作用。

方法:艾柱对准穴位,温度较烫,不可烫皮肤,大概艾灸15至20分钟。

最后,通过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关注这些生活细节,你会发现痛经的发作频率逐渐减少,从而摆脱它的困扰。

1.月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3. 饮食均衡,少食冷饮及寒凉食物。

4.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5. 减轻压力,保持愉悦心情。

6. 适当补充钙、镁等矿物质。

7.学习正确的生理知识,了解痛经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冬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注重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食补,应以“藏”为主。女性朋友在冬季要藏好阳气,能使肾精得到充分滋养,过一个舒适的冬天,为来年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