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一天,许光达的父亲去世,当地政府得知后准备按照长沙当地的风俗习惯,举办丧事,但还是主动派人询问了许光达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

许光达乃是开国大将,如今又在北京担当要职,他的亲人去世了,理应好好安排一下丧事

特别是按照当地习俗,要是有人在京城当了大官,那么丧事更应该讲究一下排场,所以按当地政府的意思,准备隆重办理这次丧事。

只不过,当许光达得知了他们的想法后,随即沉默了下来,过了一会才摇着头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我不会回去主持丧礼,希望你们到时候帮忙控制一下现场,切记一切从简,拒绝铺张浪费,万不能超过当地老百姓办理丧事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

大家都知道,那时从简办丧事是中央所提倡的指示精神,许光达对于丧事标准的严格要求是完全正确且可以理解的。可是,亲生父亲去世,他又为何特意强调不会回去主持丧事呢?

实际上,作出这样的决定,许光达的心里也有着说不出的苦衷。虽然在京的工作很繁忙,但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个,反而是因为家里面给他施加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选择这样做。

许光达生于湖南长沙,由于家里贫困且孩子众多,小时候常常挨饿,可以说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却选择让他去读书,希望他能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

后来许光达成功考入了长沙师范学校,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而自从许光达参军后,与父亲和家里的联系便少了很多,后来在国民党当局的谣传下,父亲一度认为他早已经牺牲了。

直到194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父亲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许光达的照片,便立即去寻找求证,结果果真就是他许久不见的儿子,之后父子二人才终于得以相认。

虽然说许光达在父亲身边的时间很少,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却始终存在,他有如此成就也离不开最开始父亲对他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

如今父亲去世,他的心里悲痛欲绝,第一时间便向单位请了假,准备和妻子一同前往老家,看父亲最后一眼。

可是就在他将要出发的时候,老家的几个兄弟发来了电报,说他现在当了大官,丧事由他主持最好,为了使排场更大些,还提出了许多要求,仅是办丧事用的白布就在单子上列了30匹。

许光达看到这里,原本迫切的心情此时却犹豫了,他的心里变得非常矛盾。身为子女,他此刻最想的就是回家看父亲最后一眼,可是面对家里提出的要求,他知道是想通过大办丧事以此来光宗耀祖。

中央一直提倡移风易俗、从简办丧事,如果满足了家里的要求,那便是违背了中央,身为党中央的坚定维护者,许光达自然不愿这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许光达

至于老家那边,几个叔伯和兄弟正期待着许光达赶紧回来,按照他们提出的要求主持丧事,隆重一点最好,那样才代表他们家真正的光宗耀祖了。

他们为了将丧事办得更体面些,还计划请了和尚做道场,并雇好了一大群吹鼓手。可左等右等,最后没等来许光达,却只等来了一个干事。

原来,许光达选择坚决维护中央指示,又仔细考虑了自己回去将会带来的影响。如果他回去,省政府和省军区等各级部门肯定也是要派人跟着去的,再加上北京和乡里的干部,不敢想象到时候会是多大一个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

这必定会在老百姓的心里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为了不做出有损害党的威信的事情,所以他做出了决定,干脆不回去参加这个丧事了。

于是他找来一位干事,给了200块钱,让其回去处理一下,经过反复交代后,才放心让干事去了老家。所以,当政府派人询问他丧事规格时,他才会特意叮嘱,期间还多次打电话,要求他们一定要严格控制。

在这样的安排下,许光达本以为这件事情将会就这样过去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

几个叔伯和兄弟见等了那么久,却只等来一位干事,心里变得十分不满,还扬言许光达不回来,他们就不会将老人的遗体出殡。

那几天又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遗体要是不及时出殡,就会很快腐烂。但任那位干事如何劝说,许光达的哥哥始终不为所动,就是不出殡。

许光达得知这个消息后,满是为难,心里也慢慢有了一些怒气,他没想到自己的哥哥竟然做得这么绝,连不出殡的事情也能做得出来。

但是他也决定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也不回去,同时他给那位干事回话,继续按照他说的进行,又再次打电话给当地政府,说要是家里人不葬,就帮忙发动群众代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夫妇

就这样,几个叔伯和兄弟也没了办法,最后只得从简办了丧事。而自这过后,当许光达的母亲去世时,再也没有人提出额外的要求了。